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且后续鲜有新地块供应的西溪商务区,由西投和绿城联袂开发的云澜谷,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全新实践。作为市场罕见的低密商业,西投绿城·云澜谷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而且在绿城的产品力加持下,打造出一个开放、多元、有温度的生态企业总部空间。
目前,西投绿城·云澜谷的实景已完美呈现。从视觉上来看,建筑主体以中空玻璃和局部铝板为外立面,整体简洁、流畅,在西溪湿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大气,凸显“隐贵”之气。漫步其中,充满高级感的园区、人性化尺度的细部,都让人眼前一亮,为未来的办公人员提供了多层次的景观和多样化的氛围。
比邻西溪的先天优势
比邻西溪,这是西投绿城·云澜谷的第一个显著优势。
杭州不同气质的水系,孕育了不同类型的产业。西湖畔,以文化、旅游业为主;钱江新城旁,以金融、保险业为主;西溪周边,聚集着艺术、科创类企业和各类创业者。
从西溪湿地到紫金港之间的这片热土,密集分布着西溪国际、西溪新天地、西溪壹号、蒋村商务中心、金色西溪商务中心、西湖跨境电商园区、腾讯创业基地(杭州)等商务楼宇和园区,吸引了华策影视、绿城管理、绿城物业、51信用卡、中宇集团、正方软件、蓝天下传媒、银泰集团、咪咕数字传媒等数十家规模企业总部或分中心落户于此。
热销中的西投绿城·云澜谷,是目前西溪湿地边难得的商务办公新选择,距离西溪湿地的直线距离约200米,而且还是现房状态。
杭州地铁19号线,是杭州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轨道交通快线,而19号线西溪湿地北站的C出口,就在云澜谷红线范围之内。换个角度来说,云澜谷是被纳入湿地景观控制带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和建筑形态都是有特殊要求的。
这也决定了西投绿城·云澜谷最终成为限高28米的低密商业。
会呼吸的U型低密建筑
如果说紧邻西溪,低密空间的地块本身是一块璞玉,那绿城就是最懂这块璞玉的匠人。携手GAD和ZSD两大团队,绿城以充满生机的“城市绿谷”为立意,在云澜谷上创新商务办公。
传闻云澜谷的设计方案一共做了七八稿,经过反复推敲,西投绿城·云澜谷最终确定以低密U型的建筑布局,包裹“荒野化”的绿意园区,以黄金比例确保舒适的视觉体验。
云澜谷以西溪湿地为蓝本,在容积率仅1.8的地块上布局了7栋相对独立又有机互动的建筑,并以树云漂浮花园、溪行空间、自有之丘等多个生态空间连接,将邻里、城市、生态等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出一个连接城市与自然、柔化园区边界的综合型空间。
U型的围合设计,同时兼顾“收与放”。面向开口一侧,设置下沉广场、地铁商铺等增加区域活力;其余几侧,又以建筑本身为隔断,满足一定的办公隐私不被打扰。
错落的排布方式,让每栋建筑都能有“最佳视野”。而层层退台的设计,让每一层都有了专属的休闲空间和“观景平台”,既可远眺西溪,也可俯瞰园区。顶层还能独享“摘星露台”。
为了让阳光与微风通达到室内,绿城不仅把层高从常规的3.9米做到了4.1米,还奢侈地在建筑内部做了采光中庭,最高的直接挑到了5楼楼顶。
西投绿城·云澜谷的景观也是一次创新实践。
为延续西溪湿地的美妙、让业主不出园区也能感受到自然,云澜谷摒弃了传统精致园林的做法,将整个中央景观“荒野化”。
走入云澜谷,可以感受到一种难得的野趣,大量的蕨类植物松散地站在树下、墙边,头顶的乔木一片苍翠,整个园林仿佛复刻了西溪湿地。
在命名为“自由之丘”的7号楼,斜屋顶上铺满了草坪,可以直接从斜坡步行而上,把整个中央景观尽收眼底。整个云澜谷以“城市绿谷”为核心,构建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空间。
助力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投绿城·云澜谷,不止是一个极具质感的低密商务空间,还坐享配套丰沛、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成熟配套。
从大交通来看,云澜谷项目两侧的文一路和天目山路都是贯穿东西的主干道,绕城高速、紫金港路、古墩路连接了南北纵向,便捷性无须赘述。项目设置的19号线进站口,方便客户往返高铁站、飞机场,对商务出行非常友好。
另外,云澜谷周边还有西溪天街、西溪银泰城两大综合体,以及西湖区政务服务中心、西湖区文体中心、西湖区公安分局等配套。
西投绿城·云澜谷周边的学校资源丰富,项目东北侧就是占地近8000亩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面还有西湖大学、云谷学校、杭州师范大学等。中小学方面,行知小学分校、十三中分校、学军中学分校以及绿城育华学校也都分布在项目周边。
在西投绿城·云澜谷,绿城正把对城市的理解和卓越的产品力转化为向上的动力,创新杭州办公体验、绘就城市商业范本,积极助力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投绿城·云澜谷尚有建面约300-8100平方米生态总部办公和建面约30-150平方米地铁现铺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