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将永生?马斯克念念不忘的脑机接口,这本书说明白了

潮新闻 见习记者 赵茜2023-06-15 03:45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如果人们可以绕过语言和动作,通过“意念”直接沟通和行动,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别笑,这可不是《黑客帝国》等科幻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我们可能面临的现实。

就在上个月,美国硅谷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参与创办的脑机接口企业“神经连接”(Neuralink)宣布,已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开展人体试验,将启动首次脑植入物人体临床研究。

在马斯克设计的蓝图中,脑机接口能够与计算机建立联系,增强人类大脑的反应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在医疗与科研中应用,帮助人类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神经性厌食等疾病。

一条消息激起千层浪,最新报道显示,“神经连接”(Neuralink)最新估值已从两年前的20亿美元涨到了50亿美元。

有人将之视为一场激起市场情绪的炒作,也有人将之视为一场面向未来的变革。

无论是不是资本的游戏,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融合似乎是大势所趋,毕竟,脑机接口虽然听起来“玄乎”,却也不是新玩意,毕竟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人用电极刺激动物的大脑,进行相关实验,只不过那时的尝试还比较初级,也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如今,脑机接口技术进入技术爆发新阶段,截瘫青年通过“意念”控制重获“自由”、宇航员通过脑机实现静默交流……这一切,都描绘出一个人与计算机“共生”的未来,可以说,即使马斯克不创办“神经连接”(Neuralink)推进研究进程,也会有别人去做这件事。

脑机接口如何从想象变为现实?它会使人类社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脑机接口之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所著的《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跟他走进美妙大脑交响乐背后的故事。

t6_YueWen_40548163.jpg

《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2021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神经放电创造的“交响乐”

无论是横穿地球的史诗文明还是冲向宇宙的太空探索,从人类开始出现直到今天,我们的大脑创造了无数奇迹,追根溯源,这一切奇迹的源头,居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电。

在《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的开头,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就提到电在人脑中的奇妙用途:

由于神经元具有独特的形态,因此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触点——突触来专门接收和传递微小的电化学信息,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进行交流。正是通过这些广泛连接、高度活跃的细胞网络,大脑才能完成它的主要任务:做出大量专门化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共同定义了我们常常引以为傲的人性。

受益于神经网络控制下大量毫伏级的神经放电,人类才有了思考、创造、破坏、发现、掩饰、交流、征服、引诱、屈服、爱、恨、快乐、悲伤、团结、内省、欢欣等行为表现,而对于想要探知大脑奥秘系统神经生理学家们来说,这种发现就像是的一把钥匙,按照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的话来说,只要破解了神经生物放电的生理机制,就能聆听并解读更宏大、更复杂的神经“交响乐”,推动人类最终超越脆弱的灵长类躯体及自我的束缚。

这样的构想并非“空头支票”,早在1998年,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和团队就可以记录100多个老鼠和猴子的脑细胞信号时,这也让他们产生了把大脑和机器连接起来的想法,“2000年,我去杜克大学时,已经在猴子身上做研究了。我们决定将这个方法命名为“脑机接口”(BMI)。2000年,我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性论文,正式提出了这个名字,它很快被全世界使用。”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这是一场科技变革的起点,也是脑机的故事的开端。

从想象到实践,脑机的革命性突破

经过长达20多年对神经回路的研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和团队已经能够记录人类大脑神经元集群的活动方式,复制人类从思维产生到做出即时行动的神经反应过程。

实验的成功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能从大脑中捕捉电信号,用计算机翻译成指令,去“影响”另一个系统,就有可能创造新的奇迹,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在自己的书中,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将脑机视作超越“身体与大脑边界”的存在,“脑机接口的研究无意中发现了将大脑从身体的局限中解放出来的方法,使它能够利用虚拟工具、电子工具以及机械工具来控制物质世界,做到这一切的确需要一些思考。”他说。

这也让有关脑机的研究走向更为成熟的形态。

2013年2月,米格尔·尼古莱利斯采用电子传感器捕捉到巴西一间实验室里小老鼠的脑活动信号,并通过互联网将其传输到美国一只小老鼠的大脑,结果美国小老鼠获得信号后模仿出巴西小老鼠的动作。随后,杜克大学实验室里一只猴子的脑电信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日本后,操纵了一台机械人的手臂。

一年后,在巴西世界杯上,一名全身瘫痪的青年借助一副“机械战甲”外骨骼成功为巴西世界杯开球,媒体们用“高光时刻”来描绘这次有关脑机接口研究的实践,全球逾十亿观众见证了这场革命性的突破,也让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更为凸显。

“脑机接口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现在全球范围相对更普遍和广泛的,在医学的率先应用是人们认为最可行的,这可能会作为在几年内推动这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应用方向。”米格尔·尼古莱利斯说。

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发表,关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已越过重重阻碍,有了更科幻、更大胆的应用成果。

在《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中,米格尔·尼古莱利斯进行了一种“脑联网”的畅想,想要把两个活着的动物的大脑连接在一起,重新塑造动物的思维,达成与动物直接对话的目标。

“这些新技术可以让我们远远超越与实验室动物的神经系统对话的局限。确实,它们能重塑大脑本身的想法。这是贯穿本书的一个理念,我称之为相对性大脑假设(relativistic brain hypothesis)。”米格尔·尼古莱利斯在书中表示,当代神经工程学很快就能拥有将两个或很多个大脑连接起来的能力。

如果新的研究取得进展,不仅可能重塑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方式,还有可能对工业生产、教育、游戏娱乐等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这么说来,未来已不单纯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而是人类智能的时代,有人说,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下,人类生存生产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迎来“数字永生”。

数字永生,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数字永生”真的是可实现的吗?在马斯克的畅想中,人类能够通过脑机实现思维相通、进行记忆存储或替换、将大脑意念传递至云端达到“数字永生”。

但在米格尔·尼古莱利斯看来,马斯克的假想并不现实,“他对神经科学知之甚少,只是试图通过其他领域的营销来赚钱,我们称之为‘炒作’。”

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畅想脑机发展的种种可能时,仍然要面对大脑这个神秘黑箱制造的无尽难题,正如众多学者所担心的那样,脑机的实验,尤其是侵入人脑的实验,不仅推进难度大,而且还面临着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比如说,“神经连接”Neuralink 之前虽然进行过「Monkey MindPong」实验,成功实现了借助猴子的大脑玩乒乓球游戏,却也导致过猴子的死亡,如今,即使脑机接口人体实验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能也会陷入伦理的质疑和漩涡中。

即使实验成功,掌握脑机接口的人如何应用这项技术?是否会打破人类大脑的安全墙,导致我们的意识被入侵、窃取?此类问题暂时也没有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将脑机接口技术视作“潘多拉的魔盒”,他们担心,就像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不可逆的数字化浪潮之中一样,脑机技术会进一步侵害个体的权益,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但骰子已经掷出,如果人类在使用脑机接口减少病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意识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隐忧,并对技术的应用程度加以追踪,一切可能就不会变得糟糕。

“对脑机接口技术进行了长时间、艰苦的研究和思考后,我看到了一个乐观、令人期待,而不是阴暗与充满灾难的未来。”或许正如米格尔·尼古莱利斯在书的结尾所说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注定会带来的巨大的人文与社会前景,为人类的前行之路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

相关新闻
潮声丨比苹果新头显更酷的技术,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未来
不开颅让猴子“意念”取食 “全球首例”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