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今日大暑丨最炎热的时节到了 小心“情绪中暑”

    潮新闻 编辑 王佳2023-07-23 06:38全网传播量1283
    00:00
    00:00

    7月23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我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代表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高温天气会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哦。

    暑三候

    在古人看来,大暑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在盛夏孵化而出。仲夏之夜,林间荧光闪烁,仿若仙境,是难得一见的绝妙景象。

    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在这个时节,来一份清热解暑的绿豆汤,是最惬意的享受。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说的就是暑天大雨的情景。

    大暑为啥最闷热?

    大暑之所以令人难耐,在于它不是干热,而是湿热交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桑拿天”。

    湿为长夏主气,湿气与夏天的热气相加,这种暑气就特别使人感到疲乏。夏打盹就是暑气伤人的第一步。如果再严重,就会苦夏,有些体质弱的人,年年逢暑必发。

    图自视觉中国

    吃药粥补身体

    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小心“情绪中暑”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预防“情绪中暑”要做到“心静”,越是天热,越应做到心平气和,以避免不良情绪影响。

    睡眠要充足

    大暑时节,天气闷热,晚上也酷热难耐。有人贪凉且睡在空调下,是很不好的习惯。人体入睡后,机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另外,大暑时节,睡眠要充足,以保证一天的体力。

    运动有讲究

    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强度不大的活动。如散步、快步走等,宜在早晨或傍晚清凉的公园、林荫小道进行。对于中老年人,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综合自人民日报、杭州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