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善县西塘镇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改革集成、执法为民,深入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2022年12月,西塘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获评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突出综合集成、条抓块统,实现“党建+执法”一体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关键要实现执法队伍的融合问题,既要各个执法队伍的“物理融合”,更要执法配合整体效能的“化学融合”。一是在顶层设计上突出“集中办公”。全面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文化市场六支下沉执法力量,成立西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形成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调度、集中执法的工作格局,执法效能逐步实现由“分散无力”向“集中高效”转变,截至目前,西塘镇共整合执法力量35人。二是在执法赋权上突出“全面下沉”。目前,累计赋权执法事项达1080项,结合西塘全域旅游特点,针对省指导目录中涉及旅游领域的16条行政执法事项进行创新特色化赋权,吸纳县文旅体局人员下派驻点办公,成为全县唯一具备独立文化市场执法力量的乡镇。三是在综合考核上要突出“激励倾斜”。派驻机构干部参照镇(街道)干部确定经济待遇,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年度考核总体优秀比例调高至25%。四是在执法配合上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成立西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共有党员26名,平均每月开展支部活动2-3次,并建立了周例会、月晾晒、季总结、年评价的工作机制,通过组织融合推动各条线执法人员思想融合、工作融合,2022年以来共立案630件,执法协作响应率提高30%,无一起执法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或复议。
突出关口前移、营商优化,实现“服务+执法”一体衔接。在广度上,实施“片区制”。创新打造联动古镇景区、工业园区、祥符荡片区、镇区、农业区的片组“执法服务共同体”,以片组长包干责任制推动跨条线队伍深度整合,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助力经济稳进提质。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200余次,执法扰企扰民相关问题同比减少30%,“西塘‘综合查一次’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受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专题报道。在温度上,杜绝“一刀切”。构建“事前提醒提示、事中无事不扰、事后免罚轻罚”的柔性监管体系,开展预检式服务、微创式执法,推广各领域不予处罚事项、轻微违法事项、简易案件标准等清单,积极推行“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推动执法与服务并重、秩序与活力共生。2022年以来共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04个。在亮度上,彰显“特色化”。聚焦“古镇景区+科创绿谷”,重点打造“穿越古今”的女子执法中队,“零距离”服务群众,目前累计开展“普法宣传+高效管理+矛盾化解”等相关活动150余次。
突出一沉到底、扁平高效,实现“网格+执法”一体联动。大综合一体化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尤其要抓实网格这个最基层的“神经末梢”,实现网格吹哨和综合执法无缝衔接、全程贯通。一是优化全镇网格。更新迭代全镇网格划分,做实做强最小网格执法单元,全力构建“1+3+N”(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N 其他)的全新网格队伍,推动综合行政执法队联挂76个网格“常态管”,2023年以来处置的1240件投诉举报事件,90%是在基层网格中发现,案件发现及查处率提升32%,90%以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都第一时间在网格解决。二是规范处置流程。结合“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贯通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与一体化办案指挥中心,建立“网格吹哨+事件流转+执法处置+反馈评价”全程在线闭环,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形成“1+1>2”的扁平高效、快速反应体系。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以“网格+执法”推进除险保安、腾笼换鸟、保卫蓝天碧水净土等中心工作,去年以来整改工贸企业、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等隐患6614处,腾退“低散乱污”企业147家,成功创建市级“水美乡镇”,钮扣行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入选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最佳典型案例。
突出毗邻共治、同频共振,实现“跨域+执法”一体协同。围绕《三省一市毗邻区共同管辖协议》《“青浦、汾湖、嘉善”三地综合执法“渣土管理”领域党建引领跨省合作协议》,构建青吴嘉常态化联动机制,在水资源保护、渣土偷倒、固废运输等重点领域强化联合监管执法,2022年以来办理跨省域案件8件,处罚金额14.4万元。同时,全面运用“青吴嘉”执法跨域协作应用,通过线上协查取证、线索移送、案件移交、联合执法等,推动示范区执法领域深度一体化。
接下来,西塘镇将把上级支持优势、改革试点优势、跨域执法优势全面发挥到位,努力为嘉兴市乃至全省综合执法改革创造更多示范经验、探索更多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