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油车港绘就秀美新画卷!

潮新闻 共享联盟·秀洲 陶慧琳 李春耀 金海婷 姚莹2023-07-15 22:04全网传播量1995
00:00
00:00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有这样一座江南小镇——油车港镇,将陶渊明笔下景美人和、诗意栖居的桃源风貌淋漓展现。

在这里,一步一景随风起,串起悠悠古韵与水乡的灵动美,串起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串起了农民画的绚丽与共同奋进新时代的活力。

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园林城镇、中国农民画绘画之乡、中国菱乡、省级文化强镇、省级法治农民画小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从“小渔村”变身“样板间”,从千年古镇到秀美市镇,油车港因水而聚,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实现了跃迁蝶变。

“落日行吟芳草畔,夕阳古渡苜蓿湾。华灯初上序麟湖,灯光灿灿不夜城。”碧波荡漾的麟湖,流淌着油车港古镇千年发展洒下的芬芳和韵味。

油车港,亦称澄溪,原是沉石荡东向流经的小河,古称麟瑞乡,传说有麒麟路过,留下足印后化成八个千亩湖荡。

有关油车港镇的历史记载有1700多年,据史书记载,西晋建武元年(304)高使君领兵三千屯田于嘉兴北部之后,农业逐渐发达,素有种粮、种油菜的传统。而油车港之名得于清中期,那时澄溪两岸开设了不少油坊,一时居民四附、商贾云集,终成集镇,遂称之为“油车港”,自此,一个油香飘逸的江南水乡小镇逐渐闻名。

据《嘉兴新志》载:1928年时油车港即已云集了义和、新和、豫昌、豫丰四大米行和鼎盛、四达两大米厂及数十家商铺。抗战初期,镇上拥有了30余家作坊和50余家商铺,成为嘉北的商业、窑业和米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油车港的商业逐渐为代销社和合作商店所经营,但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965年,20岁的周德林正式成为了澄溪公社生产大队的一名团支部书记,从他工作开始,便开始漫长的“日记式”记录,满满当当28本工作笔记是他亲历岁月更迭的忠实见证,也为进一步挖掘与保护油车港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1986年1月,澄溪乡正式改为油车港镇,不过那时是小油车港,1993年我曾任职油车港镇党委副书记。直到2001年4月,栖真乡、塘汇乡部分村一起整合并入,才是现在的油车港镇板块。这里的发展积淀了嘉兴老百姓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1945年出生的周德林是位土生土长的老油车港人,也是镇上的一名退休老干部,68万字的的《油车港镇志》几近一半由他参与考证和编写,今年78岁的他仍在为油车港镇杨溪村编写村志。

“有的是我尽力了,有的是我看到了,有的是我听到了。”这位年逾古稀却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家,就是一部“行走的油车港百科全书”,谈起油车港的变化,周德林的眉眼里具是笑意与骄傲,“油车港原先的工业原只是些手工作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二轻工业也长足发展。记得当时镇上最大的乡镇企业为澄溪丝厂,极盛时有职工620人,年产白厂丝140吨。”

周德林说,老油车港曾遐迩闻名的还有静电植绒业,小镇曾被誉为“中国静电植绒名镇”,彼时以嘉丽植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十多家植绒厂不断开发的各色产品,被广泛用于服饰、箱包、鞋帽、家具、装饰等行业,产品远销国内外,一时声名鹊起。

如今的油车港镇是嘉兴市秀洲区五个建制镇之一,位于市区北部,境内湖荡众多,是嘉兴北部生态湿地的核心区域。

“自镇行政中心南迁马厍后,离嘉兴市区更近了,区位优势愈发明显。油车港的发展节奏变快了,品位也提高了,形象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美丽乡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食品产业园……短短几十年,这里实现了科研、商贸、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现在的油车港已经脱胎换骨,老百姓越来越幸福。”几十年来,油车港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被周德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深深感怀。

一泓清水两岸绿。

微风吹过,银杏天鹅湖的湖面上微波荡漾,几只白鹭在水面上翱翔,不远处,绿树、天鹅、碧水相互映衬,一幅美丽的湿地画卷徐徐展开。

银杏天鹅湖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风景,一湖碧波更是见证了油车港的“华丽转身”。

“除了商业发展,老百姓生活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现在你看到的银杏天鹅湖前身叫南官荡,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围湖造塘,它被分割成了一个又一个鱼塘。”周德林回忆,曾经的南官荡,面积很大,四周芦苇茂密,是天然的优良淡水湖泊,野生鱼类丰富。

“南官荡三年不抓鱼,摇船橹板都能碰到鱼”,是当年流传的一句俗语。《油车港镇志》记载:1983年6月,栖真公社投资160万元建设总面积1803亩南官荡商品鱼基地。该基地共有精养鱼塘189只,可年产商品鱼2万担。为此组成 81户311人的渔业村。

