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养生要应天顺时,以达到“天人和谐”。
中医常讲,“心通于夏气”,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热忧心神,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心悸气短。
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医生介绍,夏至的养生重点在养阳,养阳的重点在养心。
进入夏季,心情易烦躁,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压抑自己,平时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至后,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应以清泄暑热、健脾祛湿为主,宜苦宜酸,不宜肥甘厚味,可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不可贪凉,以免碍脾伤胃。
为此,医生特意推荐几款夏日美食。
绿豆炖藕
原料:鲜藕500克,绿豆100克,肉汤800毫升,生姜15克,盐5克,胡椒粉少许。
做法: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鲜藕去皮,去节后洗净,切块,砂锅内注入肉汤烧沸后放入藕片、绿豆、生姜片。绿豆酥烂后加入胡椒粉、盐调味即可。
可清热凉血,消暑除烦,通便止泻、健脾开胃,益血生肌。
蒲丝饼
原料:蒲瓜1个,面粉200克,鸡蛋1个,油、盐、葱各适量。
做法:将蒲瓜洗净切丝备用,打入面粉和鸡蛋,加适量水和盐,拌匀,起油锅,舀一勺面糊,煎后出锅,即可食用。
可清心除烦、利湿开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甘麦大枣汤
原料:淮小麦15克,大枣9克,竹叶1克,甘草3克。
做法:将原料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煮沸,过滤药渣即可饮用(大枣可嚼食)。
可益气养心,除烦。
夏至是全年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中医认为脏腑中的心和肾,正是一阳一阴,彼此相互配合,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至养生,贵在养心调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给大家推荐三个养心穴位,自己平时按一按,调心养心。
内关穴
取穴:伸开上臂,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同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
方法:点揉两侧内关穴,按揉10~15分钟,每日2~3次。
内关穴对心脏的调节作用非常强,平时点揉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的症状。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的疗效。
膻中穴
取穴:位于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稍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5秒,休息3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100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被认为是人体气脉的总机关。如有胸闷、咳喘、心悸等症状,按摩膻中穴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天泉穴
取穴:将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
方法:拇指指腹按压天泉穴,每次3分钟,力度适中。
常按摩天泉穴,可改善胸闷气短症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