热!是2023年夏天当仁不让的主题词。
从南到北,全国都开启火热的“烧烤模式”。浙江也再次热出新高度,各城市频繁上榜全国最热城市TOP10。
7月11日,三伏天正式开启。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分初伏、中伏和末伏,不同年份三伏天时间不同,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今年的三伏天是让人有些绝望的40天“加长版”,到8月19日才真正结束。
里尔 摄
南方炎热潮湿的三伏天,哪些人还在运动?三伏天怎么运动才安全、科学,且有益健康?
屋顶球场
踢“养生球”的中年男人突然倒地
进入三伏天,杭州的气温就一直稳定在30℃-40℃的高温,但40岁“老Z”的锻炼没有停。
“一周两次,我和群里的兄弟们会到一家屋顶足球场踢球。量不多,我们这个年纪,踢的就是个‘养生球’。”中年“老Z”工作很忙,有所有这个年龄段的男人需要应付的日子,一周踢两次球对他来说为健康、为社交,更是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最后的不妥协。
一年四季,“老Z”们都会坚持,这几天天热,也没断过。区别是,“晚上暑气消退,会凉快很多,我们改为踢夜场,晚上8点半到10点半。”
图源 视觉中国
既然是“养生球”,“老Z”说跑动、对抗、冲撞,甚至胜负,都不会像小年轻那样冲了。可万万没想到,上周的一场“例球”,场上的非主力“老Z”居然昏厥,40分钟后人才彻底缓过来,恢复正常。
“是一场七人制的对抗,比赛已经踢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杭州很热,白天超过40℃,晚上我们踢球那会儿体感也还有30多℃。”“老Z”向记者回忆道,“当时突然节奏上来,连续对抗了几分钟,我立马就觉得胸闷,喘不过气来,眼发黑,人就倒下去了。”
球友们立即帮助“老Z”在场边躺平,有人拿了瓶矿泉水,泼到“老Z”脸上,希望刺激他赶快醒过来。
“就是脑缺氧,心脏供血跟不上,这个时候人必须平躺,减少心脏负担。”“老Z”有多年运动习惯,事后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其实就是当时踢‘上头’了,这样的高温天,突然提速,供血跟不上,人就晕倒了。”
经此一“劫”,“老Z”提醒:“人缓过来以后,不能把不适感带到马路上,要充分休息,‘站立式休克’更危险。”
西湖夜跑人数不减
领队提醒跑友“量力而行”
三伏天,跑步的人有减少吗?
“我感觉没有,但大家都错时了,要么早上很早,五六点,要么就是晚上,我看朋友圈晚上10点还有人在跑。”每周二晚上7点,杭州西湖跑团都会在西湖断桥集合,开启例跑,团长罗剑城说,“天气热了,我们的例跑没停,我仔细统计了最近的人数,也没少,每次还是接近百人的大阵仗。”
“最近参加例跑的人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基本以95后、00后为主了。”罗剑城说,这些新人大多来自“小红书”的推荐,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跑团活动。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跑团。林云龙 摄
“断桥出发,经过苏堤、杨公堤,一个大圈11公里,经过北山街绕回的小圈3.6公里,线路丰俭由人。”罗剑城说,天气热了以后,领队们提醒跑友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量力而行”。
因为天热,跑团的高温补给也清凉上线了,和平时相比多了西瓜、冰绿豆汤,还有跑友会带来私补凉茶。
夏天跑友的清凉补给。林云龙 摄
“19升的桶装水2大桶,6个10多斤重的西瓜,一箱功能饮料。”罗剑城说,这是一次例跑的消耗,几乎是非高温天的2倍。
三伏天运动,罗剑城给了自己的实战建议:“量力而行,运动量和速度维持平时的七八成就好;高温天出汗多,补水和电解质要及时;还有一条,不要赤膊不要赤膊,不雅。”
三伏天跑友热情不减,骑行热也没降温。
晚上七八点到西湖边,戴着头盔、穿着骑行服的骑手络绎不绝,时不时有公路车、山地车甚至是共享单车飞驰而过;骑友们心中的爬坡宝地、骑行圣地龙井翁家山,更是一派热闹场面,路边树下、公交车站牌旁,都停靠着骑友们的“座驾”,山顶便利店的矿泉水也是供不应求。即便错过高峰期,入夜10点来到山顶,依然可见三五成群的骑友,在这里竞速爬坡,享受夏日骑游的快乐。
深夜热闹的龙井。
那么,三伏天,我们应该怎么在户外运动?
