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乐西路663号因工资问题发生纠纷,请立即前往现场处理。”今年4月28日下午,海盐经济开发区 (西塘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接到县110指挥中心派发的指令单,随即,“民声一键办”处置流程就此开启。
不到5分钟,该区(街道)“桥帮客”民声服务队就赶到了现场,经队员现场耐心调解,包工头当场结清欠薪。从接收指令到完成调解,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该矛盾纠纷得以快速处置、调解,得益于该区(街道)先行先试推进的“民声一键办”工作。
“民声一键办” 一键通达听民声
今年4月下旬,海盐经济开发区 (西塘桥街道)深入推行“民声一键办”试点工作,以“桥帮客”民声服务队为核心力量,系统、专业、高效处置各类非警务类警情。
据了解,“民声一键办”就是将12345、110、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高效对接联动,形成三角形态势一样的闭环流通、落地办理协同模式,让群众的呼声更好被倾听、被合理处置。
“平台的打通,实现了部门之间的‘秒级流转’。目前,我们已经实现1分钟内系统签收,2分钟内联系当事人,10分钟内到达现场,24小时内办结反馈。”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社会治理办主任陈云龙介绍。
同时,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对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非警务警情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队伍提能建设,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下发《西塘桥街道联动处置流程》等工作细则;印发“民声一键卡”服务热线卡,并通过村(社区)以及网格员对辖区群众宣传“民声一键办”工作……
一条条制度的建立完善,一项项要求的下达贯彻,让民声服务队以及各部门、各人员的处置水平持续得到提升。截至目前,该区(街道)“民声一键办”开展的警情处置率达到100%。
“桥帮客”服务队 群众有求必“回应”
“我女儿被她店里的狗咬伤了,花了不少医药费,我要求店主赔偿1759元,但她一直不肯付”。6月6日,市民徐女士拨打“桥帮客”民声服务队联系电话反映问题。
原来,徐女士的女儿于今年4月份在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步行街被刘先生养的犬只咬伤,双方协商不成产生矛盾。一次偶然机会徐女士了解到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有这样一支矛调队伍,于是尝试拨打“民声一键办”联系电话寻求帮助,“桥帮客”民声服务队接到求助后赶赴现场调处。经过耐心劝导、协调,事件最终有了进展,徐女士和刘先生互相道歉,并承诺医疗费用双方各承担一半。
“‘桥帮客’服务队给我解决了这个事情,终于可以安心了!”徐女士对这起纠纷的调处表示满意。
自正式试点推进“民声一键办”,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市场监管、社会综治、综合执法、派出所组成的“桥帮客”民声服务队,并统一车辆、服装、装备保障,实行24小时值班制。这支善做群众工作、能解群众难题的基层协同处置队伍活跃在每一个群众需要的地方。
“我们先处置,如果事情比较复杂,就会联动相关部门,参与进来。”“桥帮客”民声服务队队员陈建陆介绍。下一步,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还将扩建升级综合信息指挥室,完善人员架构、职责定位、建立健全信息汇总、研判会商、分类处置、联勤联动等日常管理运行机制,持续推动平台协同作战,事件全闭环管理。
“两化融合” 基层治理有“温度”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以数字化赋能助推基层治理,推动政府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转型。同时,积极探索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融合为重要内容的“两化融合”新模式,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更有力。
启用“民声一键办”新模式,就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全面聚焦“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实现了更高效倾听百姓声音、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截至目前,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依托“民声一键办”工作已累计处置非警务警情3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