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前,浙江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开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村的实践。
二十载漫漫征程,嘉兴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产业兴旺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动人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海盐:村美民富业兴人和
雪水港村
田园烂漫,村兴人和。历经17年的努力,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打造了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雪水春早·幸福港湾”画卷。
2006年,雪水港村关闭所有矿厂,将生态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打造和谐美丽幸福家园。近年来,在雪水港村,邻里中心、集中供餐中心等惠民设施不断完善;儿童之家、居家照料中心、村卫生服务站、雪水客厅、郊野公园、智慧礼堂书屋等活动场所建设完备,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也要“铸魂”,为此雪水港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期间,雪水港村建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善行义举榜,推行家庭“德指数”文明评价机制,推动德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更好地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如今,漫步雪水港村,远山葱茏、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别墅错落、生活舒适、文明优雅……村民心中“诗和远方”的日子,正在这里沉淀。
秀洲:“无感进城”先行一步
火炬花苑
楼房整齐划一、绿化美观整洁、管理井然有序,临街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配套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在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火炬花苑,家家户户告别了传统农村散居模式,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多层小洋房。
新塍镇首创进城农民登记备案制度,全域土地整治退出宅基地后,实施公寓房安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无感进城”。
距离火炬花苑的不远处,是浙北地区最大的“万亩方”高标准农田。为了盘活耕地资源,火炬村通过深化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模式,开辟增收“万亩方”,以承包地改革为基础,以股份化改革为核心动力,实行“全域整治+集中流转+标准农地”模式,打造集生产美、生态美、田园美、人文美于一体的“五彩新塍·万亩方”2.0版。
如今,一个城乡融合新社区的火炬样板已经初步呈现。2022年,火炬村被确定为秀洲区“城乡融合共富新社区”样板村试点,以火炬村为试点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也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平湖:棒球“打”出精彩
农家院落秀、舟下河水清;小球赛活力、美丽乡村兴。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从前进大道一路驶来,远远地,几座白墙黑瓦的连排建筑格外吸引眼球,紧接着巨大的棒球设施和“中国棒球第一村”的标志映入眼帘,这个以棒球出圈的江南小村落,“高调”欢迎游客的到来。
徐家埭村于2018年建成浙江省首个符合国际赛事规格的乡村棒球场,引进了全国、长三角地区、省级青少年棒垒球赛事。
球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打棒球之余,还可以到机车主题咖啡馆喝一杯咖啡,在“棒球之家”感受棒球文化……
移步星火农场,可以真切感受到徐家埭村俞家浜自然村落的“果香环绕”。樱桃、葡萄、水蜜桃……不同时令的水果,让不同季节赶来的游客都不会空手而归。
俞家浜以水而兴,在码头租一艘皮划艇,游客可以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自得。在小河的另一岸是圣堂关旧址,修葺一新后,展陈徐家埭村的先贤和新乡贤事迹,感召、激励着前来参观的一代又一代人。
嘉善:颜值产值比翼双飞
缪家村位于嘉善县大云镇。2022年,缪家村集体经济收入1480万元,是2008年的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万元,是2008年的5倍。小村如何破题重生、幸福蝶变?
缪家村首先念起了“土地经”。2008年以来,缪家村创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农田规模流转、全域农房有序集聚的“三全”集成改革,成功打造2500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板区,为引进更多业态留出了空间。
2018年起,缪家村入股了县里的“飞地抱团”强村项目——中德生态产业园。如今村里每年能拿到占投资额10%的保底分红,持续为村集体经济“造血”。截至目前,村里已连续四年累计发放分红超1700万元,全村老人养老金领取率达到98%以上。
乡村更有水乡韵、甜蜜味。着眼美丽经济,这些年来,缪家村将生态建设纳入村庄发展规划。村里景区扎堆,碧云花园、西班牙橄榄园等美丽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吸纳本地农民就业600余人,实现美丽经济转化收入超400万元,占村里总收入的近三成。
此外,缪家村党委聚焦“一老一小”,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幸福广场等10项工程,构建“5分钟党群服务圈”,并利用网格驿站、微网格长工作室等阵地打造“秒接快办”受理点,实现群众小事不出网格。
南湖:“未来田园”瓜果飘香
金星村位于南湖区余新镇的西南部,区域面积达16平方公里。近年来,金星村结合“两进两回”(即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以“未来乡村”“未来田园”“未来园区”建设为载体,带动了一条稻米全产业链、打造了一片“未来园区”。
村庄产业发展以水稻种植、甜瓜、葡萄、毛豆等一产农业为主,二产有余新镇全力打造的全区首个连片式开发的集聚型小微园和“L”型传统工业园区,集智能制造、智能家居于一体。
“区域面积大是我们的优势,这里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了99.6%,全部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金星村党委书记曾骏介绍,从2008年左右开始,农业主体陆续来到村里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有18家农业主体在这里扎根发芽,带动村里农民一起发家致富。现在,村里还将农业和旅游结合,发展特色农旅,一到节假日村里就非常热闹。
“现在跟20年前相比已经是大变样。以前我们农民还要收麦收豆,现在土地流转给大包户有租金拿,收入提高了,不养猪之后,河道也清洁了,环境也好了。”村民徐荣木说。
海宁:网红文化村受追捧
每到周末,就有上千客流汇聚到海宁市许村镇科同村。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村民,在他们眼中,科同村已经不再是一个乡村,而是一个真正的景区,这里有美景、有游乐,更有文化底蕴。
在科同村新近启用的玻璃栈道上,游客赵庆娜穿着汉服和朋友打卡留念。她说:“科同村的自然风景不错,光影故事厅、玻璃栈道都极具特色,这是第二次过来,还特意换了汉服来拍照,因为这样跟古街氛围更搭。”
好看好玩吸引着游客,而浓厚的人文底蕴则把游客留了下来。近年来,科同村不断挖掘文化引入资源,如九斤乡村电影文化节成了村庄的金名片,而张宛成艺术馆、科同画院等的开设也让村庄的文化味道更浓郁。
乡村慢生活叠加乡村“绿富美”,部分游客来了之后甚至都不想走,把家安在了科同。费伟冬是杭州人,三年前他来到科同村,喜欢上了这里的古朴生活,于是在科同老街开了一家茶馆,成为科同村的一员。
优美的环境,不仅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也带动了景区文旅的发展。接下来,科同村将嵌入更多旅游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新景点,让整个村庄从传统水乡迈向未来村庄。
桐乡:菊乡大地刷新颜值
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槜李园
近年来,桐乡市紧紧围绕“百花地面·风雅桐乡”美丽乡村建设主题,秉承全域化建设理念,借势“一业一网”纵深推进,全力推进乡村品质提升行动,让菊乡大地呈现生态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和持久美,也创造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从点来看,桐乡持续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打造省级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以及达标村,目前已实现美丽乡村示范镇、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与此同时,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做好风雅文章,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同步进行,累计建成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6个、一般村15个。
从线来看,桐乡用心打造典范线路,已累计建成市镇两级美丽乡村精品线21条,基本形成了“一环九线,拾梦江南”的美丽乡村格局。2022年,总长约10.3公里的“漾舟湘溪·水映洲泉”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建成,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22年度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优胜奖。
2021年,桐乡市启动墅丰村、八泉村2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村建设;2022年继续开展骑力村、新农村村、汇丰村、湾里村、小元头村5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子美了,人气旺了,业态多了,村民笑了。在桐乡,村美业兴民富的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去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35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