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楼塔
朗诵:徐 涛
作者:俞和良
这是何处相思的楼呀
白云有多高,楼就有多高
这是常驻心底的塔呀
携着清风,挽着明月
从诗经里缓缓走来。
“何楼何塔不同登”?
这个叫楼塔的地方
正是我最亲近的故乡
儒坞与直坞
岩上与岩下
“总有人间一两风
填我十万八千梦”
如果说,故乡是一部折叠起来的史书
如果说,故乡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轴
往前推,推它2550年
星空璀璨,浩如烟海
请来孔老夫子
翻开《礼记 礼运》
一代儒学陈老相公
妙笔生花
把家乡改名为“大同”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历史的苍穹下穿梭跋涉
多少王朝更替
分分合合
荡气回肠
还看今朝
再往后推,推它个1675年
在百药山麓的书院
去邂逅许询与王羲之、孙绰、谢安等一众魏晋雅士
寄情山水 托志自然
在龙潭游宴吟诗、挥毫泼墨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
多少欢笑磋砣
莫失莫忘
才有永和九年,会稽山下曲水流觞
力透纸背的《兰亭序》。
再往后推,公元675年
初唐四杰王勃
翩翩少年辗转到仙岩山下
面龙潭水凭吊怀古
写下了“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
才有后来呀
旷世奇文《滕王阁序》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
共此不息。
再往后推,公元878年
精通笔墨的黄巢
在瑟瑟寒风中,策马前来
扎营岩山汤团庙
受庙里老妪点化,从此不滥杀无辜
掷宝剑于龙潭
“整众而行,不剽财货”
直捣长安,建立大齐。
再往后推,公元883年
吴越王钱镠平定黄岭之乱
垂青楼塔扼萧、富、诸三地要冲
规划在此筑城设州
若无钱俶归顺大宋
楼塔俨然是吴越国第十四州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再往后推,南宋绍兴二十年
闽地节度使俞国亮归隐黄岭
耕读传家、振兴家业
资助刻印其叔伯俞经、俞鼎孙
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丛书《儒学警悟》
有“丛书之祖”之美誉
为灿烂的宋韵文化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往后推,元末明初
一道光从天而降
一代名医楼英横空出世
《医学纲目》四十五卷
蟾酥地龙,翻过江湖
与《本草纲目》相媲美
践行的“惠天下”理念
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
入了朱元璋的“法眼”
楼塔人的精神丰碑由此奠定。
再往后推,公元1377年
“神仙太公”楼英告老还乡
把宫廷音乐“细十番”带回故乡
以仿士大夫的风度
以书生的雅气
操着笙、箫、笛、琴、胡等乐器
或行或坐,潇洒自如
悠扬的乐声似天籁传音
袅绕在古镇上空
成为千古一绝。
我们今天在这里
追忆那些灿若繁星的名家大师
品着墨色江南,蘸上四分春风
风吹到哪页就读哪页
悠悠时光里
篆刻缤纷的传奇
这是文化的高楼呀
我心中的信仰之塔呀
风过弥香
照进历史
温暖前程。
楼塔镇,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古称“仙岩”,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传说羽化成仙而得名。唐乾宁四年,黄岭守将楼晋在洲口溪南建宅定居,名曰“楼家塔”,简称“楼塔”得名。
徐 涛:通哥、阿通伯,杭州市民协副主席,杭州电视台十佳主持人,杭州电台首席主播,西湖朗诵曲艺协会副主席,杭州十大朗诵家。
俞和良:早年从军,担任过军分区宣传科长、区县人武部政委,现从事纪检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