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到8月华北等地高温持续 炎炎夏日应如何应对?

潮新闻 记者 曾杨希 黄云灵 实习生 罗天怡 通讯员 张冰清2023-07-05 08:46全网传播量6.1万
00:00
00:00

图片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官网

7月4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消息,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

事实上,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经历了持续高温。7月2日,一名北京导游因热射病去世,令人扼腕叹息。

这波高温何时消散?炎炎夏日,应该如何做好防护避免中暑?

炎炎夏日的“高温”遭遇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7月2日中午,一名49岁的导游在带领一个研学团从颐和园结束行程后晕倒在了大巴车内,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医院证明显示,这名导游是因为热射病去世的。

夏季以来,北方经历了持续高温。就华北地区而言,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今年6月1日至30日,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日数9.8天,较常年同期4.6天偏多5.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其中,北京高温日数有1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近10年来(2014-2023年),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除了2014年和2015年外,近10年每年6月华北地区都有高温过程发生,但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实属历史之罕见。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今年6月21日至30日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也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对于高温天气,不少市民和游客深有体会。

“热得胶都化开了。” 6月29日,北京烈日炎炎,气温接近40℃,王女士在故宫游玩时,鞋子被晒脱胶,左脚的鞋底掉了一半。她将经历发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一位在河北的网友表示天太热准备吃雪糕,“妈妈让我去洗把脸,洗完回来它就化了。”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江女士接受潮新闻采访时也表示,6月以来,北京的确较热,为了避开高温,平时都会早出门,白天待在办公室,避免户外活动,“地面温度太高了,中午大街上都不太能看到人。”

7到8月多地区气温将较同期偏高

7月4日,北京小雨光顾,气温一度降职30℃以下。但5日,阳光再度火力全开,早晨7点,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进入7月,放眼整个北方,高温天气还将继续。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5日到8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此外,6日到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也预测,今年盛夏7到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到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不光北方,7月3日,根据中央气象台,未来一周江南、华南一带也将持续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

对于此次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曾在6月23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媒体通气会上归纳了四大原因:自6月21日起,京津冀地区受暖气团控制,暖气团强度较强,且影响时间长;在高压脊形势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没有云层遮挡,辐射增温更加有利,促进了升温;目前刚进入夏至节气,白昼最长,长时间日照有利于高温出现和维持;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也有利于气温升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认为,目前华北地区的高温如果持续时间很长的话,这并不是天气事件,而应该从气候背景来分析。他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可能与热带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但由于热带厄尔尼诺的发展较快,因此二者之间的明确关系有待通过科学试验、敏感性试验等方法的验证。

根据罗京佳团队的预测,今年夏天(6-8月),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气温都较正常年份(即过去30年的平均)偏高,且从刚过去的6月份来看,中国华北地区出现的高温与其预测大体一致。而7月和8月,中国北方高温热浪天气事件可能会比较多,中国南方温度也偏高,但可能没有北方变化那么明显。

防中暑除了避免暴晒,还应怎么做?

夏日炎炎,高温天气很容易造成中暑。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陈棚棚介绍,中暑和人体热量散发失灵有关。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水分丢失过多,特别容易造成人体散热机制的失灵和罢工,导致大量热量在人体内无法散发,严重的话会损伤人体脏器。

中暑又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衰竭,热射病等不同情况。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表现为体温升高在38度以上,同时还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

热衰竭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变低、体温升高等情况。热射病患者则不光会有体温明显增高的情况,同时还会损伤器官,如肝脏、大脑等,造成神志恍惚、昏迷等情况,身体基础较差的老年人或者室外工作者尤其需要多注意。

炎炎夏日,预防中暑很重要。陈棚棚说,主要是要避免长时间暴晒,如果不得已需要待在室外,一定要做好防护,多补充水分。还要多关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尽量在高热的中午避免外出,即便在家,室内也做好通风及降温措施,如果当天温、湿度较高,建议与家属随时联系,有不适随时就诊。

如果已经中暑或者有热射病症状,就要尽快从高温、高湿环境中脱离,进入阴凉通风环境,恢复正常散热机制,同时给患者补充水分,喝些温水,协助散失聚集在人体的热量,尽快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热门评论(2)
潮客_s6puhm · 2023-07-05 08:56 · 浙江杭州回复11
我打算去地铁站里蹭空调,带上笔记本、充电宝,还能工作兼职
潮新闻小编 · 2023-07-05 09:36回复3
小编很好奇你的工作是什么?
暖笔warmpen · 2023-07-05 09:36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我也很好奇,哈哈哈哈
快乐Joy · 2023-07-05 08:53 · 浙江绍兴回复14
我觉得还是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的水分。另外出门防晒霜一定要涂,不是说臭美,是为了别把皮肤晒伤
潮新闻小编 · 2023-07-05 09:37回复4
没错没错,男生女生,老人小孩,出门都要把防晒做好,如果不愿意涂防晒霜,那么物理防晒就要保护好
潮客_wmdjh2 · 2023-07-05 09:38 · 辽宁沈阳回复2
是啊,男生怎么就不能涂防晒了,我就是一到夏天就涂的很勤快,不然会晒脱皮的
展开2条回复
最新评论(30)
潮客_d2rvht · 2023-07-05 09:39 · 浙江杭州回复
现在才是高温的序章,不敢想象到8月会怎么样
潮客_2gmxhr · 2023-07-05 09:37 · 浙江杭州回复
希望出那种便携式空调,可以穿戴在身上
花海里的蝴蝶 · 2023-07-05 09:20 · 甘肃兰州回复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份居家办公的工作,不出门
四明山雪 · 2023-07-05 09:15 · 浙江宁波回复
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
雨夜小清新 · 2023-07-05 09:11 · 浙江杭州回复
多喝水补充水分吧,不然流汗太多也要脱水的
潮客_w6guh5 · 2023-07-05 09:08 · 浙江杭州回复
高温时段尽量不要出门吧,真的要出门也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陌上轻尘 · 2023-07-05 09:08 · 浙江杭州回复
我选择在空调房间里吃冰西瓜!超级解暑呢~
火车头娘 · 2023-07-05 09:04 · 浙江台州回复
准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及时补充水分,要多休息。
花间flowerfield · 2023-07-05 08:56 · 浙江杭州回复
防空洞开了就去防空洞,关了我就去地铁站
疏影无尘 · 2023-07-05 08:56 · 浙江杭州回复
我就不同了,我去防空洞,自然降温最舒服了,还有免费的电、WIFI
顾久 · 2023-07-05 08:55 · 浙江金华回复
我打出高功率空调,阁下该如何应对?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