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夜班手捧“熬夜水”,咖啡加入益母草,时下年轻人 是有多爱中医药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2023-06-12 02:50全网传播量2198
    00:00
    00:00

    端午到,佩香囊。

    有清香、驱虫、防病功能的芳香开窍中草药,装在小小的精致荷包里,再系在随身包包里,随着夏天的风荡漾开来。

    真香。

    这届年轻人的新潮流,迭代迅速,捉摸不透。

    “熬着最深的夜,涂着最贵的眼霜”、“啤酒加枸杞,可乐配党参”、“一边玩手机,一边滴眼药水”……

    最起码的规律生活都很难做到,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开始养生了。

    VCG41N1281470264.jpg

    国潮文化源于文化自信崛起,代表着古典的文化复兴。在国潮文化的带动作用下,代表着传统中医文化的中药、行医手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不置可否地成为了最好的传播者。

    在浙江这片开放、包容、创新的土地上,各类文化很有可能碰撞出年轻、时尚的新玩法。

    当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美学的一部分时,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会被玩出怎样的新花样?

    中医药变得越来越时尚

    大街小巷,要说“内卷”之王,莫不过奶茶、咖啡等饮品店了。

    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厂牌也不断推陈出新稳定市场。

    不少老字号的药业纷纷跨界,将传统养生药材融入咖啡、茶饮这一细分赛道,主打“健康养生”,贴近时下年轻人追求的“朋克养生之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便是中草药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2016年开出了“HERBS EXPRESSO(草药浓缩咖啡)”,推出20种健康汉方草药饮品,按功效被分为5大类,或防感冒,或安神,或养胃,甚至还能美颜、瘦身。其目的也是昭然若揭——打进年轻群体。

    VCG211142380659.jpg

    随后,同仁堂推出“熬夜水”,含有人参、大枣、贡菊、罗汉果和蜂蜜;苦瓜美式被称为“内卷解药”;益母草玫瑰拿铁被称为“爱情解药”……童涵春堂则推出草本饮品,由荷叶、苦荞、黑茶等制作的九曲荷叶刮油水,在功效上宣称可以清凉解腻;以洛神花茶为底,加入玫瑰蒟蒻的女神胶原玫瑰露,在功效上宣称可以补充人体胶原蛋白具有美容养颜作用……

    古老的中药开始文艺复兴,当然不局限于“食疗”。

    拥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医美容,在这个高科技时代里宛若一股清流。

    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编撰的医书《鲁府禁方》中的红玉膏,是用杏仁(去皮)、滑石、轻粉、鸡蛋清加龙脑等调制而成的面膏敷脸,成就了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钟情于珍珠粉敷面的慈禧太后,更是面膜专家,经常使用中医古方面膜,由各种花茶,中药磨成粉制成。尤其是一款美白嫩肤八白粉,成分有:白扁豆、白蚕僵、白牵牛、白细辛、白莲蕊、白茯苓、白丁香、鹰条白、鸽条白等。

    千年古方流传下来,收益的自然是现代人。不知从何时起,中医药美容渐渐被年轻人发现且接纳。他们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分享、种草,更是打出了“几块钱喝出冷白皮”、“老中医美白茶”这样的推广。

    在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特意开设了中医护理门诊,推出了祛斑美白的中药面膜。整个护理过程近1小时:精华液敷10分钟,用来补水;隔着纱布敷中药粉15分钟;面部刮痧30分钟,起到紧致提拉的作用。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中药粉,内含芍药、茯苓、白芷、白术、防风等几味中药,和醋、蜂蜜、水按比例搅拌成糊状。“一般来卫生服务中心的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我们中药面膜的推广,也有年轻人来尝试了,效果还不错。”科室负责人钮娟珍说。

    减肥减压不再是件痛苦的事

    提起中医,人们除了能想到“令人原地去世”的中药苦味,肯定还有很多中医治疗方式,推拿、针灸、拔罐等。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按摩店的常客,医院推拿科也成为了年轻人扎堆的全新打卡点。

    身强力壮的年纪,为什么爱按摩、推拿?

