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铁皮石斛行业的开创者、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立钻
【摘要】人类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适应自然。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疾病作斗争,不断探索总结且形成系统的医药哲学理论、经验和方法。中医中药的核心在“道”,“道”既是规律也是方法、法则。弘扬发展中医中药要懂“道”才能得“道”。
现代中医的衰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部分人在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中违反了“道”,违反了自然规律,导致质量下降失去疗效,即所谓“中医亡于中药”。药材是中医的根本,是中医的生命。对传统中药材而言,坚持道地性将药效发挥到极致,是对中医中药最基本的传承与弘扬。
天台山自古就是铁皮石斛的道地产区。秉持道法自然繁育铁皮石斛,首先采用天台山当地野生原种保证其适应性;栽培基质,采用石头基质以保证其功效不退化;提取工艺,三十多年摸索出铁皮石斛专属提取工艺以确保有效性和稳定性。为行业正本清源,参与铁皮石斛药典标准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中国药典》增补铁皮石斛单列标准。
铁皮石斛是个和平通补的好品种,自古本草记载其“厚肠胃”。2004年,笔者主持“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2013年开始二期、三期临床试验。该课题被列为2016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在全国28家三甲医院完成660例三期临床双盲试验,已进入资料整理复合阶段,预计年内结题。如能达到预期目的,将破解萎缩性胃炎的世界性难题,为深度开发铁皮石斛、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再立新功。
一、中医中药认识观和方法论之溯源----万物有道
自然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变化无端。凡自然之物,从天至地,从先天到后天,从无形至有形,从生长到灭亡,皆有周期性规律。亿万年来,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度时间节律的活动特性,季节、昼夜、时辰,生物钟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牵牛花破晓开放,夜来香傍晚香气扑鼻;桃花三月开,梅花腊月开;麦过小满,不割自断……这是恒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即“道”。
1.中医中药的理论基础
天地有先天和后天,互感而化生万物。天之先天,阴阳、五行;地之先天,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和六气。人之先天,为精、炁、神;人之后天为五脏和经脉。生老病死,都在这种周期性规律之内,古人称之为“道”。适道而生,逆道而亡,人生病,应该没有合道合规。
中医看病,关键是寻道探规。道无形者常在无灭,有形者有生有灭。有质易察见,无质不易识见。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通过这种易见易知的现象,去探寻无形而不易察见的病理。中药治病还强调个性化,同是一种病,个体有差异,别人吃了有效的中药你可能就不管用甚至有害;夏天的药方,冬天用了可能就没有效果;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中医以人的健康和对生命的守护为中心。
中医药学还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天文、地理等学科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以《黄帝内经》为例,它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与大量的临床实践,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理论基础,历来被医家和学者奉为宝典。这样经典的医书在中国历史上以文字的形式得到极大地留存,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2.中西医认知与观察维度之异同
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诞生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
不同人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医药文化是治人哲学。在认识观上,中医以宇宙运行,四季八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十二时辰等天人合一的道学准则作为基础理论;以藏象、气血、经络和腧穴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维度分种群、地域、男女、年龄等个体差异。在方法论上,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坚持整体论,认为不能把现象简单理解为其各个部分及功能的线性叠加;治疗上,用天地之间的自然药物,利用阴阳律、五行律、因果律寻求其内在关联,辩证系统地调理身体;有对症不对病,有异病同治,所以对医生个人的行医经验依赖性较高。
西医以解剖、生理、病理,以还原论观点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以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中医和西医对生命的思维方式、观察维度完全是两个学科,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西医则更多以来客观的检查,强调利用化学药物、手术治疗,形成了一套可供大规模可复制可推广的流程与标准。
二、中药质量衡量标准——道地药材
百草治百病,用自然界的草木、动物、矿石而治之。人有五脏六腑,草木有五颜六色和五味,是相对应的,这是天地的造化。不同地域生长有不同动植物和矿石,用以治疗不同的疾病。食物、药物本身就具有相生相克,相畏相反之特性。这是规律,亦是道。“道”讲阴阳,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交通成和,万物化生。中药的评价标准离不开道家思想,讲究阴阳五行,四季八节的变化。