记者联系到了浙大二院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生张红兵,同时他也是一名有着近十年跑龄、全马破三的大神。他说,夏天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好时候,但三伏天运动,一定要记得慢慢来。
①记住六个字:降强度,减时长
因为自己就是一个深度跑步爱好者,张红兵说,他不会因为天气热了就停下脚步,“我周围的朋友也没有停下来的。”
但高温天运动也是有讲究的,最关键的是记住六个字:降跑量、降配速。
“以我自己为例,以往我习惯每次跑14公里,每公里配速保持在4分10秒,但现在我每次只跑10公里,配速也会降到4分30秒。”张红兵说,每年最热的这两个月,他都会很谨慎地把跑量降下来,把配速降下来,不要逞强,“这段时间我给自己定的规律是,跑一休一,每个月总跑量在150公里左右,一个月可能12次都不到。”
三伏天的热练。蓝城乐居·努力奋斗职业马拉松俱乐部供图
那么配速降到多少合适呢?
“我建议相比平时,配速可以降低30秒到1分钟,普通跑者锻炼身体的话,跑5公里左右就够了,这种天气尽量不要超过10公里,2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拉练更是要不得。”张红兵说。
②关注心率:能正常交谈才是合适的
高温天户外运动,项目不同,每个人的体能情况不同,没有人人适用的推荐量,张红兵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心率,“我建议每个人都佩戴可以监控心率的手表或者心率带。”
心率的高低,和运动安全直接相关。
张红兵介绍了两个概念,大家都可以算一算,“220-年龄,是人的最大心率,运动时,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是安全的。还有一个是170-年龄,是成年人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够了。”
那么,如果你没有心率手表怎么判断呢?
张红兵特别提醒要关注身体的感受,“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你运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和一旁的人正常交谈,如果出现话都说不全,大喘气,肯定是快了,赶紧要把速度降下来,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应该马上终止运动。”
③调整锻炼时间:早上6点前晚上7点后
张红兵说,他周围爱运动的朋友不会因为高温就停下来脚步,但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运动时间提前了。
“早上六点,我在湘湖边跑步,发现那里已经很热闹了,不少人在骑行、跑步。”张红兵说,其实早上六点湘湖边的气温已经有31℃了,再迟点,气温直线飙升,就不适合运动了。
所以,三伏天户外运动的时间段,他推荐越早越好:“最好安排在早上6点前,阳光没有那么晒,或者就是晚上7点以后,避开阳光直射,最大可能地降低中暑,甚至是热射病的风险。”
另外,户外运动装备方面,尽量穿着透气排汗性好的,避免穿着棉质的、深色的服装。
④运动补给很重要:水和功能饮料都不能少
这个天,跑步3-4公里就已经大汗淋漓了,如果是一场球踢下来或者骑行一趟,人更是跟水里捞出来似的。
所以,高温天出门运动补给很重要。
图源视觉中国
张红兵建议在运动前30-60分钟,先饮用200毫升的温水,运动的时候,带上水袋或者选择有小店的线路,方便及时补水,补充水分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既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也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更不要一跑完就大口猛灌冷饮。
另外,高温天运动光补水还不够,记得带上运动型饮料,及时补充流失的钾、钠等成分,“以前我跑完会补充200-300毫升的功能饮料,但这段时间,除了补水,每次跑完我都会补充500-600毫升的功能饮料,大家可以在运动完后1小时内慢慢喝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