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气象台昨日官宣:今日(7月11日)杭州出梅,三伏天正式开启。不同往年的是,今年的头伏首日,迎接浙江人的就是高温天。一大早杭州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上午11点30分杭州气温已升至35.7℃。潮新闻记者发现,杭州人并没有因为高温而打退堂鼓——头伏的仪式感满满。
头伏火腿二伏鸡,安排
上午8点,潮新闻记者赶到位于中山中路79号的万隆火腿庄时,老主顾们早就等着了。
一位杭州大伯买了一大袋的火腿。他告诉潮新闻记者:“火腿的做法蛮简单的,蒸着吃就好,或者同冬瓜一起烧汤,赞得来……再加一点点笋干,就更美味了!”
潮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大多数顾客都是回头客,平常也会来万隆买火腿咸肉。头伏天城隍山晨练好,来清河坊买块火腿带回家,则是不少老杭州的乐趣。
万隆火腿庄始建于1864年,以万隆火腿、万隆风肉和万隆自制咸肉享誉杭州,近年来万隆酱鸭和万隆香肠更是受到老百姓喜爱。时至今日,万隆还保留着老店的传统,墙上挂有火腿、风腿、酱鸭、酱肉、香肠等。
“一般我们在头伏这天备货量会多于平时的30%到40%,”杭州万隆火腿庄经理张宇华胸有成竹,“由于去年我们成本价格控制了,加之猪肉走势,我们的火腿成品价格从119元每斤降到了99元每斤,给消费者带来一些福利。”
买火腿怎么挑?张经理分享了诀窍,“一看颜色,火腿不要选太红的,也不要选太暗的;二看腿型,挑比较饱满的。最主要的是顾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部位,不是越贵越好,比如老鸭煲用火腿脚爪或者火踵,蒸鱼、蒸鸽子用火腿筒骨或者去骨火腿,中腰适合送人,或是切片放在鱼上面。烧冬瓜汤,用去骨火腿就可以了。”
头伏吃头缸酱瓜?
杭州人的酱瓜琳琅满目
头伏这天,去隔壁高银街口的老字号景阳观买酱瓜,也是杭州人的保留节目。
“这个是不是头缸酱瓜?”五年前,刚到景阳观上班的店员被老主顾们问得一头雾水。
什么是“头缸酱瓜”?杭州景阳观门店店长袁鹏洪解释说,以前酱瓜是一缸一缸做的,到了夏天开始卖,因此有头缸酱瓜的说法。现在因为工厂生产环境、技术提升,一年四季都有酱瓜生产,“头缸酱瓜”的说法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但是,很讲究的老杭州还是会有头伏买酱瓜这个习惯。景阳观的顾客也以本地顾客为主。
那么在杭州独此一家的景阳观,杭州人最爱买什么酱菜呢?
销售数据显示,总体看景阳观夏季销售最好的是酱瓜类产品,有不同的瓜类和不同的口味。店员介绍说,通常本地顾客比较青睐的有甜酸荷兰瓜、鲜汁瓜、小青瓜和麻油瓜片这些。
▲甜酸荷兰瓜
▲鲜汁瓜
▲小青瓜
▲麻油瓜片
除此之外,醋大蒜依旧是“爆款”,日销100公斤是常态。
杭州的夏天是什么味道?
米其林餐厅这么搭配
杭州的夏天是什么味道?
