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截图
近日,西安中考放榜,引发市民广泛关注的话题却是“回流生”。“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回”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传言称今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多至4万的回流生,大部分来自河南。传言一些河南家庭凭借人才政策落户西安,但工作生活均不在西安,其孩子却“回流”至西安参加中考,目的直指三年后的高考。7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回应家长关切,声明参加今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教育局的回应很及时,却并未平息家长们的焦虑。因为从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回流生的背后分明存在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有的机构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等宣传语,有的河南学校则红榜夸耀“陕西班”骄人的中考成绩。有这样的产业链存在,可以想见,任其发展,今年的回流生近四千,将来这个数字可能扩大。
可以看到,近年各地打击高考移民还是有成效的,不过现在戏法一变,前置为“中考移民”了。西安中考“回流生”的产生,是因为两个不平衡。一是河南、陕西两地教育资源不平衡,显然河南考生比陕西考生更“卷”;二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放宽户籍限制导致的人口流动,与本地教育资源有限之间的不平衡。就目前西安的中高考政策而言,部分河南家长利用政策漏洞,虽不合理,却似是合规的。
但是,在真正的西安本地人眼里,这些“回流生”无疑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空降的“回流生”多一人考上普通高中,真正的本地考生就要多一人被分流,继续升学的通道也可能变得更加狭窄。
要解决这个问题,理想化的途径当然是高考“全国一盘棋”,但各省教育与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鸿沟不是短时间能够填平的。有鉴于此,西安在放宽户籍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在中考资格审核上打上必要的补丁,以限制投机行为。比如,可以效仿新疆的政策。2022年新疆高考报名规定,对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想要报考区内外本专科院校的,需初中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际就读六年并有六年完整学籍,有新疆初中毕业证书和中考成绩,其父亲或母亲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疆有合法职业及六年居住证明,有在疆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一是由3年变6年,二是必须有合法职业及六年居住证明等,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假“回流生”的产生。
对那些钻“回流生”政策空子以牟利的机构与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出手,打掉这条灰色产业链。像海南,今年就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考移民咨询”“高考咨询师”等一批“涉考”自媒体账号予以打击处置。行动是最好的关切,相信补漏、惩恶双管齐下,就能有效斩断“中考移民”产业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