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新增230家,苏州“小巨人”霸榜江苏靠什么?

潮新闻 记者 徐俊2023-07-18 09:40全网传播量2036
00:00
00:00

上周,江苏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江苏省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

根据这份文件,江苏新入围795家企业,而苏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小巨人”企业230家,超过前四批总和(171家),占此次公示名单总数的28.9%,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有56家企业入围,位列全市第一,占全市总数的24%。

苏州工业园区中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目前,苏州累计培育“小巨人”401家,居全国第四。

为什么苏州的“小巨人”数量增长那么快?能为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怎样的助力?

“既有历史沉淀的缘故 也是回应时代需求的表现”

潮新闻记者从徐州市政府了解到,所谓的“小巨人”指的是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工业类中小企业;而国家级“小巨人”是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择优遴选,同时满足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70%以上、主导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填补国内空白或国际空白,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4%以上等条件的企业。

长三角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认为,苏州的“小巨人”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既有历史沉淀的缘故,也是回应时代需求的表现。

“自解放以来,苏州和无锡、常州、南通、杭州都是江南的‘工业明星城市’。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一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边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主要是做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何建华说道。“苏州一直被称为‘最强地级市’。这个称号并不是说它的城市颜值或生活品质高,而是创造财富与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能级强。这样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如今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红星新闻5月18日的报道,目前苏州的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35个行业大类、171个行业中类和505个行业小类,并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万家。

在7月14日的第十二届苏州文博会上,观众在苏州工业园区展厅通过手势变化观看文物细节。(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不过,随着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要继续掌握优势,就要向专精特新转型。

“以前苏州发展模式的好处是把工业规模做大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国际标准。但是不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不再有竞争力,也就不能提升创造财富的能级。”何建华对记者说道。

成为“小巨人”不代表各自为政 苏州要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与长三角融合发展

据了解,为了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自2012年国务院提出有关专精特新的概念后,苏州于2013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2015年,苏州又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导向指标评价体系”。

《苏州日报》7月16日的报道也指出,苏州市工信局近年来积极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增加提升“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不过,这些并不代表苏州的企业被鼓励走上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道路。

“苏州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成‘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而这个目标的达成依赖于整个制造业底层基础的强大。打造‘小巨人’的目的是解决原先中低端制造业粗放型、同质化、‘散小乱’的发展弊端,从而提质增效,把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根链条都做到极致,以夯实制造业的基础。”何建华说道。

他表示,以光刻机为例,现在很多尖端科技产品都需要各个工业领域的协同,有一个环节没跟上,产品就出不来,就可能被“卡脖子”。

6月27日,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专项服务暨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7月10日,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城市创新生态论坛上,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也表示,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最细小的地方,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因此,创新不应该以“大”为荣,而应该以“精”为荣。

记者从苏州市政府了解到,2022年,苏州聚焦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25个重点细分领域来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由于产业创新集群不可能在碎片化的空间中形成,苏州还加快了市域一体化发展,通过空间重构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比如,虎丘区召开了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加快形成“东纳米、西光子”的产业发展格局;苏州工业园区也在加快“一区两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产业创新集群和‘小巨人’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前者需要后者的支持才能发展,而后者也需要融入前者才能实现自己的配套价值。”何建华说道。

他告诉记者,长三角一体化现在急需做的事情之一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由于其他三链都跟着产业链跑,它如果能够融合,就能够整体提升长三角创造财富的量级,使其成为全国强劲有力的增长极。

“产业链的形成不可能局限在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内部,所以苏州在打造‘小巨人’和产业创新集群的过程中,肯定是会逐步与长三角其他地区融合,能量也会溢出来,带动长三角的整体发展。”何建华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冲刺工业3万亿!佛山加快建设10个左右新兴产业千亿集群
筑牢实体根基 强健“苏州制造”
风行苏州股 潮起深交所
苏州“小巨人”+230!全国第四!
丽水3个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