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民居、荷塘、梯田、长寿林……走进仙仁村,你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沿着小路一直往前,你会慢慢感受到“长寿村”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兰巨乡严格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各村优势,引导村民参与“善治村”建设,在乡村治理上,亦发挥了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仙仁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中国长寿之乡乡情体验基地。近年来,仙仁村以“千万工程”为主抓手,不断深化建设内容,探索实施抓产业强发展。同时,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文化,打响长寿品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绿色发展,获得省级3A级景区、休闲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善治示范村、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第二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众多荣誉。
“我们的村庄颜值越来越高了”
漫步在仙仁村的小路上,你可以领略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质朴之美。仙仁村把河湖改造提升与村庄历史、自然风光相结合,为美丽龙泉建设增光添彩,村民们直夸家门口处处是美景。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好多人到村里旅游打卡,还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呢!”村民徐春美开心地说道。
“要把村庄建设好,最主要改变村庄的面貌。”今年仙仁村结合美丽龙泉“十美”建设,积极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干部带领党员带头拆掉自家的路边厕所和栏舍,下河捡垃圾,整理村民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 累计拆违拆破2万余平方米、墙体立面改造3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地18000余平方米;全村120户农户入住新房,其中仙鹤小区安置农户32户128人。村里还建成了养生长寿馆、瓜果长廊、荷花景观、梯田景观、环村绿道、玫瑰花园等景点,建立公共环境管护机制,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发挥村规民约约束力,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为稳固环境治理效果,仙仁村还制定了公厕所长制、党员河段长制治理措施,举措新颖,效果明显,通过态化管理的机制,将村庄整治从“他治”改为“自治”。
长寿文化让村庄更显“气质”
“好龙泉,好仙仁,天然氧吧真养人。”仙仁村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长寿村”的文化底蕴,果断抓住农旅融合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同时以养生养老、隐居文化为主题打造疗养基地,在山沟沟里建起了“大花园”。
在旧村改造、景观提升过程中,仙仁村还积极修建古民居,在保留古建筑原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缮,重新设计成养生长寿馆,成为长寿文化的集中展示点。
仙仁村定期推出的乡村文化长寿漫游节,吸引众多游客到仙仁村,体验长寿文化和浓浓的乡土风情,弘扬了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文化。
“家门口成了旅游景点,特别是我们村的老房子,还能带来旅游经济效益,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化遗产活态利用!”村民汤良伟说道。
村庄不仅有山水“颜值”,更有人文“气质”。仙仁村通过兴建党建文化阵地、家谱文化长廊、长寿文化家园、仙仁村文化礼堂等场所成风化人、敦化民风。
文化如根,凝魂聚气,顺着“长寿文化”这根藤蔓,让人触摸到了乡土的温度,不仅能感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更能感知到传统长寿文化传承的勃勃生机。
长寿IP结出了“致富果”
随着“长寿文化”品牌的打响,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仙仁村在讲好长寿故事的同时顺势组建了经济发展公司,注册了“仙仁长寿谷”商标,线上、线下推出长寿米、长寿面、长寿酒等系列农产品,打造了长寿宴、长寿节等特色活动。
在仙仁村文化礼堂展销厅里,记者见到了包装精美的长寿大米、长寿酒、长寿面、灵芝、茶叶、香菇、木耳等特色养生农产品,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多万元,光长寿大米就能卖到20多元一公斤。
村文化礼堂展销厅里每天都是顾客盈门,游客们争相购买当地的特产。据了解,村集体经济中村民占股79%,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高了,村民拿到的分红也就多了。“今年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分红肯定也会越来越多。”村民毛必华对今年的分红充满了信心。据悉,2022年,仙仁村农民人均收入3094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45万元。
“我们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打响养生长寿品牌,通过组织原生态、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常态化,实现农户增收。”仙仁村党支部书记雷后焕说道。
未来,仙仁村将继续聚焦“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观光旅游步行道、休息平台建设、雨棚及周边亮化工程等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孝道文化底蕴,打造具有龙泉山区特色的未来乡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