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一首由北京专业乐队和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村民一起创作的村歌首次公开演唱,村里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展开歌喉,用歌声点亮了乡村的夜晚。这首村歌是专门致力于村歌创作的北京谷仓乐队在浙江创作的第一首村歌,或许也是浙江第一首由村民自己创作演唱的富有乡土韵味的村歌。
李家村村歌嘹亮
“喂喂喂,各位村民大家好,本期李家播报就要开始则。来则。我从李家河走来,河水悠悠似锦绣,织机一响不停忙,飞梭织出幸福路……”夏日的夜空下,清风怡人,在李家村邻里中心广场,数百名村民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愉快地聚集在一起,当这首村歌的旋律响起后,舞台上23位村民和歌手一起演唱,台下的观众有的情不自禁跟着哼唱,有的用手机争相拍摄,现场还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这首村歌叫《我从李家河走来》,时长约3分钟,却花了一个星期集体创作而成。本月2日,北京谷仓乐队4名主创人员来到海宁,先是用了近3天时间在李家村采风调研,走访了村里返乡画家、退休后回村养老的老人、村委会工作人员、乡贤、退休的村干部、村小学老校长等,并实地参观了村里家纺老作坊、村文化活动室等等,摸清了李家村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6月5日开始,他们在村歌音乐工作坊里正式创作,和村民一起反复讨论修改,歌词写好后,又谱好了曲。6月8日,组织村民一起排练。 在村歌首唱会上,它作为压轴出场后,一下子将现场演出的氛围推向高潮。70多岁村民张阿姨刚从舞台走下来,难掩心头的喜悦。
“我学了3天就会唱了,今晚和大伙一起合唱效果还是很满意的。”张宝凤老人笑道。
“我们李家村有一个家字,所以我们这个村庄就像家一样。”一旁的村党委委员曹静接过话音说,“乐队的老师来到我们村里后,村民们放下了手头的活,挤出时间一起参与,整个创作过程所展现出来的热情,真的让我非常地感动。”
李家村邀请北京谷仓乐队创作村歌
当晚的村歌以“李家播报”开场,台下的“李家播报”正在同步直播,吸引了没有来到现场的粉丝们刷屏。2018年,“李家播报”在李家村正式开播,一直播报至今,让李家村也变得更加远近有名。
近年来,李家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还开办了文明银行、共富菜园、智慧垃圾分类体验馆等,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噌噌”往上涨,今年4月,李家村正式邀请北京谷仓乐队创作村歌。
谷仓乐队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团体,2018年至今,他们走出大城市,走进农村,先后已经为内蒙古、福建、云南等7省34个行政村成功创作了村歌,担任乐队主唱的许多,原名叫许国健,盐官镇郭店人。1999年,22岁的他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摇滚乐,毕业后就一直留在了北京打拼发展。为李家村创作村歌,让许多有了第一次回乡演出的机会。
这是他首次回到家乡演唱
村歌首唱会上,不少男女老少也主动报名登台献艺,表演了歌曲、拉丁串烧、广场舞等近10个节目。为家乡完成了村歌创作的许多,情不自禁一连演唱了两首歌曲《吾乡》《我的故乡情》,他和李家村的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现场气氛欢快而又温馨。
“回到自己的家乡,首先我能听懂这儿的方言,以前在别的村子作村歌我不一定能听懂当地的方言,因为要写咱们李家村自己的村歌,写自己的生活,村庄的故事,大家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所以这的确也是我们浙江省第一首集体创作的村歌吧。”许多的话语中难掩激动和兴奋。
这首村歌中,有村民们熟悉的村头的小河、欢快转动的织机声,有骆阳花港、满院的花开,有吴侬软语的越曲、有沈府翰林的书香……许村镇党委委员、李家村党委书记费杰说,歌中有李家村千百年悠悠的历史,也有新时代李家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它唱出了村民们共同的乡愁和喜悦,表达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今晚的首唱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我们接下来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理解这首歌,会唱这首歌,把它广泛传唱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