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让艺术之美融入生活!省级文化剪纸艺术展桐乡开幕

    潮新闻 记者 宋彬彬 摄影 王志杰2023-06-20 08:35全网传播量2945
    00:00
    00:00

    剪纸艺术与蚕桑文化结合,会产生怎样的魔力?可以是一幅剪纸作品,也可以是剪纸作品衍生制作的地毯、丝巾、眼罩等,这是记者在6月20日浙江省“蚕·丝”文化剪纸艺术展上看到的一幕。本次艺术展在桐乡洲泉镇举行,活动自征稿以来,先后收到了全省剪纸艺术家、剪纸爱好者及在校师生创作作品140余幅,经过精挑细选,共有100余件作品参加展出。

    风雅桐乡,最是文化能致远。桐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时期蚕桑文化和农耕文化碰撞交融影响下,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蚕桑文化,桐乡蚕桑习俗与中国剪纸一样,都光荣的录入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活动现场展陈的100余幅作品,聚焦桐乡的蚕桑文化,以非遗视角展现了“风雅桐乡 水映洲泉”的地标文化经典和人文风貌,体现了各剪纸艺术家们在非遗视角下对传统剪纸的重塑,以当下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来探索剪纸的未来可能性,对于桐乡蚕桑文化的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内涵丰富及内容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奕凌致辞。

    正如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奕凌在致辞中说的,艺术点亮心灵,文化引领发展。此次艺术展,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浙江有礼 风雅桐行”县域文明新实践的持续推进为契机,秉承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理念,用非遗剪纸技艺来寻找丝路记忆、感受蚕桑文化、溯源文化根脉,并将桐乡积厚流光的宋韵文化、蚕丝文化与剪纸艺术的深度融合,正是桐乡践行文化使命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政企校的共同努力下,当天还举行了剪纸文创产品的展示发布。活动现场,当模特亮出一件元宝外形的剪纸作品时,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幅作品以蚕为元素,旁边二颗蚕茧组合成一只大蚕蛾,中间图案有如意、柿子、铜钱纹饰,寓意人们养蚕共福,有趣的是,这个图案翻过来也是一只蚕蛾。

    据介绍,这次文创产品设计是围绕桑蚕文化展开。在民间,养蚕前要先进行一些仪式,包括戴蚕花,根据这一习俗设计了一系列的产品,包括以蚕丝为元素设计的收纳袋、香囊,簪子、胸针以及戴在头上的蚕蛾;此外,旧时还会进行贴蚕花,会粘贴猫、虎、聚宝盆之类的图案,祈求蚕花丰收,设计一系列杯垫、抱枕等,期待蚕宝宝健康成长。

    艺术点亮生活。在活动现场,模特身上所穿的睡衣,呈现出运河文化因流动而汇聚,因包容而多元的博大气质,既展示着蚕文化的传播之路和运河文化,也让蚕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她们佩戴的丝巾,绣了精美的蚕花,反映了东部水乡蚕桑生成和成活情趣,体现了江南水乡鲜明的地域特点,也承载着劳动人民对蚕桑丰收的愿望。

    通过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真正让艺术之美融入生活,为蚕·丝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波认为,以剪纸作品的形式将蚕桑文化具象起来,并运用到各类文创产品等研发生产之中,赋予艺术能使用、能穿戴、能装饰的别样之美,也以更多载体、更大范围呈现了艺术的价值。

    洲泉是一座工业重镇,又是一座文化名镇,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孕育了“高杆船技”“桑蚕丝织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明珠之一的清明蚕花水会誉满江南,花鼓戏、三跳等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一直以来,洲泉大力传承弘扬“蚕·丝”文化,孕育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并依托黄金茧·共富工坊,实现点“丝”成“金”。这次浙江省“蚕·丝”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洲泉,既为广大剪纸艺术家和剪纸爱好者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也为洲泉镇“蚕·丝”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