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童古镇,踏着古韵悠然的石板路,穿行于古朴典雅的老建筑群,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江南古镇风韵;在前童民俗博物馆,可以一览国家级非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前童元宵行会展示盛况;驻足诗路竹韵馆、木雕馆、文创馆,还可以进行非遗体验,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自启动“精特亮”创建以来,宁海县依托有近800年历史的前童古镇,规划打造集旅游住宿、文化展示、消费购物于一体的前童古镇历史文化街区。这股清流的注入,不仅为古镇提升了文化气息,聚拢了人气,也为古镇的商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前童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位于前童古镇核心景区,涉及街区风貌改造、民宿创建、文化展馆打造等8个子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古镇老街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街两侧分布有泥金彩漆、竹编制作、扎染工艺、咖啡文创等多元业态。
“植物染,又称草木染、天然染,是一门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艺,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镇内的夏子文创工作室,陈群正在为游客介绍植物染这种传统技艺。2021年,非遗文化推广人陈群回到前童,在古镇内经营一家文创工作室,向游客传授贴金、草木染、刺绣、结编等非遗技艺。“前童是‘五匠之乡’,特色街区打造后,像我一样的手工艺人、五匠人才纷纷回归,在老街开起了工作室、创意坊。”陈群说,每逢周末,来店里开展团建体验活动的游客和市民特别多。尽管忙碌,但感觉很有奔头。
借力特色街区创建,前童大力挖掘发展文创产品和体验点,吸引众多文创企业、文创工作室入驻古镇老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创产业,仅老街两侧的店铺就有20余家。
旅游业态多了,活动丰富了,游客和市民也纷至沓来。在一家竹编体验工坊,不少市民在手艺师傅的指导下,体验竹编技艺,领略非遗魅力。“古镇内的业态特别多,我不仅体验了竹编工艺,还学到了新知识,感觉古镇很有韵味很好玩,值得经常来。”市民褚先生说。
在完善古镇基础设施,提升古镇风貌,丰富古镇业态的基础上,前童古镇还深挖资源,打造“诗路海韵”唐诗之路宁海数字馆、“诗路竹韵”竹编文化研学体验馆、童衍方艺术馆二期等文旅场馆,让游客领略别样的浙东诗路风情。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创、民俗、节庆深度融合,举办各类特色民俗活动,持续做大“五匠之乡”等文化品牌。
“特色街区的创建,既保护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小桥流水的街巷布局,又有利于发挥前童特色资源,挖掘文化和历史内涵。尤其是民宿客栈和配套项目的打造,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再匆匆赶路,而是静下心来,驻足欣赏。”前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各类旅游项目落地生根,一批精品民宿、餐饮和工艺等特色品牌店相继落户,古镇游客量逐年上升。预计今年,古镇游客量同比增长150%,旅游综合收入达4000万元,有力推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