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苏东坡在杭州的微友圈

    潮新闻 周勇2023-06-19 09:07全网传播量20.1万
    00:00
    00:00

    “老师,我去孤山访您介绍的惠勤僧友了。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吧。惠勤僧友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孤山独自耸立着,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想不到这孤山上是块好去处啊!真美,给点个赞吧。他的龙井茶是很地道的。下次我给您寄点过来喝吧。对了,我今天还特地写了首诗,你帮我提点意见,又想着太麻烦您,我挑了其中几句你帮我看一下——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苏东坡停下笔,犹豫了一下,写楷书是不是太正统了。不过,因为老师平时对文字要求高,也喜欢楷字,最后它还是觉得这样写比较好。

    向外望了望,苏东坡自从与王安石等关系不太和睦,干京官觉得比较压抑。于是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请调任杭州通判。临行之前特地拜望欧阳修恩师。恩师说,我在杭州公干时认识个微友。他叫惠勤,僧人,住孤山。博学多识,又通诗词。空了你去他那里喝茶。

    没想到苏东坡来杭相交的第一个微友竟然是惠勤和尚。公元1071年6月他来到杭州做通判,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疏浚了运河,修葺了杭州官居。公元1073年,老苏离开时,还是念念不舍惠勤。

    在杭州任职的两年,除了惠勤慧思两位挚友外,苏东坡最庆幸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他与她是在朋友一个饭局上遇到的,王朝云是舞伎班里的一员,她的舞姿曼妙翩跹,明眸皓齿,清秀灵动。苏东坡向友人询问,友人心知肚明,便将王朝云送于苏东坡,朝云那时12岁,苏东坡从此将王朝云收在身边做婢女。

    有了王朝云能歌善舞的宽慰,老苏很快从贬官在外的情绪中摆脱出来。40岁的他与王朝云荡舟于西湖,观湖上胜景,看墨雨如注,也看山色初霁。再看王朝云黛眉轻扫,朱唇微点,素衣净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苏东坡不禁回顾自己两年来的杭城经历,颇有感触良多。“老爷是要回官邸吗?”聪明的王朝云看出了他诗性大发。苏东坡爽朗大笑,点头说对呀正是。

    回到官邸,老苏当即挥笔,王朝云为他卷袖子磨大墨,老苏即兴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时候不早了,老爷早点睡吧。这首七言绝句写得很大气,写出了西湖的风雨阴晴变化。对了,想问老爷,过几天就要赴任。老爷从此就要作别西湖这个大美人了。敢问老爷不想她吗?”

    苏东坡躺在床上,朝云将蜡烛吹灭了,正要关上门出去。忽然听得老苏在帘内说:“朝云啊,后天我就要离开此地,我想为你去赎身,从歌伎班中划了名字,从此你就自由了,你同意不?”

    王朝云当然高兴了,伶俐地欠身行了了一个礼:“谢谢老爷,谢谢谢谢!”

    “那你睡觉去吧!”老苏说了句,“明天我与夫人商量一下,再同你去官衙办理此事!”

    “夫人,我此番和你商量,想将朝云赎身带走,你看可以么?”第二天老苏同老婆说。

    丫鬟正在给王弗夫人梳妆。王弗笑着说:“相公若是喜欢此女,我待会托人带着她去衙门办了手续就是。何劳官人为这等小事牵挂。我看那王妹妹知书也识礼,冰雪聪明,只是未及豆蔻年纪。等出落成人时,贱内自然为你操办,纳为妾室如何?”王弗欲将玉钗拿起,老苏赶紧拿过钗替夫人插入云鬓。

    “知我者,夫人也。”老苏喜出望外。

    从此佳人才子相伴于江湖,王朝云像只鸟儿,伴着老苏在曲折红尘中走遍天涯,但始终不离左右。

    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他在杭州一任三年。首先考察吴中水里状况,给皇帝写折子请求治理河道,没想到这一干就难以停下来。在得到恩准后,他修浚运河,救灾赈民,设安乐坊为百姓行医看病提供方便。另外就是疏浚了西湖。在1090年4月至9月的6个月里,他征用百姓运土筑堤,将西湖南北连接起来,中间还建了6座桥使西湖内外相通,可以说赢来众多朋友的美誉和支持。点赞者达数万。

    他的微友圈扩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和这位老市长加了微友。对于老苏来说,这确实是为他的口碑添了粉,上了热搜。

    “大人,我是临安城民工小武。我想向你打听一下东坡肉是怎么做的。大人可要倾囊相授哦,要是令夫人不愿意,我可以给膳方转让费的。不瞒您说,我舅舅在钱塘门开了酒楼。我想学了这方子去做厨子。以后就有活路了!”

    “大人,小民家开了王星记扇子铺。这修堤的辛苦费拿到后,我还想扩大经营,听说您曾经为老婆婆题扇。小民恳请您为我题扇一把,供于铺内中堂,将来作为镇铺之宝,永远流传下去。

    …………

    苏东坡听了下属禀告,说了句:“内人所做东坡肉秘方,本来就是造福天下百姓的。不是老夫一人好红烧肉这一口,大家共享嘛。传我口令,没有问题,此事可行。至于画扇,容我下班后再商量定夺,眼下没有好诗可用。”停了一下又问,“还有吗?不然下班了。”

    师爷在边上又说:“大人,有个叫辩才的龙井寺老衲给您写信,邀请您前往品鉴龙井茶。”

    苏东坡听罢说:“你赶紧为我修书,我签字,就说我亲自前往拜望辩才禅师。”

    第二日,苏东坡私服悄悄前往龙井寺叩门拜望辩才。两人谈禅说理,好不痛快。不觉日已偏西,东坡命下人回家去禀报过夜事宜。就在寺里与辩才夜谈聊天。第二日,辩才送他过虎溪,过了桥。苏东坡因见溪桥名字未题,就题溪上桥名为“过溪桥”,后来的人根据这段故事,又把桥上亭子改名为“过溪亭”。

    第一笔在苏东坡的众多诗友圈中,有一位能以禅化诗的僧人和诗友叫参寥子,两人喜欢用赠诗老唱和。对于爱写诗的老苏来说无疑是快慰的。参寥子,即宋僧道潜,字参寥,浙江于潜人,卜居智果寺,年龄比苏东坡小七岁。自幼出家,经学文史,无所不读,因诗句清绝,颇得苏东坡的赏识,二人成为好友,参寥子是出现在苏东坡诗句里最多的僧人。

    他的名作《再游鹤林寺》:招隐山南寺,重来岁已寒。风林惊坠雪,雨涧咽飞喘。壁暗诗千首,霜清竹万竿。东轩谪仙居,洗眼共君看。

    须知这“东轩谪仙居,洗眼共君看“就是在夸老苏的,能入他法眼的诗人,唯有苏东坡的诗可比了。

    公元1091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作此词赠予参寥子。东坡写《八声甘州·送参寥子》于他: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上阕)

    截取这半阙词,老苏写道: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参寥子看罢留着泪说:“知我者,苏轼师友也。”一时间该诗在微友圈受到热捧,转发点赞者直奔十万加。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