药材首先是一种植物,与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得天地之禀赋而生、长、收、藏。故中药材的药效或者说偏性,才能对人体有调节作用。这是中药能起作用的底层逻辑。由此对中药的定性有“升降浮沉”“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有些入气分,有些入血分。目前业内普遍对中药的评价体系,以成份分析来辨别药材的功效。当然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评参数,但并不尽然。
一味有疗效的药材,是集环境气候、生长地域、培养基质、采摘时间、炮制方法、提取加工、沿用历史……为一体的,即 “道地药材”。“道地”是古人多维度来评估药效的一个概念,其背后的逻辑,依然秉持自然之道乃最高法则。一味遵循自然之道的道地药材,形成药效的口碑,是历经时间与实践的考验。
故栽培、种植药材之法,皆由此出。
三、道地药材铁皮石斛的栽培法则----道法自然
1、天台山道地药材—铁皮石斛
身体由精、炁、神三者组成,其基础物质是津液。人吃下五谷杂粮转化为津,津化炁,炁化神,上津为清,下津为浊。铁皮石斛能养胃生津,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健康之源。
铁皮石斛是一个难得的好品种,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养肝明目、补五脏虚劳,益精壮骨、安神定惊、轻身延年,养颜润肤等功效。更为难得的铁皮石斛补而不腻,清而不伤胃,且疗效广谱、安全、有效,自古有“救命仙草”之美誉,被历代皇家列为贡品。
在天台山,遇到高热、垂危的病人,常用铁皮石斛煎汁救治。当时野生的铁皮石斛数量非常稀少,已被列为濒危野生植物种类。日本在1932年就开始研究人工培植,中国许多科研院所从1970年开始研究培植技术,均无结果。1986年我开始上山种植,历时八年终于掌握其“生存密码”,成功开展大面积仿野生种植,经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品质与野生品无异。
自然界,野生铁皮石斛是一个区域性、规律性很强的植物,对生长小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浙江,不是每座山的阴面都有生长,山顶上、半山腰、跟山脚下长得各不相同。就生长基质而言,铁皮石斛一般都在岩石上附生,极少看见长在树上的,在历代的《古本草》和《本草纲目》也是如此记载的。长在石头上的为铁皮石斛属,长在树上为木斛石斛属,两者的生物属性和药用价值都有很大的差别。还有种植的年限不同,采收的季节不同,有效成分的含量就不同。药材的炮制工艺、方法不同,药用价值亦不同。
铁皮石斛的仿野生种植----道法自然
种植铁皮石斛,我们依“道”而行,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从品种而言,采用天台山当地野生原种保证其适宜性;栽培基质,采用石头基质以保证功能不退化;栽培环境采用遮阴大棚全通透方式以保证其吸收天地之精华;采摘时间则取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以保证药效最大化;提取工艺,三十多年摸索出铁皮石斛专属工艺以确保有效性和稳定性……一味好的中药材,它的核心就是疗效,安全有效,才有永恒的生命力。千万不要为了单纯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改变它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和加工方法。中药不是蔬菜,只要口感和无毒就可以了,中药标准注重的应该是疗效。
前些年,全国各地种植铁皮石斛十分红火。大家种植的时候各显神通,各种种法都有,乱施农药化肥。我一直坚持以上观点在呼吁。现在,多少人因为不“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导致血本无归,这些教训是非常惨痛的。所幸,铁皮石斛单列国家药材标准已于2010年出台,这有利于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但还仅限用于铁皮石斛药材的鉴别,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味道地药材,品种纯正,采收时间、炮制工艺、药性归经等要求极高,是经过千百年我们祖先的总结而来。就像其他几大“仙草”一样,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只有广大种植户、厂家、商家、消费者、管理部门等整个社会力量形成共识,一起努力,最终才能实现。
四、道地药材推进铁皮石斛国家药典标准的诞生
由于历代本草中的石斛药材不仅涉及石斛属几十种植物,而且还涉及兰科石斛属以外的一些属植物,如金石斛属、石仙桃属、石豆兰属等。石斛类药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中最为复杂的一味药材。为了给铁皮石斛一个精确的标准,经国家药典委员会批准,从2004年开始,由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专门小组进行研究攻关。
由于石斛属植物众多,这项研究的难度很大。研究者须尽可能通过对每一种石斛属植物的对比分析研究,最后找出真正属于铁皮石斛这一味药材的唯一的特征,然后用极其准确的语言,阐明铁皮石斛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等,让全国的从业者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一标准。铁皮石斛药典标准条目共1600多字,它不仅给铁皮石斛定性,还有详细的定量分析。这种可操作的标准,不仅可以给各级行政部门监控市场提供帮助,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了这1600多字,研究小组花费了6年时间。
国家标准的制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只能说仅仅走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一个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仅靠一个人、一个企业是不够的,只有靠厂家、商家、消费者、管理部门等整个社会的力量才能最终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大众健康提供真正有品质、有疗效的药材。
五、深度挖掘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
