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地铁的11号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一头连着“最强县级市”昆山,一头连着无数人的“快乐老家”上海迪士尼乐园,全长82.4千米,一路串联起数个中转大站。
近日,随着苏州地铁11号线在花桥站接入,这条线路被延长了。
从花桥站出发,往东南坐70分钟就可以到达上海市中心徐家汇,如果往苏州市区方向,到达苏州工业园区附近的唯亭站也仅需55分钟。
一条长线将两座城市连接起来,可以说沪苏就此真正进入了“同城化”时代。
提前布局 “环沪之王”的十年等待
来到花桥站,最醒目的就是将沪苏地铁线“织”起来的3条空中连廊。
乘客通过东西两侧的无感换乘通道,直接进入另一个城市的地铁网络,期间不用刷卡出闸,不用二次安检,主打的就是一个丝滑体验。
然而,为了这次无缝衔接,花桥已经准备了好多年。
早在2006年8月,江苏省政府批准花桥作为全省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承接上海的外溢资源,当时的口号便是“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
随后江苏又打造了花桥国际商务城,定位为上海的卫星商务城,为日后的“环沪之王”打下基础。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等待,2013年10月,上海地铁11号线跨省铺进苏州昆山,设置兆丰路、光明路和花桥三个站,正式将花桥提升为沪苏交汇的核心枢纽。
据昆山发布统计数据,从2013年到2019年,这三个地铁站日均进出站人次由2.65万增长至6.2万,涨幅达134%,单日最高人次达到8.27万人次。
花桥站的停车场见证了许多双城通勤的身影,不少通勤者会先骑行到花桥站,然后坐上海11号线去往市区。现在,随着苏州11号线的开通,这里的“人气”变得更旺。
人口的流通为两市带来更多的要素优化,而沪苏的进一步融合也将会改变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地图。
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强强联手 沪苏为何是第一对跨省(市)“CP”
在环沪一众强劲发展的城市中,上海选择苏州,选择昆山从没让人感到意外。从经济体量上看,沪苏地铁的这次交互,其实是长三角两位头部“大哥”的强强联合。
2022年,上海GDP稳居全国第一,苏州排名第六,两城合计接近7万亿,作为“最牛县级市”的昆山,在其中占到了5000多亿元。这个体量放在全国都是鲜有对手。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红利,上海、苏州、昆山已经深度融合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C位核心区域。”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认为,此次沪苏轨交的牵手,将提供更为便捷畅通的连接,促进三地在科技策源、高端制造、生态旅游、文化交流乃至于市民大众“双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进一步融合。
作为上海资源外溢城市,苏州一直和上海有产业间密切的合作。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借助市内交通的互通互联,将为两市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域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许多跨国知名企业选择在上海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然后在苏州或昆山设立生产基地。市内交通的打通会为这种发展模式提供新动能,为跨域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新通道。
除了产业发展优势外,在市民出行方面,双城大众现在可以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完成城际通勤、旅游,打破原先地理的壁垒,也淡化了心理上城市之间的边界感,让“同城化”的感觉更加深入生活。
“这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向高级阶段迈进的鲜活案例。”曾刚如此说道。
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城时代”开启 下一位“牵手嘉宾”是谁?
跨城地铁在长三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022年,绍兴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在姑娘桥站和杭州地铁5号线无缝衔接,绍兴市民只需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杭州市区。
近年来,多地着眼跨城地铁的规划,这与“都市圈”的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此前上海公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周边8座城市划入“圈内”,在这些城市之间首先要实现的就是便捷的通勤。
与“城市群”里主要依靠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不同,“都市圈”内的便捷通勤需要依靠地铁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圈里,除了已经“牵手”的苏州外,浙江嘉兴也已经出现在下一位“牵手嘉宾”的名单上。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一员,嘉兴可以依托已经开工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接入上海大都市圈。从目前规划的线路上可以看出,从任意一个站点上车均可直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无缝衔接上海轨道交通、空运、海运。
曾刚认为,从高铁到轨交其实是一个城际到城内的跨越,两地居民在跨省(市)时可以享受到市内快捷交通的便利,增强同城化心理认同。
嘉兴是浙江对接上海的桥头堡,两市的同城化对浙江与上海之间的人员、科技、信息、资金交流有重要意义。
“区域一体化先要从城际的一体化开始。”何建华也赞同这一观点。苏州属于上海大都市圈,又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龙头城市,沪苏的这次“牵手”可以让两大核心城市在区域内辐射出更大的能量。而嘉兴,地处上海、苏州以及浙江省会杭州的中心位置,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未来围绕着这块宝地,也有机会成为区域内发展的“高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