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花信,雨濯春尘。春天里的4月,我们来到中国光伏产业重镇之一的嘉兴,开启寻“新”之路。
从嘉兴市区到秀洲光伏小镇再到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发现,从短板到长处,光伏产业在十年间,抢抓“双碳”风口,成为坚定不移的“追光者”;锂电池新贵,不断朝着产能发力,在锂电池行业火速出圈;后起之秀氢能,产业征途刚起却竞逐正酣,作为“终极能源”,未来发展不可小觑……
有人说,脚的宿命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对于嘉兴的新能源产业而言,亦是如此。
光伏:十年磨一剑的“野蛮”生长
玻璃上料、焊接、层压、测试……走进嘉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繁忙运转。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太阳能光伏电池新型组件的嘉兴阿特斯,产品平均70%外销。
10年前,光伏行业主要价值链掌握在西方手中,彼时,嘉兴市秀洲区被列为浙江省光伏“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10年后,光伏产业链上的各项环节几乎被中国厂商承包,秀洲实现了“电池片+光伏玻璃+配套产品+组件+储能+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产能。
从短板到优势产业,嘉兴靠什么?靠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2005年,嘉兴第一家光伏制造企业建成投产,标志着嘉兴光伏产业从“0”走到了“1”;2010年之后,嘉兴光伏行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福莱特玻璃等企业日益壮大,光伏产值突破100亿元;分布式光伏应用走到全国前列,创造了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成绩;去年,嘉兴光伏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基本形成了秀洲、海宁2个产业集聚区,汇聚了隆基、晶科、正泰、福莱特、阿特斯等重点企业。
去年,嘉兴光伏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15.7亿元,同比增长50.5%,占全省光伏产业产值1/3。可以说,全国光伏看江苏、浙江,浙江光伏看嘉兴,光伏产业已成为拉动嘉兴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锂电:引育百亿奔向千亿
3月3日,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钧”)再投110亿元,在嘉善经开区新建三期项目,达产后新增年产值400亿元。
这距离兰钧二期项目签约,刚刚过去33天。
“为了把兰钧签过来,我们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跟踪小组,带着具体方案三访温州青山总部,项目从2020年10月洽谈,11月正式签约,12月成立项目公司,2021年4月开工到去年6月完成设备调试正式通线,兰钧新能源这个‘链主型’项目用了不到16个月时间。”嘉善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道。
“我们按照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思路,为兰钧锂电池项目留出规划空间,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比如,我们已引进浙江桓能芯电锂离子电池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释放出‘招引一个链主型项目、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激活一个产业集群’的放大效应。”嘉善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这也是嘉善引育百亿项目,加速奔向千亿的成功秘籍。
氢能:开发利用竞逐正酣
白色的车体,绿色的车牌,不耗油也不用电,排出的尾气却成了水蒸气……在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爱德曼”),一辆辆整齐排列的氢能源货车让人眼前一亮。
“上个月嘉兴也举办了一场产业链对接会,帮助我们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进行科技攻关。”爱德曼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政府的有效对接,能够帮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从2016年嘉兴引进首家氢燃料电池企业,便奠定了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础,2018年以来,嘉兴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截至去年底,嘉兴已聚集氢能企业近40家,涉及制氢、提纯、储运、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加氢站建设、整车等,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科技的历史从来不是一条直线,总是在波澜中寻找归途。氢能产业也是如此,正如先进制造行业的发展规律不可打破:有前景、没捷径,这背后需要来自企业更多的努力和政府更大的支持。
台前幕后,拾级而上。从嘉兴到全省,经信人是见证者,也是造梦人,未来,还将一如既往助梦延续。下一个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必将越走越辉煌。
(图片由省经信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