众所周知,萎缩性胃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基本上没有什么见效的药。《本草纲目》中记载铁皮石斛有“厚肠胃”的作用,在临床的运用中也有反馈。在多年的用户反馈中可知铁皮石斛产品对萎缩性胃炎有疗效,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实证。自2004年开始,我着手“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课题研究,2013年开始二期、三期临床试验。该课题被列为2016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在全国32家三甲医院做完660例三期临床双盲试验,已进入资料整理复合阶段,预计年内能结题。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将破解萎缩性胃炎的世界性难题。
铁皮石斛是个和平通补的好品种,这一点从来没有怀疑过。几十年来,客户的反馈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它应该能够像青蒿素一样承载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1998年公司的铁皮石斛产品在泰国注册药品销售,2005年开始启动香港注册工作,历经13年的努力,“立钻”牌铁皮枫斗颗粒通过香港药品注册,是目前唯一在香港注册成功的浙产中药。
六、遵守中医治疗疾病的自然之道
地球是圆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人类只是宇宙中千万个物种之一,与各种动植物一样,难以逃脱四季八节、岁月运行天地之道的制约。我们的老祖宗早已阐明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意思是:四季的阴阳变化,是各种生物盛衰生死之本,顺应四季的变化,人体才能正常生存,违背则人体功能紊乱,就会生病死亡。有些人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户外锻炼,早晨三、四点钟就起来早锻炼。你注意观察一下身边这样的人,哪一个是长寿的?
对于人体健康而言,无论中医西医,医药治病都已是无奈之举,不是上策。现在,我们开设的各类医院都是以“治病”为中心,完全抛弃了传统中医以人为中心运用康养手段,实现健康目标。是药三分毒,西药因为分子小则更甚。传统中医姑且把所有用于治病的药物称之为“毒药”。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恢复元炁,打通经络。所以古人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这种以人类健康为终极目标的“治未病”理念,应该大力弘扬,使之成为社会共识,并付诸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人的生活没有合道,会导致突发疾病,易受病毒细菌的感染等等。中医康养“治未病”强调的是按照一年四季天气运行的特点,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节等养生方法和手段,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目的。治病,中医需要医者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人的体质状况,进行辨识,诊断发病的原因,在何部位,然后因时、因地、因人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用针灸、推拿、手术、吃药还是外敷等方法,使气血通畅,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运用自身的功能祛除疾病。
针灸的子午流注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强调辨证循经按时辰取穴的一种操作方法。认为人体经脉气血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升一降,潮涨潮落,气血周流出入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为什么有人动手术开刀时血流不止,这是刚逢人体经脉气血运行潮涨之时,平潮和退潮则不会出现。
古人对生命探索、对健康守护的文献浩如烟海,个人穷其一生也不足万分之一,更何况人类从未停止过研究与探索。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寿命长短源于基因和生活环境。玉米有60日和120日,种不同寿命本就不同。要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健康生长、健康生活才是真谛,仅仅延长生命周期本就是个伪命题。目前,重治病而轻康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满足这种不良现象,医疗机构重“治已病”而轻“治未病”也是必然的了。很多病人害怕死亡,过度治疗,吃尽苦头,临终无尊严,人财两空,这主要是被不道德的道德绑架了。
【结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在哪里?是大健康,因为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医药文化是有效保持身心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如要了解他,自然要学中文。中华民族要复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发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就要介绍中国古人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智慧,供世界共同探索实践,中文、中医、中药、中餐都是传统文化,是传播大健康最有效的载体。天台山铁皮石斛,一味道地药材,道法自然仿野生栽培,践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一直在继承发展,守正创新……
中医药文化自上古流传至今,是东方智慧之集大成者,它不仅是远古的,是当代的,更是未来的……要传播中医中药文化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大大小小的买办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和丑化。只有民众觉醒时才会传承发扬与光大,才有走向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