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地下有知,诗圣杜甫绝对想不到,自己千年以后会爆红网络。
有段时间,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
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从这些图片来看,诗圣杜甫俨然无所不能,忙碌而又时尚,完全颠覆了一千多年来杜甫在人们心目中温文尔雅、忧国忧民的形象。
因此,杜甫的老家河南巩县的父老乡亲首先不高兴了,成都杜甫草堂的人们也不乐意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认为:“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成都,杜甫草堂。CFP。
二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他创作的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我在中学时代就背诵过。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直接地传达了诗圣关心百姓的心情。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名人,现在却成为人们调侃的网络红人。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网友说:“近来对恶搞杜甫言论纷纷,这现象象征的其实是民众对社会精英阶层的不满。确实,当今的精英阶层已经堕落了。做学问的不专心做学问,只图谋利;该直言的不直言,甚至出卖良心当枪手。叫民众如何再尊敬你们?该反省的是当下的精英们,而不是涂鸦者,既然是精英就该成为社会的道德模范。”
窃以为,这种看法,也只能算是一面之词。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恶搞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三
曾记得几年前红遍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可以说是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此后,这种现象在网上愈演愈烈。无论是电影、歌曲,还是新闻人物,都能成为网友恶搞的对象。
他们以讽刺、幽默、游戏的态度,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并逐渐成为一种网络风尚。
一些文化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一方面,微博这个网络平台为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让恶稿杜甫的系列图片能够迅速流行;另一方面,在众多网友加入的网络狂欢中,恶搞参与者的智力、技艺和幽默感的文化比拼,又不断把恶搞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窃以为,对于这种恶搞,不能简单地用浅薄、无知、低俗来概括,也无须用没品位、没素质来训斥。
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要看到它的兴起和衰落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恶搞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恶搞者对这个话题感到兴趣全无时,那么,这波恶搞风潮也就是烟消云散之时。
四
当然,这种以颠覆经典、解构传统为目的的网络文化现象,毕竟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我们也不能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
在这种娱乐大众的恶搞中,经典受到挑战,传统遭遇亵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成为人们寻求快感的牺牲品。长此以往,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利的。
恶搞杜甫的网络狂欢,对当今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中,如何发挥主流文化的浸润和引导作用?
首先,用先进文化照亮人生之路。
穆尼尔·纳素夫说:“知识如同光芒四射的烛光,把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通明;来者从光亮中认识了人生的意义,去者似蜡烛燃尽,照亮了别人。”参与恶搞杜甫的年轻人,除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外,知识素养差是他们怀疑一切,挑战经典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所以他们敢于挑战经典;因为无知,所以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取笑历史名人、伟人;因为无知,所以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对人生的意义采取游戏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因此,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加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经典文化的启蒙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让青年一代对文化大师有敬重之感,对文化经典有敬畏之心,让知识把年轻人的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通明,让他们“从光亮中认识了人生的意义”,那么,网络上的恶搞之风就会少下去,挑战一切、恶搞一切的风气也会得到收敛。
其次,用传统文化培育人生美德。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人向善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培育一代又一代国人的传统美德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约翰·洛克说:“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尽管现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但是,也不能小覤传统文化的作用。
即使在恶搞杜甫的狂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这种恶搞持否定态度的年轻人,认为这种恶搞是亵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说穿了,这些对恶搞杜甫持否定态度的人,其内心有一把判断是非的道德尺子,身上有一种传统美德。有人生美德的年轻人多了,那么,网上的恶搞就会少下去。
三是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网络文化。网友“北大邓丽丽”认为,杜甫被今天的孩子们涂鸦出上千张图片,证明是太有才了,希望用这种才能创作出有意义的真正的漫画作品。
有关部门可否循着这种思路,在网上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让年轻人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才华有用武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