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逛街、办事、看病,开车没地方停,坐公交没有直达车,下车后离目的地还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路程。
这是早些年很多杭州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为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而在这之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成功运营的先例。
从无到有,并非易事。2008年3月,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城管办发出征集令,向杭州市民征集关于公共自行车的金点子。很快,在公共自行车交通免费租赁系统的专题会议上,传来好消息: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在当年五一试点推出,并力争在1年半内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不到两个月,杭州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2008年5月1日,钱江晚报记者见证了首批2800辆公共自行车正式进驻61个服务点,组成杭州公共自行车最初的路线图。西湖边,青少年宫服务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大学生,也有外地游客;城西服务点上,有市民早上7点多就来等候了,骑了一圈感觉方便又轻便;城北服务点上,有市民骑着它前往附近的菜场买菜,甚至开始担心以后“抢”不到车……
转眼已15年,杭州公共自行车已融为城市的一部分,穿梭在大街小巷,温暖地陪伴着杭州人,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
1】从无到有,改变了出行方式
随着清脆的“滴”声,车子解锁,姚浦华将“小红车”从停车桩推出,轻快地骑上。
这一串熟悉的动作,对他来说,再亲切不过。姚浦华,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自行车对60后的他而言,并不是件新鲜事。但当谈及15年前的第一次“尝鲜”,却记忆犹新。
2008年5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西湖边正式启动。在吴山广场服务点,我和妻子早早来到服务点,分别交了200元押金,骑着公共自行车去西湖边转了一圈,风里是春末夏初的味道,沿途莺飞草长、新柳摇曳……
身边,时不时与同一抹红色擦肩而过。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有幸成为了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第一位使用者。
从0到1,在没有“石头可摸”的情况下,杭州公共自行车迈出了第一步,开始走进我的日常,走进杭州人的生活。杭州人亲切地叫它“小红车”,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车身颜色,那一抹红色也承载着老百姓心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从那以后,我便成了小红车的“铁杆粉丝”。当时我家门口有两个租车服务点,每天上班乘坐151路电车在仓基新村站下车,原本要步行20分钟的路程,租一辆小红车几分钟就到单位,解决了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渐渐地,小区周边、公交站旁、写字楼附近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越来越多,深入到杭城的角角落落。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超市门口遇到骑着车刚买菜回来的邻居,服务点上遇到来租车的同事越来越多,周末也时常会遇到骑着亲子车载着孩子逛西湖的老熟人……迎面而来,擦身而过,大家骑着小红车,互相微笑着打个招呼。
当这样的偶遇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小红车已融为杭城的一部分,正渐渐改变着大家的出行方式。
2】从量变到质变,细微处带来的小确幸
一串串不断变化的数字,也印证着姚浦华的感受。
仅两年时间,小红车的租用量就突破1亿;到2016年底,服务点已经发展为3716个,8.58万辆小红车,日最高租用量47.30万人次,累计租用达到7.37亿人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租用人次最多、便捷度最高的公共自行车项目。
享受着出行便利的同时,也感受着细微处改变带来的小确幸:最初租还车时需要7个步骤,仅两个多月简化为2个步骤。
快速成长的同时,小红车蜚声海内外,屡获奖项——相继获得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城市2015“中国好设计”、第二届德黑兰“金砖块”国际城市管理奖以及2017国际艾希顿奖——可持续交通项目奖等荣誉。
成长的路上也会遭遇“成长的烦恼”。2017年,随着“扫码租车”、“随借随还”的共享单车出现在杭城的大街小巷,并迅速抢占了小红车的用户份额。如何“突围”?小红车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有条不紊地推出五大创新服务,不仅用车更加方便,方式也更加丰富,优化扫码租车,推出义务维修点,提升车辆品质……也正因如此,2017年第一季度,小红车实现了逆势增长。
再一次见到姚浦华,是2018年小红车10岁生日当天,作为“第一个租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的他受邀参加。那天,手捧证书和奖杯的姚浦华,开心地与小红车合影。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姚浦华已经退休了。如果要问小红车在他心里的分量,这一组数据,便是最好的答案——自2008年5月1日第一次租用小红车起,一直到2023年退休换卡,据不完全统计,姚浦华一共租用了小红车超过10000次。其间因为使用过多,卡片频频损耗更换,先后更换了十余张卡,其中部分非实名制卡片数量已经不可考。
【数据说】
2008年,2800辆,61处服务点;2023年,130140辆,5663处服务点,累计租用量超12.8亿人次,小红车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租用人次最多、便捷度最高的公共自行车项目。
从0到13亿,小红车的成长发展,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
从第一代小红车到如今的第六代,从交押金刷卡租车到扫码租车免押金;从塑料车筐到铝合金材质,解决车身小广告难题;从龙头锁到锁链式龙头锁,车身更加轻便;为满足不同需求推出亲子小红车……
2022年5月1日,小红车在杭州市民中心区域正式试点推出“电子围栏”服务,并入选2023杭州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落地371处“电子围栏”服务点,投入9000辆电子锁小红车。今年,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总计将新增电子锁小红车1万辆、“电子围栏”服务点70处,打造升级版的公共自行车“杭州模式”。“电子围栏”不仅保留原有“有序租还”的优点,还使车辆逐步摆脱“一车一桩”限制,缓解“潮汐现象”引发的租还车难问题。
15年,小红车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出行上的便利、环保上的努力以及城市交通的有机发展。
唯独一点从未改变:骑行1小时内免费。
过去15年,小红车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坚定地朝着民生、创新和绿色的道路,踏实前进;15年,对小红车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它将带给我们更多温暖和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