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经验”全省巡讲开启前,这场蹲点研学研讲很有“料”

潮新闻 记者 滕一韬2023-06-21 13:38全网传播量2849
00:00
00:00

“直面群众最管用,沉入一线深调研;矛盾窝里找方法,攻坚破难讲担当;自上到下良互动,坚持人民永至上;浦江经验在心中,经典案例永相传。”

6月18日上午,在浙江金华浦江县宣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上演了一场真挚动人的朗诵演出。这正是“八八战略”在身边——“浦江经验”蹲点研学研讲活动的学员们汇报调研情况、现场宣讲的环节之一。三天两夜“特种兵”式研学研讲,他们将体会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道出了“浦江经验”最纯粹的真理。

图片

“浦江经验”听亲历者亲口说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到彼时的信访大县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形成“浦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浦江经验如何“炼成”?6月16日,来自全省宣讲名师工作室、“八八战略”博士生宣讲团、“80、90、00后”青年宣讲团以及“丰安理论”宣讲团的40余名宣讲骨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当年接待群众的月泉中学(原浦江中学)。如今,这里特地打造了“浦江经验”教研中心、接访室原址。

“习近平同志虽然是前一天的深夜抵达浦江,但是第二天一早8点便到了1号信访室。8点15就接待上了第一批上访群众。一天下来,一共接待了九批次,其中有六件难件当场同意解决,其他三批群众他也保证在调查核实后依法依规予以解决。”当年的浦江县信访局局长张国强兴奋地向学员们讲述者当时的场景。

张国强说,20年前发生的事情,他到现在仍记忆犹新。“习近平同志要求在这次下访前广发公告,欢迎大家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待时他态度亲近,平易近人,每一位信访人员习近平同志都面带微笑,仔细倾听。对于不理解的群众,他和颜悦色、轻声细语,耐心地解释政策。来的时候热情招呼坐下,结束时也主动起身握手道别,真正做到了有访必接,有问必答,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210省道浦江段现状 图源浦江县融媒体中心

对于村民反馈的210省道(原20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迟迟悬而未决,习近平直言:不仅要建,还要建好;对于老百姓关心的安置房户型问题,习近平同志当场表示要按照群众要求,至少提供三套以上的户型结构方案供选择;对于安置房的楼间距问题,面对群众反馈6米不能满足生活需求,习近平同志当即拍板从规划上减去一排安置房,将距离加1米变7米……

“来之前可能还只是对‘浦江经验’有个基本概念,听了那么多鲜活的事例,能直观地感受到人民情怀、群众立场、真情接访、务实求效就是接访时的‘法宝’。”来自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刘壮表示,这样的研学研讲活动,自己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从学校的理论课到现场的实践中来,很直观、也很深刻。

当年一锤定音的它们如今变这样

“这里当年的浦江中学就是我的母校,看到大家津津有味地听,孜孜不倦地问,就会发现,过去了20年,‘浦江经验’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如今已经在浦江县税务局工作的李海珍告诉记者,自己以及身边的亲友就是210省道浦江段修建成功的受益者,“从此杭向出行、求学更便利,是当时我们心中的最美公路,老百姓致富的康庄大道。”

据悉,2003年12月,21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5年10月,全长19.8公里的浦江段全线贯通。沿线村民给习近平同志寄去了一封盖有97个村民委员会印章的感谢信,一枚枚鲜红的印章代表了20多万村民说不尽的感激,在村民们的口中,更亲切地称呼这条路为“近平路”。

正值初夏,宣讲团的骨干学员们坐车沿着210省道一路游览,沿途有大片绽放的向日葵田,还偶遇了在趣野吧营地举办团建的一批批游客。

讲解员告诉记者,在营地周末单天收入就有10万,每个老百姓都是股东,都有分红。借力于省道浦江段的通行便利,不光是大批游客走进来,沿线村庄的新鲜农产品也源源不断地送出去。“一年四季都有鲜切花供应,春季芍药,夏季绣球,秋季百合,冬季则是郁金香。与此同时,还有专供高端客户的高山蔬菜,基地直采,直达客人手中。”

