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痘痘”变成了“小鸡蛋”,屁股的事情可真不能大意,夏季,这种病开启高发模式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徐思鹏2023-07-14 06:07全网传播量20.3万
00:00
00:00

肛周脓肿,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有多糟糕。

40多岁的张先生是江西人,平时无辣不欢。

3个月前,为了庆祝项目顺利完结,他和几个同事一起吃了好好整了一顿小龙虾。一口麻辣小龙虾、一口冰镇啤酒……别提有多爽快!不知不觉间,众人就留下满满一大桌虾壳。

“第二天,屁股稍有点辣辣的、疼疼的,一摸隐隐有个‘痘’。”张先生以为是吃太多辣引发了痔疮,便自行购买了痔疮膏涂抹。

可药膏并没有奏效,不仅“痘”变成了“小包”,疼痛也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几天之后,张先生已是坐卧难安。

在公司保健医生的建议下,张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

VCG41N683948844.jpg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接诊的刘智勇医生见状赶紧让他趴在了诊疗床上。通过询问病史和肛周超声等检查发现,当初张先生肛门侧的“小包”已经长大成了5*4cm的“小鸡蛋”,并确诊为“肛周脓肿”。

更令刘智勇担心的是除了有压痛,他还能摸到一根像绳子一样的条索通往肛门更深处。

这是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马蹄形)。除了中间这个最大的,旁边还有好几个形成分隔的脓腔。刘智勇解释,马蹄形肛周脓肿多来源于括约肌间和肛后深间隙的感染,但可以蔓延到肛前深间隙,也可以蔓延至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直肠窝。同时,因它波及范围广、牵扯的肌肉结构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感染就会控制不住继续扩展到整个臀部,导致病情变的更加复杂变成“烂摊子”,甚至影响盆底功能。

完成术前准备后,张先生被推进了手术间。刘智勇带领团队为他先后抽出了100ml脓液,并逐一清理一个个脓腔。

别被“假象”骗了

小心屁股“被掏空”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

“急”是肛周脓肿的特点,病情发展迅速,以肛周持续性肿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发烧等症状多见。

“门诊中,不少患者往往拖到较晚才来。”刘智勇解释,忍耐几天,挖破脓肿或等其自行排出脓液后,疼痛可能会减轻,甚至好转。但这种情况绝不是自愈。

因为肛周脓肿,往往看上去只有一处“红疙瘩”,可其实深处就像“蚂蚁巢穴”一样盘根错节。

如引发炎症的源头没有根本消除,很多患者往往会陷入“复发复发再复发”的噩梦。

而当“屁股被脓腔掏空”,更不是开玩笑的!

一旦任脓肿发展,坏死的脓液会开始往周围蔓延,严重可引发坏死性筋膜炎。细菌进入血液后,还可能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继而发生感染性休克。

所以,一旦发生肛门脓肿立即早期诊治,以防止其蔓延、扩散。

夏季是肛周脓肿高发季

这几类人群一定要注意

闷热的夏季是肛周脓肿的高发季,一定要小心。

感染因素约占 90%,肛腺阻塞淤滞导致的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夏季天气炎热,细菌更容易繁殖,大大增加了引发肛周脓肿的可能。

尤其糖尿病患者、年老体弱、过度疲劳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等抵抗力较低人群,应特别注意。

排便姿势常见误区,刘智勇提醒各位市民: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后可坐浴或用湿巾擦拭,保持肛门清洁,再用柔软的纸巾擦干肛门及肛周。

及时治疗腹泻和便秘。两者都是引起肛周脓肿的重要原因。腹泻时,稀便容易进入肛隐窝引发感染发炎。便秘时,干硬粪块则易擦伤肛隐窝发炎。

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久坐容易压迫肛腺排泄不畅,继而可能造成腺液感染而引发脓肿。

建议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瓜果蔬菜。虽然小龙虾和肛周脓肿没有必然联系,但辛辣饮酒会引起肛隐窝处充血水肿,可能造成肛腺排泄不畅,引发脓肿。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劳累,多饮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