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钱报读书会 | “猫选中的人”朱婧,谈谈关于她们的一切

    潮新闻 记者 张瑾华2023-06-28 07:29全网传播量2182
    00:00
    00:00

    image.png

    朱婧1.jpg

    朱婧。

    80后青年作家朱婧因《萌芽》成名。2008年以前,朱婧一直在写作,她和同时代的作家笛安、张悦然、韩寒等一起汇流到世纪初的“80后青春文学”风潮。

    朱婧,1982年生,小说家,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哥廷根大学“文化接触——作家驻留”项目作家,曾获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著有小说集《譬若檐滴》等。目前生活在南京,任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同时她还是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

    2008年以后,她进入婚姻生活,读博、工作、生育,将近停笔10年,直到2019年出版了复出后的第一部作品《譬若檐滴》,重返文学现场。202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朱婧作品集《猫选中的人》,她的《猫选中的人》与当下新锐女作家张怡微、项静、周婉京、祁媛等人的作品一起,是名为“芳华说”的系列作品中的一部。

    《猫选中的人》收录朱婧近三年的11篇短篇小说新作,这些小说讲述亲密关系中的复杂性与摧毁性力量,讲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身处的时代性矛盾和本质性孤独。这一切,却落笔在细密有情的日常,近在咫尺的生活,似可触摸。

    评论家张莉这样说朱婧的小说:“朱婧显示了青年女作家的力量和冷静感,读她的小说感觉到内心是沉静的,她写的人物地位低微但依然强大,这是我特别欣赏的。她能够写出日常生活内部人和人之间摧毁的力量和关系,她的重要性就在于对于女性命运立体性、复杂性的理解和书写,让人内心深受冲击,使她和很多作家产生不同。”

    朱婧创造了一个有亲缘性的女性族群,她们大多性格温和,工作体面,是日常生活中没有攻击性的“好女孩”。她们的命运轨迹是可以被预判的,在人生长旅中,她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孩子的母亲,或者丈夫的妻子,在家庭的消磨中,逐渐隐失,成为“不被看见”的女性。朱婧的小说是写给她同时代的人,她关注日常生活的细碎和温情,那些顺从、隐忍和沉默的瞬间,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中的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生动鲜活。

    从20岁出头在文坛崭露头角,到近几年更加成熟、深刻、独特的作品主题和叙事风格,朱婧擅长以女性视角着眼于现实生活,以极富书卷气的文字构建典雅的抒情世界,敏锐捕捉最细微的情感变化,聚焦家庭生活和亲密关系。

    7月1日下午3点,作家朱婧携新作《猫选中的人》做客钱报读书会,在纯真年代书吧,与70后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黄咏梅对谈,聊聊生活、成长和每一种值得为她讲述的爱。“爱”是发现与记录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也是致敬女性所拥有的爱与创造的能力。

    朱婧3.jpg

    抢先读

    《危险的妻子》片段

    梨花在和我说她的惊涛骇浪时,我正在用手指一寸寸检测脸上的皮肤,手指触感可以清晰分辨出的细密颗粒提示着我百年不遇的过敏事件正在发生。大概半小时后她离开了,我开始准备晚饭,家里陡然很安静。细仔在围床里,她已经习得了新的方法,懂得在我不锁定围床滑轮的时候,靠自己的力量,把围床从卧室滑动到餐厅,足够看到在厨房里做事的我,她对于这种游走的游戏乐此不疲。我有时回头看看她,细软头发覆住的小脑袋,肉乎乎的脸蛋有好看的弧度,她对我笑,露出仅有的几颗牙齿。

    明虾开背抽线,留一点虾尾,热油下锅会瞬间有弯曲的弧度,成为虾球,生动、饱满、肉感,搭配碧绿芦笋和西兰花都好的;鲈鱼蒸好放上葱团,等待开餐的时候再淋汁。辅食机在流畅地工作,搅拌杯内,绿色的是菠菜、黄色的是番薯、红色的是胡萝卜,在平底锅用核桃油煎小块三文鱼或者鳕鱼,是细仔的晚饭。

    吃饭的时候,我对昆说:“我好像过敏了。” 

    “ 嗯。”昆含混不清地应了一句,好像回答了又好像没有回答我。我有点困惑为什么会突然过敏,但也没有太留意。在喂细仔的间隙,我自己飞快吃进一些食物,囫囵咽下去。

    第二天,第三天,到了第七天,那些小颗粒依然存在, 我感觉到了焦虑。对着镜子检查,如果靠得足够近,能看到细小的颗粒,但远看只是一片红色。用手去触摸,手的感觉是灵敏的,那种不悦感黏滞在手指上。在餐桌上,我再次说:“ 我好像确实过敏了。”“ 哦,”昆抬头看了我一眼说, “好像是有点红。” 

    隔天的下午,梨花轮休,照例又到访。梨花和我大学同学了四年,本来并不熟悉。她是本地人,周末总要回家,我们的活动轨迹就完美地错开。她大方通达,喜欢参加社团活动;而我是宅居型的,基本出没于宿舍、图书馆和教室。我们是如何变得亲密的呢,回想起来,是因为有段时间,她爱好滑旱冰,本市有个很有人气的溜冰场,紧靠溜冰场不远, 是本市最大的图书市场,我们为了各自的爱好,从偏远的学校乘公交车进城,她去溜冰场,我去书市,然后一起乘摇摇晃晃的公交车回学校。我问过她,那么多冰场,为什么要去那家?她告诉我,那家离她读书的高中很近,以前放学回家骑车路过,看到里面的型男潮女,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去。我们每每在夜间回学校拥挤的车上,躲在人群的角落,自以为隔开了天地,相互交付了一些秘密的话,竟成了知己。后来我们一起在这个城市工作,差不多时间结婚,彼此参加了对方的婚礼,先后相差不久有了孩子,都是可爱的女孩。

    把两个孩子一起放在围床里,她们合起来的力量让围床变成了滑车在客厅里四处滑行,她们的笑声像天使的铃声般飘落整个空间。梨花自己煮了咖啡,从冰箱找到剩下的一点芝士蛋糕拿出来吃。这种蛋糕曾经疯狂流行,却突然无人问津,快送上门还买一送一,我很快放弃了自己做蛋糕那种费心劳神的工作。甜腻与苦味的对冲最合理,我放下手里的活,也倒了一杯咖啡,坐在她旁边,小心地半勺半勺地吃起蛋糕,每次只敢吃勺尖儿一点,多次、少量,以控制对糖分的依赖。三十一岁的责任包括:保持身形,吃少一些,以及教细仔认识数字。

    “ 我昨天上夜班,今天早上回来检查,他果然又没有在家过夜。毛巾是干的,牙刷是干的。” 

    “ 前天晚上他洗澡的时候,我拿了他的车钥匙下楼,在车的后备厢里找到一部手机。不过有密码,我打不开。” 

    梨花照例告诉我她丈夫最近的动态,口气像私家侦探事务所的汇报。比起情绪上的难过,近来,她的陈述里已经更多是智力的较量。梨花和她的丈夫肖,我和昆,是因为梨花和我的关系而亲近的四人组,早先我们四人一起吃饭,一起唱歌,有过一段无忧的时光。梨花的丈夫,婚龄:四年;孩子:三岁;出轨史:三年半。这三年半,我看到她的崩溃, 看到她的绝望,看到她的怨恨,看到她的冷眼旁观。像谈论八卦一般谈论她丈夫出轨的最新动态,已成为我们见面聊天的固定内容。

    朱婧4.jpg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