264817f66ca8b75b448af7affd45873.jpg

多一米大不同的枫井小区

而在当年6米变7米的枫井小区,当地的居民代表从小区入口处,便激动地表示“感谢习书记,多一米,真的是大不相同。当时确实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少一排安置房对于政府来说是要额外承担损失。没想到能当场同意、当天解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去,每排房子之间距离都足以让两辆车子轻松交汇通过,“邻里之间也因为这多出1米的,更亲近,更和谐。”

像是210省道、枫井小区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据了解,习近平和当时信访部门的有关同志共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了91个信访问题。往矛盾窝里钻,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浦江经验”延续至今,浦江县现如今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2年浦江信访总量629件次,比2002年下降93.9%。当年的信访大县摇身一变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来自杭州临安区昌化镇的00后基层公务员俞田聪告诉记者,从毕业到上岗,自己刚参加工作第8天,如何应用好经验、做好今后的基层工作,这次活动则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具体生动的入职“第一课”。

“解剖麻雀式”调研后他们带来精彩宣讲

沿着210省道,宣讲团成员还兵分四路,由省级以上宣讲名师带队,分别前往浦江县文景社区、中埂社区、郑宅镇、白马镇等地,通过交流座谈、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体验信访、矛盾纠纷等“一站式”调解的过程,以及基层社会治理、居民矛盾化解等创新做法,对具体点位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通过蹲问题、蹲方法、蹲案例,深入学习领会“浦江经验”背后蕴含的精髓要义,悟实“浦江经验”实施20周年来发生的精彩蝶变,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为后续备课磨课、讲深讲透“浦江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四组成员都有着对应的调研主题。在仙华街道的中埂社区,调研主题是“基层干部如何做好信访第一道岗”。

成员们面对社区“小哥+老哥”治理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及“点单老娘舅”调解队伍等亮点工作饶有兴趣,纷纷提问。“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员的积极性?”社区的党委书记傅兴补笑着说出诀窍,“一方面,面对优秀网格员,吸收入党,另一方面,调动积极性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从实际出发,我们会对网格员有200元的话费奖励。”

651A5242.JPG

中埂社区党委书记傅兴补为宣讲团成员认真讲解

据悉,中埂社区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485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2000余人,是个典型的“半城半农”“亦村亦社”社区。

针对人口复杂、治理变量大,青壮年人口占七成,“双职工”家庭多,“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社区挖掘“小哥+老哥”双向互助,在 “老娘舅”金牌调解队伍的基础上,还通过老乡调解团队,纳入素质强、威望高的外地成员,以地区为单位利用老乡的风俗、语言、情感等优势拉近距离,最大程度促进调解效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

调研结束后,便是精彩的宣讲。6月18日上午,4个小组的宣讲团成员会聚一堂,分别以“如何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如何站好信访第一岗”“浦江经验 枫桥经验,汇‘双星’ 聚民心”“办好每件事 赢得万人心”为题,通过情景再现、举例说事等方式,汇报实地调研收获,交流各自学习感受。

不过,对不少青年宣讲员来说,这次算得上“特种兵式”研学研讲。“蛮有挑战性的,以往我们宣讲备课磨课至少一个星期,但这次前一天晚上写稿、演练,第二天就要上台宣讲。时间上,有点紧张,但也收获满满。”学员王鹏说。

“团队的合作、智慧的碰撞与一手蹲点调研资料相结合,既能帮助青年宣讲员们更深层次理解‘浦江经验’,更走心地讲好‘浦江经验’,也可以通过整个过程激发宣讲员主动学、主动讲的能动性,将所想所感带回日常学习工作中。”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忻皓,作为此次的活动导师告诉记者,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分工合作,宣讲也比第一天晚上的试讲更多看点了。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习践行“浦江经验”,要学会“跳出‘浦江经验’,看‘浦江经验’”。蹲点宣讲的形式给予了宣讲员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挖掘式”思考的机会,让宣讲员不光为了宣讲而宣讲。

据悉,18号当天,“浦江经验”全省巡讲也同步启动。参加活动的宣讲员还将根据巡讲任务书要求,以“浦江经验”为学习主线,开展“浦江经验”青年联学、“浦江经验”主题调研、“浦江经验”青年理论宣讲活动。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宣讲,讲好坚持人民至上的精彩故事,让“浦江经验”更加彰显时代价值。

此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信访局指导,市委宣传部、中共浦江县委主办,县委宣传部承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 | “凝心铸魂 浙里建功”浙江国资国企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