近日,米其林指南推荐了湖滨28中餐厅的餐品,两道菜都用到了火腿。一道是“金华火腿冬瓜汤”,冬瓜为祛暑佳品,搭配精选金华火腿,火腿咸香与冬瓜清甜浸润融合,汤汁鲜美,清热润肺。
另一道菜“姜葱茸小龙虾火腿焗饭”,以伊比利亚火腿及时令小龙虾为米饭佐味,火腿油润绵软,橡木气息浓郁,小龙虾肉质紧实弹牙,回味无穷。
今年入选米其林餐厅的杭州胡庆余堂药膳馆则为潮新闻的网友推荐了一道适合伏天食用的药膳——黄芪火腿鸡。
杭州胡庆余堂药膳馆总经理张永胜介绍说,伏天吃鸡,一般选用的是公鸡。因为中医认为公鸡是属于温阳的食物,这也符合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理论。这道菜做法也不难,将公鸡剖好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沸。起锅将公鸡捞起过冷水浸泡2分钟,然后将浸泡洗净后的甘姜、黄芪、虫草花塞入鸡肚,加清水文火慢炖,炖至筷子能够轻轻插入肉内,捞起将鸡肉切块后加入枸杞与火腿片,再煮20分钟即可起锅装盘。
普通人家的三伏天怎么吃?
美食家宋宪章、杭州姆妈来上课
古人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整个三伏天,江南一带天气闷热、环境潮湿,许多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俗称“苦夏”的症状。
由于伏天暑热难耐,不仅食欲不好,而且睡眠也不好,但是人每天却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这期间如果不及时吃点有营养的食物补一补,那么人就会浑身无力,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自然就容易生病。耄耋之年的杭州美食家宋宪章老先生特意提醒潮新闻的中老年朋友,最好少吃冷饮冰食。
他提到,民间“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道理的,姜枣茶(姜片泡红枣)是夏日解暑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道家常菜清蒸鳜鱼,宋宪章教会了好几个阿姨,诀窍就是在鱼身上每一寸切斜刀,每个缝里嵌入一片火腿,再放上姜片,加入料酒上锅蒸熟后,拿走姜片。
“在杭州,关于三伏天的说法过去有两种,一种是头伏冬瓜二伏茄(茄子)三伏冬瓜不刨皮,一种是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金银蹄,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讲究。现在共同富裕了,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头伏火腿实现起来也不难了。”在网上拥有众多粉丝的美食博主“杭州姆妈”徐莺笑着说。
杭州姆妈教大家怎么烧冬瓜火腿。
三伏天,杭州人的家常菜里会出现火腿吗?
杭州姆妈如数家珍地报了串菜单:火腿蒸毛豆、火腿冬瓜(汤)、老鸭火腿煲、火腿末炒冬瓜……
今天一早
很多杭州人去针灸科贴头伏贴
今日一大早,位于杭州洪春桥的浙江医院灵隐院区针灸科也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医生们现场制作头伏贴的药饼儿,预约上午做冬病夏治的患者也陆续赶来。“现做现贴”可是这里一贯坚持的传统,过程看得见,老人家们更觉得信得过。
医生还是那几位医生,门诊却一下子多了50多个来贴三伏贴的市民,顿时忙到医生们真正地“见缝插针”:走进帘子则看护一下针灸的患者,走出帘子则给冬病夏治的患者贴三伏贴。
排队的人里头,76岁的王阿姨和77岁的楼阿姨是结伴过来的。王阿姨今天的计划是早上先来贴上头伏贴,然后去菜场拿提前预定、让老板帮忙切好的火腿。
王阿姨贴了15个头伏贴,从后腰、后背一直到脖子前后。潮新闻记者注意到,王阿姨随身还带了条老底子的花手帕。她说,在公交上,如果坐在空调出风口,被冷风一吹,感到不舒服了,就拿出手帕系一下,这非常实用。
楼阿姨贴了9个,她说自己是过敏体质,鼻子过敏的时候跟漏水的龙头一样滴滴答答,肠道过敏的时候会拉肚子、肚子疼,总之就是非常难受。三伏天来了,她是必定要来冬病夏治门诊报到的。
来贴头伏贴的不光有老人家,还有中青年和孩子们。
