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即日起,我们推出“浙里好‘枫’景——了不起的基层”专栏,走进全省村居(社区)和法庭、派出所、交警大队等优秀基层政法单位,讲述前沿阵地的创新实践、鲜活故事,呈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生机活力。
土地上的青苗补偿款,归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上,种植户和土地承包户为此产生分歧。“谁种的青苗,补偿款就该归谁。”种植户曾某说。“土地是承包期间被征用的,应该归我们。”承包户徐某说。
看似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实则代表着两个群体的不同诉求,如果这起纠纷处理不好,很容易演变成涉众诉讼。
从村里得知这个消息后,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白龙桥法庭庭长王正平带着干警们走到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普法、谈心,解释“利益平衡”。当他们第四次踏入那块土地,曾某和徐某终于在相互理解的氛围中,接受了他们提出的补偿费分配方案。
“带着‘泥土味’的案子,就要走进村里、下到田里,才能找到法律书籍里找不到的解决办法。”王正平说。三年来,白龙桥法庭的法官们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行政村,乡间地头日常可见身着“奶奶灰”制服的法官们与村民们聊着法与情。
“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法官的“朋友圈”更广了、消息更灵通了,案件数降幅显著——连续3年,白龙桥法庭收案数每年下降33%以上。因为诉源治理成效显著,这个法庭荣立全省法院2022年度集体二等功。
“老王又来下村了”
白龙桥法庭下辖白龙桥镇、琅琊镇、长山乡和沙畈乡4个乡镇,其中白龙桥镇是婺城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家庭邻里、拆迁征收、工程建设等引起的各种纠纷多发、易发。这里,曾是全区诉讼纠纷最多的地方。
2021年,王正平调任白龙桥法庭庭长。从书记员做起的他,见过太多鸡毛蒜皮的小矛盾,“一块菜地、一堵隔墙都可能引发邻里矛盾。一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形成诉讼,甚至发展成民转刑案件。”这是与司法打了26年交道的他得出的经验,“我们一定得‘走’出去!法庭不能被动收案,法官也不能埋头办案,要在纠纷发生前就了解,处理。”
为了“走出去”,白龙桥法庭采取“乡镇村社承包机制”,要求每位员额法官固定联系对接一个乡镇,与乡镇村社干部紧密协作。庭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走村入户排摸矛盾纠纷、隐患苗头。“如果时间实在是紧张,那就利用入村调解、送达文书的机会,与网格员、村干部见见面、聊聊天。”王正平说。
王正平率先带头“走出去”,每到一个村,他都会听听村民们的意见,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出化解的“精准药方”。2021年,他得知三联村正在进行征迁工作,专门赶到征迁指挥部沟通,“你们村基本都是征地产生的问题。如果有纠纷,可以随时联系我,以后我们也会多给你们讲讲土地法的知识”。那一年,该村大部分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纠纷都化解在了诉前。
不到半年,王正平成了村民们的“老熟人”。村民们一看到提着公文包、端着水杯的他,就热情打招呼,“老王,你又来下村啦!”
“李法官来给我们讲讲”
白龙桥法庭的每一位法官对接一个乡镇,凭借“法官进网格”形成的网格化纠纷上报机制和“共享法庭”的实时线上联络,与乡镇村社干部密切协作、互促共进。在矛盾纠纷产生初期,网格法官便有针对性地“送法上门”或“云上”提供法律意见,增强乡镇(村社)法治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前端。
“互动多了,彼此熟悉了,村里发现有纠纷苗头,就有了主动联系法官的意识。”白龙桥法庭员额法官李骏凯说。
李骏凯对接琅琊镇,今年5月,该镇的司法所所长查小璐联系他,说镇上后金村两村民因征地引发土地置换纠纷,邀请他到村里一起协商解决。
早在2009年时,金某志因为要经营酒厂,与金某雄进行了土地置换。谁知,2018年,村上进行土地确权登记,金某志违约将已置换给金某雄的土地使用权登记在自己名下。金某雄发现后,也没有及时提出异议。
时间来到2023年,因重大道路项目修建,土地被征用,双方的矛盾出来了,补偿款给谁呢?金某志和金某雄既是同村村民,又是亲戚,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真打起官司来,关系肯定就闹僵了。
“李法官,拆迁的问题比较专业,还请您到村里为我们讲讲法理。”查小璐第一时间把情况反馈给了李骏凯。
“首先,双方的土地置换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李骏凯表示,从案子来看,金某志的行为属于违约,但金某雄明知这个情况,却未提出将土地重新换回来,亦有过错。有了李骏凯的说理释法,查小璐的调解也更有底气了。最终,当事双方都同意土地征用补偿款共同领取,司法所出具人民调解协议,白龙桥法庭进行了司法确认。
“感情的事,不能单纯讲法律”
走进白龙桥法庭,村干部联络处、人民调解室、律师咨询调解室、心理疏导室……不同特色的调解室组成了矛盾纠纷解决的前哨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干部、“老娘舅”调解员们区域熟悉、经验丰富的优势,邀请相关人员线上参与或线下至法庭共同进行调解。
施某已不止一次来到法庭,要求和丈夫老胡离婚。法官跟施某聊天时,发现其实夫妻两人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只是老夫少妻,年纪差得比较大,妻子难免对生活细节颇多抱怨,而老胡则有点大男子主义,对妻子关怀不够。“感情的事,还是要打点‘感情牌’,不是我们单纯讲解法律问题可以说得通的。”王正平请来了心理咨询师、“老娘舅”,一人做情感疏导,另一人劝慰男女双方。
本来“不离不休”的施某态度软了下来,老胡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随后,施某主动撤回了起诉,两人一起回家了。
在王正平看来,纠纷化解不能只靠法院单打独斗,“要学会‘借力’,‘集中会战’力量大”。这两年,白龙桥法庭非常重视府院联动机制的完善,不断加强府院协作联动。
辖区内两家企业打官司,被告对原告单方委托评估得出的“价值120多万元”不予认可,此案还涉及了另一家企业。“案涉的3家企业可都是辖区的重点企业,如果这个案子解决不好,可能会多出来很多衍生案件,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王正平说。为此,他主动邀请婺城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傅国强、婺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白龙桥镇镇长戴增贵来到法庭,参与调解此案。
两位辖区干部十分支持,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后立即赶到法庭。调解从傍晚开始,足足“拉锯”了6个小时,终于促成当事双方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一致。“虽然是场鏖战,但终究是值得的!”王正平忍不住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兴奋。“如果不是请了镇干部一起参与,靠法院单兵作战,调解的难度很大。”王正平说。
与此同时,白龙桥法庭通过邀请“共享律师”、拥有特殊职业调解员等,对一些案件组织二次调解,仅今年上半年,就二次调解成功案件58件。
记者手记: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都不是问题。”白龙桥法庭的诉源治理实践,或许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从埋头办案,到“走出去”;从收案“大户”,到每年降幅33%……正是一个又一个“王正平”、一个又一个乡间的人民法庭,让金华法院建立的“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落实落地,落入百姓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