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网购三伏贴也能冬病夏治?潮鸣智库专家纠正常见误区

    潮新闻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陈岩明2023-07-17 08:59全网传播量3793
    00:00
    00:00

    后疫情时代,健康养生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各年龄段人群对于如何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的热情空前。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受认可,冬病夏治作为传统中医养生大项目,也广受这一届年轻人的青睐。

    眼下,头伏将至,各大医疗机构的“冬病夏治”大幕即将拉开,不少人对冬病夏治跃跃欲试。近日,钱江晚报的浙江大健康微信公号就收到许多粉丝的咨询——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冬病夏治手段可信吗?

    浙江省中山医院医生在为患者敷贴

    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冬病夏治热点问题,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中医药潮鸣智库特聘专家、国医名师方剑乔教授、徐志瑛教授,带领读者科学认识冬病夏治。

    放暑假了,90后小学老师陈敏(化名)从快节奏的教学中缓了下来,她想找中医好好调理咽炎和咳嗽问题。

    “我有慢性咽炎,一到冬天就会加重,亲戚让我去试试三伏贴。”这几天,陈敏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冬病夏治”,浏览他人分享亲历体验的帖子,纷繁的信息顿时扑面而来:有过敏性哮喘孩子治疗后,哮喘在冬天发作频率一年比一年少;也有中年人治好了颈肩腰腿痛;还有鼻炎、咳嗽、痛经都能治好……

    “感觉很神奇,什么病都能治,那我也想试试啊。”陈敏心动了。她又转战某电商平台搜产品,冬病夏治关联的三伏贴品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月销量也是动辄上万,商家的卖点是“医院同售”“祖传配方”,“三伏贴”还被包装成“万能贴”,宣称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宫寒不孕、咳嗽哮喘等。

    “客服还贴心地表示会送穴位图,视频手把手指导如何敷贴,网上买来贴就能贴好,那我还去医院看嘛?”陈敏陷入了迷茫,她在浙江大健康微信群里抛出了自己的疑虑,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有人抱怨,去年图方便从电商平台买了三伏贴,可是贴了一周皮肤就过敏了,搞得还要跑到医院看过敏;还有人说,现在到处都在推广冬病夏治,不管什么病,有些小诊所去了就给贴,这个真的能包治百病?三伏贴真成了“万能贴”了?

    【专家名片】

    方剑乔 主任中医师、教授

    国家中医药岐黄学者、浙江省国医名师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委、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

    潮新闻记者就群这些问题请教了潮新闻浙江中医药潮鸣智库特聘专家、国医名师方剑乔教授,他对此非常气愤:“网上的三伏贴跟医院的三伏贴不同,医院三伏贴使用的是处方药,网购的敷贴没有经过医生辨证论治,明确适应症,是不能用的。再则里面的药材质量无法保证,自己在家贴敷找不准穴位,贴了也没有效果。”

    方剑乔教授介绍,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三伏贴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是目前最常用的冬病夏治疗法。

    方剑乔教授解释,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透皮给药的方式,让药物渗透到局部或全身起到治疗作用,不同病种的治疗药物组成不同,要针对性配制,同时需要有促渗透、保释放的药物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就是通过穴位发泡(中医称为“天灸疗法”)的方法,通过药物刺激皮肤,发挥治疗作用,但需要掌握好发泡的程度。

    “冬病夏治刚开始是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还能治疗体虚、畏寒的人群,现在很多科室都推广开了,说明社会需求很大,这么好的防病治病手段应该科学推广,而不是给它抹黑。

    方剑乔教授直言,有的医疗机构的医生,对敷贴的药物组成、时间,以及敷贴后的反应掌握不好,也不明确三伏贴的适应症,反而造成了患者一些副反应,让患者对这个治疗方法失去了信心,而患者又容易病急乱投医,找不对科室和医生,导致治疗无效……

    对此,他特别提醒,冬病夏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听从医生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更不能图方便网购盲从。在实施冬病夏治疗法时,医生要辨证施治,清楚治疗原理和机制,找准适应病症,对症下药。

    冬病夏治概念被滥用

    治疗前必须辨识体质

    【专家名片】

    徐志瑛 主任中医师、教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

    徐志瑛教授介绍,浙江的“冬病夏治”概念最早是30年前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由她参与提出,此后,再发展到针灸科等其他各个科室,形式也从最早的汤剂、胶囊、冲剂等慢慢发展到三伏贴等。

    近几年,徐志瑛教授也发现,冬病夏治这个概念被滥用、误用了。

    “现在冬病夏治确实太乱了,很多医疗机构拿冬病夏治当做了一个噱头,只顾着赚钱,误导病人来看,其实冬病夏治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也不是适合所有疾病,还是要辨证论治,否则适得其反。”

    徐老曾经接诊了一位患者,60多岁的金大姐(化名),就因为盲从吃了苦头。

    金大姐有点咳嗽总是好不了,后来在大医院被确诊为肺炎。本来体质就比较弱,又得了肺炎,她生怕留下后遗症,身边有位姐妹说坚持了多年冬病夏治,老慢支发作少了,她也跑去家附近的中医机构进行“冬病夏治”。

    结果,三伏贴敷完没两天,金大姐的咳嗽加重了,咳到晚上都睡不着。她又辗转找到徐志瑛教授看诊。最终,徐老将其确诊为阴虚火旺体质,本来就不适合冬病夏治,又是在疾病发作期,简直是“火上浇油”。

    “一般来说,阳虚体质的患者才适合冬病夏治,很多老百姓有误区,不进行体质辨识就盲目治疗,此外,像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如果是在发作期,更是不能进行冬病夏治的,否则很有可能加重病情,只有等到病情稳定了,才能去治疗。”徐志瑛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炎炎夏日,警惕高温“杀手”
    浙江中医药潮鸣智库,深度挖掘古老国医的时代价值
    还有两天,坚持住!降温的消息有了
    健康读本丨浙江首家重离子中心启动在即,肿瘤精准治疗迎来新突破
    相关新闻
    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妈要生娃,怎样避免不受控制的大出血?医生这么做
    面具脸、鸡爪手,还伴有气喘,她得了这种罕见病
    一条腿重三四十斤、穿不了裤子、穿不上鞋子……有人裹着被单来医院!这种病,致残性位居世界第二
    因大便不成形,年轻女子查出百余枚息肉,可能癌变!
    杭州女孩浑身长满红疹,医生叹息:这事千万不能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