尽管如此,对于要在水里讨生活的渔民而言,日子依然不好过,居无定所风吹日晒是常态。“为了解决渔民的生计问题,政府研究决定,对南官荡围湖造塘,建立了南官荡商品鱼基地,村民通过养鱼渐渐富了起来。”周德林表示,后来因为养殖业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加之岸边家庭工业作坊开始涌现,捕鱼养殖已经难以为继。

2014年,油车港镇正式启动了“渔民上岸”“退渔还湖”工程,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一系列水环境整治,并投入1亿元安置332户渔民上岸。

此后,油车港镇先后投入近15亿元,陆续展开北部湖荡清淤水系连通、喷水织机污染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湿地生物栖息地保护恢复等五大重点工程,这里的生态湿地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谁能想到,多年前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经过综合整治后,“变身”为“千顷碧波澄如练”的湖景,这里清水荡漾,波光粼粼……2016年,油车港镇成功引入银杏天鹅湖生态文旅项目,又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银杏天鹅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而今的天鹅湖吸引了白鹭、野鸭等野生水栖鸟类来此繁衍生息,使“水在城中,绿在城中”的湿地美景得以重现。

生态裂变引领创新裂变,优美风景增添了科技的温度。2020年,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开园,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在这里落户,北京理工大学“两院一园”等产学研融合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这座以5000亩自然湖荡生态景观为基底,以应用创新为支撑、科技发展为导向,以创新人才“生态圈”、招才引智“示范圈”为目标的新一代科技创新区强势崛起。

“环境变好了,便民宜居,百姓各方面的获得感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油车港有了银杏天鹅湖这张生态新名片,让这座小镇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澎湃动力。”作为一名历史亲历者,周德林见证了银杏天鹅湖的岁月变迁,也对它的美好未来满怀憧憬。

生活越来越好,才有更多美景“幸福入画”。

一幅《好兆头》,看破旧立新之变;一幅《水上舞台》,看美丽乡村之变;一幅《葡萄丰收》,看共富产业之变……作为“浙江省非遗农民画实验小镇”“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车港镇几十年来皆因“农民画”频频“出圈”。

在这方创新发展的沃土里成长起来的农民画,色彩鲜艳、清新淳朴,充溢着时代的风采、生活的激情,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绎着新的精彩,展现了农村蓬勃向上的活力。

千亩荡畔水域开阔,四周草木郁郁葱葱,古朴栈道跨荡而架……漫步胜丰村,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如水墨画徐徐铺展。细细观赏,明艳绚丽的农民画点缀其间。

油车港镇胜丰村是秀洲农民画重要发源地之一,先后培养出农民画作者120余名,创作农民画2000余幅,向全世界递出了一张乡村“金名片”。

秀洲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陶国林介绍,1983年9月,农民画手缪惠新创作的《乡情》一作在浙江工人农民画展摘得一等奖,并选送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全镇。自此起,油车港每年开展各类农民画培训和比赛,逐渐带起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农民画家缪惠新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曾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被誉为中国的“东方毕加索”。

而他的艺术自始至终扎根于生养他的乡土生活中。他的第一幅得奖作品《乡情》的背景便是江南水乡,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位农妇的发髻,大块的墨色嵌以红色小块、蓝色细线,视觉冲击力很强。围绕发髻,点缀着稻穗、树木、家畜、日、月、蚕、鱼等,分别对应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日常情态。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用拿农具的手去握画笔,这本身就具有不一样的色彩。故土才能给我创作灵感,农民、农村是我最熟悉的。”缪惠新说,江南水乡的风貌、百姓富足的生活、乡村振兴的美景,都是他心底最难忘、最感恩的人或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大运河上赛龙舟,菱歌一曲踏浪来——这是以《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农民画,作者是浙江省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金泉。他说:“家园、田野、乡情,是我们表达的永恒主题。我的创作灵感总是来自于家乡的日新月异。”

“通过农民们的一幅幅画作,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精神共富的强大助推力。时光虽有变迁,但这些饱满深情的画面,却以一种全新的艺术方式呈现在了人们眼前,一笔一划还原着历史本身的面貌。”陶国林表示,油车港组建了“十姐妹”“七大爷”“四姑娘”等农民画团队,相继出版了《油车港农民画集》《十姐妹农民画》等画册,一大批扛得起锄头、拿得起画笔的乡村艺术家走进了大众视野。

而今,农民画的“后浪”们也逐渐崛起。在油车港成立的10个“农民画坊”中,导师队伍里不乏青年农民画家吴海妹等“新势力”的身影。

一砖一瓦,一墙一画,刻印着朴实乡村的世代记忆,汇聚出浪漫水乡的风情韵姿。这里也建成了集“村、景、文、产”于一体的共建共享的诗意栖居地。

眼下,随着一年一度的南湖菱文化节、合心十姐妹的农民画省展等乡土文化的持续挖掘,非遗文化的接力传承,群众性文化运动持续开展,借助菱珑湾等文化展示平台,油车港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升华,演绎着新市镇美好新生活、新图景。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在绿色与繁华的碰撞中,在水与人的共生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城镇,40年来正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凝聚着新的蓬勃力量,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