颈椎、肩关节不舒服的?一看就是上班族,很可能成天坐在电脑面前还吹空调,贴。
“哟,舌苔这么白啊,湿气好重。”
贴。
小朋友为啥也要来贴三伏贴呢?医生叔叔诊脉以后笑眯眯给家长说,“虚,给他补补阳气,长长个子。”
有的患者说自己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就答,“三伏贴是针对寒邪的啦,你这个还是适合针灸。”
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诸剑芳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手段,属于传统中医的外治法,相当于用自然界的阳气去补益人体自身的阳气。这个敷贴安全无毒,不经过肠胃也不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使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都能贴。
但是三伏贴也不是包治百病,并非人人能贴。冬病夏治的门诊外面,就罗列了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其他也写了一堆的风湿免疫科、消化科、耳鼻喉科、儿科妇科等相关疾病,总之,要想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必须经过中医的辨症。
潮新闻记者获悉,不仅浙江医院灵隐院区和三墩院区有头伏贴,浙江省中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今天等着贴头伏贴的人也很多。
医生也提醒大家,三伏贴是要坚持贴三次的,今年就是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可不能只在头伏这一天贴了完事。今天来贴了头伏贴的,赶紧在日历上画好圈圈、手机里设个提醒。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三伏贴贴了以后,只要感到皮肤火辣辣的不能忍,就差不多能揭掉了。成人2小时左右,最长也不能超过6小时;小朋友的皮肤更嫩,贴敷时间更短。千万别以为“贴久一点效果好一点”或者贴着贴着忘记了导致皮肤起水泡再破皮,那可真疼哟!还会影响下一次治疗。
新闻+:
宋人如何过三伏
宋宪章
梅雨季结束后,杭州就进入了最热的三伏天。炎炎夏日,如何避暑就成了头等大事。
南宋时,暑天夜市最热闹的地方,是凤山门到贯(观)桥的几公里长的御街上,即现在的中山路,尤以羊坝头到鼓楼这段最为热闹。金银珠宝,天下所有者,皆聚集于此。诸行百业,都在此地开张,酒楼茶坊尤其热闹。杭州最早的冷饮,是在茶坊(茶肆)出售的。这些茶坊(茶肆),室内布置奇松异花盆景,悬挂名人字画。茶博士在门口敲打响盏,用地道杭白歌卖,招揽游客。供应的冷饮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果汁、蜂蜜、牛奶、红绿豆等制成,比较有名的有:漉梨浆、姜蜜水、乳糖真雪(冰淇淋刨冰)、冰酪(冰淇淋)、荔枝膏水、卤梅水、木瓜汁、豆儿水;第二种是用中草药配蜂蜜、糖制成,主要有:五苓散、大顺散、香薷饮等;第三种是加了刨冰的果子酒,如雪花果子酒、雪泡梅花酒……
达官贵人避暑则喜坐大舫到西湖柳蒲深处避暑,穿宽敞衣服、披发赤脚、吃凉瓜、冷酒、冷面,下棋垂钓、猜谜划拳、睡凉席凉枕、并洒湖水散船面之热。贵妇家眷,头上皆戴应时鲜花,唱小曲调笑取乐。夜深回家,广宅大院,绿树、假山、小池,清风徐来,亦较凉爽。
皇室所在的大内禁苑,则建有小西湖。湖畔飞来峰上,古木遮天、假山透风、瀑布送凉,一片水气弥漫其间。中河东的北内德寿宫如此,南内凤凰山皇城亦如此。南内的馒头山下的小西湖,水自中河流入,傍晚,后妃们都在此湖中划船嬉水,享受习习凉风。
宋孝宗时,有一名叫洪景卢的学士,被召到大内禁苑翠寒堂避暑,盛装而坐却起鸡皮疙瘩,打起寒颤来。宋孝宗见了笑起来,赐绫罗一幅,命太监给他披在身上。这是因为,人工鼓风机吹凉风送花香(殿内外都放盆花),殿内的金盆冰块吸热透凉,借风降温之故,故有这样的清凉宜人。而制冷用的都是冬天时保存的冰块,冬天放入“凌阴”冰室(冰窖)保存,到次年夏天才取出来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