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诸暨连续发布高温预警,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入夏以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已接诊80多个中暑患者。酷暑难耐,但养生人之间流行着一种不花钱的高温养生方式——晒背,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晒背的照片,引得众多人跟风效仿。
诸暨人的朋友圈也有人“晒背”
市民黄女士就是其中一人,她特意选在初伏第一天的下午3点,穿着衣服趴在小公园的体育器材上晒了半小时,出了很多很多汗。“太阳太热了,回到家不开空调都不觉得热,还蛮舒服的,想着下次继续晒。”
黄女士说,她之前晚上都是空调打25℃,然后盖被子睡的,可晒背当天晚上总觉很热,换了薄被子还是热得睡不着。医生那边问了才知道,她是属于阴虚火旺体质,晒背会引起燥热。
“晒背可以,但讲究很多。”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傅建苗解释,人的后背有两条重要的“阳脉”:督脉和膀胱经。三伏天又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旺的时刻,晒背确实有助于生发阳气,加快身体的代谢,提高人体气化能力。
要注意的是,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治病。“寒湿体质的人可以试试看,但‘五心烦热’,也就是手底脚底发热的人万万不能尝试。”傅主任教大家一招,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寒湿体质?最常见的就是怕冷怕风、四肢发冷、舌苔白腻,还有全身乏力、口淡、水肿,女性痛经等。
寒湿体质的市民,可以选择早上8、9点或下午3点以后的太阳晒一晒背,最佳的时长是感到背部微微出汗就停止,一定要适度,且要在避风处晒。晒背完可以喝一杯热水,但不要马上吹风,也不要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里。
切记不能盲目跟风,对紫外线过敏者,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孕妇等人群不太适合晒背,老年人也应慎重,最好在家人陪同下,注意好各种细节,避免引起不适。之前有网友分享,三伏天晒了20分钟后背,结果回到家全身疼痛,头要炸了的感觉,后来挺不住了,吃了一颗芬必得才好;还有网友晒背后出现冒虚汗、拉肚子的症状,甚至还有中暑晒伤的。
中医院医务人员为小朋友贴三伏贴。见习记者 周志豪 摄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人体来说,他的腠理是开泄的,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中药的熏洗、艾灸等方式使人排汗,也可以达到祛湿的效果。”傅建苗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身体存在病症,最好是针对相应的穴位来敷贴、用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