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杭州正式入伏,接下去将是长达40天的三伏天。入伏首日,杭城最高气温也直逼38摄氏度。
避暑纳凉,成了当下“最热”的话题。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从唐人权德舆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唐朝,人们就爱在幽静的洞府中纳凉了。深藏在山体之中的防空洞,也是不少老底子杭州人记忆中的“避暑山庄”。6月30日开始,杭州向市民免费开放6个人防工程作为纳凉点,计划开放时间两个月。
防空洞避暑效果如何?市民们都在防空洞里做什么?昨日,潮新闻记者就走访了四牌楼、白马庙巷、馒头山等多处防空洞,一探究竟。
上午11点不到,在四牌楼防空洞工作的张女士手上的计数器已按了270次。张女士告诉记者,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每天都有六七百人前来纳凉,如果到周末,人数还要更多。
四牌楼防空洞工作人员手中的计数器
位于城隍山脚下的四牌楼防空洞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2006年开始就成为杭州人的夏季纳凉点。洞内设备很完善,明亮干净,设有视听区播放新闻等,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准备了防暑药和饮用水,每年可接纳避暑群众两万多人次。
防空洞内的温度只有26.2摄氏度,待了没多久,一身汗就全部收进去了,不少市民随着带着两件衣服:“迷瞪一会的时候可以盖盖”。
四牌楼防空洞室内温度
一大早,已有不少市民聚集在此。
聊天、看剧、读报、打牌、织毛衣……常有左邻右舍的退休老人组团前来,不少还带着放暑假的孙子孙女,一碟水果,一包瓜子,坐下就拉拉家常。不少人还带了简易的午餐,别有洞天。
喧闹之中,也有人静享阅读之乐。
家住吴山广场附近的李爷爷是一名退伍军人,在杭州已经工作生活30余年了。退休后,读书成了他的最大爱好。
“我和老伴常来附近的大马弄菜市场买菜,早就听说这里有个防空洞,今天特地来体验一下。我平时爱看一些历史传记类的书籍,读书可以静心,心静自然凉。”说着,李爷爷向记者展示了手中正在阅读的《王芳回忆录》。
来自东北的董先生,也是第一次打卡杭州的防空洞。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的他,最近给自己放了个假。
“防空洞离我们90后的童年比较远。我是在小红书上看到的,感觉非常新奇,我特意带了本《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想了解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些困惑。”
谈起感受,董先生表示,比起商场、图书馆的空调风,自己更喜欢防空洞内的自然气温。但如果对于想要专心阅读、做作业的朋友,他还是更推荐静谧的图书馆。
确实,记者在体验中也发现,洞内凉风习习,市民聊得热火朝天。由于防空洞特殊的结构,洞内回声明显。
不少市民也向记者表示,炎炎夏日,嘈杂的环境也会影响心情。大家来这里避暑,为图方便,往往是一把蒲扇,一只手机就出了门,要是能多一些优质的书籍,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安静清凉的阅读氛围,避暑纳凉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春风小书桌,安排!
7月14日(本周五)上午10:00—14:30,潮新闻·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将风靡杭城的“春风小书桌”摆进防空洞,推出避暑专场第一场。
这张满载书香和好礼的小书桌,又要与大家见面啦!
凉风习习送书香。活动期间,只要现场下载潮新闻APP,留下你与阅读的故事,就能抽取春风好书等礼品。
本周五,我们在四牌楼防空洞不见不散!
这个夏天,你还希望在哪里与春风小书桌偶遇?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