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专题报道:跟着“亚运三小只”走进他们的家乡

    潮新闻 记者 黄俊娴 施涵予 裴媛媛 沈一帆2023-07-18 06:36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作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和平与友谊的使者,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向亚洲和世界发出了盛情邀约。组合名“江南忆”——出自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分别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西湖。让我们跟着杭州“亚运三小只”走进他们的家乡。


    “宸”风破浪


    宸宸:大家好,我是宸宸,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的化身。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拱,即拱手,也是我和伙伴们对全世界人民行的中式欢迎礼——拱手相迎。

    宸宸:方利民伯伯,您创作过版画长卷《运河纪事》,请跟我们讲讲这幅画是怎么诞生的吧?

    方利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我接到创作任务后,构思了许久。当我站在拱宸桥上后,便豁然开朗了。看,运河里的船和江上、湖里的船都是不一样的。它船板宽、吃水深,大部分面积用来装货,只有小部分是用于生活的,这就是水上人家。再看岸边的人,街坊邻居,一起散步;票友相约,唱着戏曲……好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不同于钱塘江的波澜壮阔、西湖的精致秀美,大运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显得平淡而质朴。《运河纪事》就是这样诞生的。

    方利民 运河纪事 版画长卷

    宸宸:看来,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历史维度中的河流,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啊。

    方利民:的确,京杭大运河古老而秀丽。拱宸桥、清代储备粮仓富义仓、香积寺等各种人文古迹都诉说着杭州城古老的历史。这里还有着制扇技艺(王星记扇)、蚕丝织造技艺(杭州织锦技艺)、木版水印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天竺筷制作技艺等优秀非遗。这些都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宸宸:四百年前,拱宸桥为过往的行人架起了通行之桥,今天由我为亚洲和世界人民架起心灵之桥。我额头上的智能感应器,将记录每一个来到杭州、生活在杭州的人的美好回忆和幸福笑脸。


    “琮”何而来

    琮琮:我是“琮琮”,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身世”特殊,所以在三小只的“合影”中,我总是站在“C位”。今天,给大家讲讲我“琮”何而来。

    小编:琮琮,你知道“良渚文化”吗?

    琮琮:当然啦!大约4000到5000年前,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良渚人,用玉琮、玉璧、玉钺作祭祀或出征的仪式,创造了灿烂的南方玉文化。1936年,施昕更爷爷发现了良渚黑陶;1959年,夏鼐爷爷命其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双璧。

    “玉琮王”于1986年在良渚反山遗址出土

    小编:那你知道“玉琮王”吗?

    琮琮:我的名字和头冠就提取自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玉琮——良渚玉琮王。1986年,良渚遗址的反山墓地开始发掘,出土许多保存良好的玉器。在墓葬等级最高的12号墓中出土了多件玉琮,其中有一件玉琮器,它重约6.5公斤(13斤重,相当于一个圆滚滚的西瓜重量),外方内圆,刻有神人兽面“神徽”,是目前所有出土玉琮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四面雕刻着精美细致的花纹,格外引人注目,得名“玉琮王”。它也是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玉琮王”纹样线稿

    小编:“玉琮王”上繁复的花纹,到底画了些什么呢?

    琮琮: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也是我头冠上的主要纹样。“琮王”是最高宗教祭祀权的标志。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都刻有神人兽面图像,每面两个,四面八个,刻画着一个神人,头戴羽冠,骑跨神兽,双臂张开,环抱兽头。每两节刻有一组简化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图案,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这种简化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我的名字,不只是彰显中华悠久、灿烂的史前文化,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古老、厚重、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莲”接古今


    莲莲:我是莲莲,我的名字来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2011年6月24日申遗成功,成为了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第29处文化遗产。这也是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我国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小编:我知道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很喜欢西湖,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句、画作和故事传说呢。

    莲莲:是的,众多描绘西湖的画作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南宋李嵩的《西湖图》,这是所传最早的杭州西湖图像。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李嵩以想象中的目击者眼光对西湖全景进行了写实性描绘,可以说是传世最早和最重要的“实景山水”。

    南宋 李嵩 西湖图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让我们来通过这幅长卷鸟瞰西湖,远处苏堤横卧,近处断桥、孤山、保俶塔、雷峰塔等名胜隐现于雾锁烟迷之中。在没有摩天大楼、也没有无人机的时代,画家将自己想象成鲲鹏遨游天际,一草一木、一亭一阁尽收画中。

    小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可以在画里看到800年前的西湖。

    莲莲:在这幅《出水芙蓉图》扇画中,我们还能看到宋代的荷花。画面以一朵盛开的粉色荷花为主,碧绿的荷叶映衬着娇艳的花瓣,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它的作者是南宋画院待诏吴炳。

    南宋 吴炳(传) 出水芙蓉图 绢本团扇  故宫博物院藏

    “莲”在中国文化中广受喜爱,有纯洁、高贵与祥和的寓意。我名字里的“莲”还有“连接”“互联”的含义,瞧,我头顶这片莲叶上的茎脉,象征着“万物互联”。杭州不仅有秀美的湖山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还有发达的互联网科技,是一座有着独特气质、蓬勃发展的城市。

    小编:原来这个网状的纹路还有这个意思。咦,你头上的小塔,是不是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

    莲莲:没错,这三座小塔最初是北宋大诗人苏轼修建的,明朝时又重建过。苏轼第二次来杭州当“市长”时,组织民众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湖岸种植菱角,并修建石塔,既是作为种植区的边界,又方便观测湖泥淤积情况。如果在有月亮的晚上,在石塔的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就会看到洞形印入湖面,水上水下无数真假月影,虚实难分,奇幻迷人。我们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后也印着三潭印月的风景呢。

    小编:真想现在就去西湖看看!

    莲莲:欢迎大家来西湖哦!西湖不设围栏,不收门票,在城市中漫步,就能看到万顷潋滟湖光,以及接天莲叶的荷塘。正如西湖一样,杭州也是开放、自信、大气的,以热情好客的姿态拥抱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