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特别报道# 四年一团聚的亚洲体育大家庭即将在杭州迎来第19次相会,潮新闻体育报道团队也到了第9次奔赴亚运最前线的时候。虽然中国体育健儿现在奥运大把夺金都已不在话下,虽然潮新闻记者的足迹如今已遍布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但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体育的崛起,正是从亚运会开始的;我们涉足国际大型运动会的采访,也恰逢亚运会起步。从钱江晚报到潮新闻,33年来,采访过历届亚运会的记者写下了各自亲历记,这些文字,如时光隧道,带我们重回那些年曾经风起云涌的亚运盛事。
孙杰山
(编者:1983年进入浙江日报工作,1987年晚报创刊起任体育记者,曾任钱江晚报副总编,后因病去世。下文是她2002年时回顾自己1994年广岛亚运会亲历感受)
1994年,我亲历了日本广岛亚运会。
就像刚品了一壶香醇的龙井,在经历了举国轰轰烈烈的1990北京亚运会后,对紧接着的这届广岛亚运会,很多的中国人都隐然感到了口中的寡淡。你想,在亚运会上,中国坐上金牌榜首位还有什么悬念吗?
也就在那一年,国家体委提出了亚运是中考、奥运是大考的说法。其时,正当窜红的马俊仁率“马家军”赴广岛参加“中考”来了。总算,人们的口中有了一丝滋味。
记得很清楚的是,当时的马俊仁真牛。单就广岛街头热卖的马家军一号营养液,就能感觉到这种神秘的分量。在这其中,尤以王军霞万米夺魁最具英雄色彩:她没用上青龙偃月刀,万米走单骑,就抖起了八面威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实力强劲的东道主选手玩弄于自己的纤纤玉掌。
1994年10月15日,亚运会女子10000米跑,王军霞以30分50秒34轻松夺冠。场边的行家和观众都觉得,如果王军霞想破世界纪录,好象并非不能。对此,中国田径队领队韩永年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是他的“激将法”将马俊仁“调动”了起来:当时赛前不少人认为马家军状态低迷,所以韩永年就“激”马俊仁“王军霞的万米跑不进31分之内”。老马问“跑31分15秒行吗?”韩说“不行”。于是马俊仁下了决心。由此,王军霞在万米比赛中,前半程跑得很慢,直到最后3000米才开始加速。而最后200米冲刺时,她只用了30秒。韩永年解释说:“这是马家军在向大家显示实力。因为看长跑,看的就是后半程。”
能将万米比赛随心所欲地调控到如此境界,不是玩儿,是什么?
那年的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从日本广岛拿回奖牌“不计其数”,王军霞这万米夺冠传奇堪称最牛之一,无论其过程还是结果,我认为,这是1994亚运会上中国英雄主义的华彩乐章。
我们可以忘记亚运会是在何时何地举行的,甚至可以忘却那一枚枚闪亮的金牌,但我们不会忘记的是一种英雄的力量和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