    “996”这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压垮了不少年轻人的身体。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腰酸背痛,用一场“酸爽”的按摩来“续命”,貌似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交。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晒出了自己在中医院的推拿经历,一个个感叹号,仿佛在宣告“新大陆”诞生。

    小顾就是定期到杭州市中医院“报到”的患者,刷医保,享受推拿服务。“长期面对电脑,脖子特别不舒服。曾经去过盲人推拿,总觉得下手太重了,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推荐医院,就来试试看了,没想到效果不错。”小顾坦言,按摩店里各种按摩项目被花样繁复的名词包装得“华而不实”,而中医院的推拿让他莫名“放心”,主要还能刷医保。

    VCG21aa05a6ea0.jpg

    减肥,是很多人一生的事业。除了“管住嘴,迈开腿”,有些人也会选择中医来加持。

    体重180斤的小陈(化名),患上了高血脂和脂肪肝。为了瘦下来,节食、吃减肥药、运动、吃代餐……能想到的办法他都试过了,可是效果都不好。最终他选择了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尝试了穴位埋线减肥,根据减肥者个体差异和肥胖原因进行辨证选穴,然后于相应穴位用可溶性羊肠线进行埋线治疗。半年时间,小陈突破性地瘦了30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8岁的李飞(化名)体重高达230斤,决心减肥时甚至有过做切胃手术的打算。后来他来到杭州市红会医院内分泌科寻求帮助。淡淡的中药味令他新奇。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减重食谱,并通过辨证开了降脂化湿利水的口服中药,同时再辅以平衡罐、刮痧等。两个多月,他定期回医院配中药、做治疗,至今已减了40斤。

    为什么这些中医治疗手段可以让人在不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减肥?牟新主任表示,其实古人对肥胖早有深入的研究,在《黄帝内经》中就将胖人分为脂人、肉人、膏人,分别指全身性肥胖的人、超重但肌肉发达的人和腹型肥胖的人,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之,通过口服汤药与中医外治相结合,一方面调理体质,另一方面抑制食欲,不用饿肚子减肥,这事自然就变得快乐起来了。

    冬病夏治成中青年养生新宠

    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当以一种传统文化深入人们生活的时候,千万别忽略,它的根源是传统医术,以治未病为上方。

    虽然“三伏天”并未强势登场,不过已经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这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蕴藏着的一种智慧。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有个说法:“天之阳补人之阳”。这时,在一些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膏药来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VCG215bb91e019.jpg

    过去,曾是“一老一小”来贴三伏贴的多。近年来,前来进行冬病夏治的中青年人也越来越多。

    多家医院的相关科室医生表示,进行“冬病夏治”的年轻人确实呈现增加趋势,他们主要希望改善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二是脾胃虚寒的疾病,不少年轻人夏天爱吃冷饮、整天吹空调,导致脾胃不好、胃寒、脾阳不足的年轻人增加,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可以达到温脾阳、散寒等效果。

    21岁的罗小姐说,自己体质打小就比较弱,经常手脚冰冷,天气变化时就总容易感冒。在朋友妈妈的介绍下,开始贴三伏贴,“希望能让我强壮起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第一时间建立起了第一道防线,为取得抗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的地位和认同度得到显著提升。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早在2020年2月份就已经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针对高风险人群列出了预防方,而在2021年8月又颁发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的试行第5版,除高风险人群预防方以外,还增加了普通人群的茶饮方,又称大锅方,还增加了儿童的预防方。

    疫情期间,成批中药防疫汤剂送入封闭小区、封闭楼居民、以及各个集中隔离点,上演着温情一幕。

    近日,“二阳”话题再上热搜,中医药的热度也再次攀升,已有省份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干预指引,连花清瘟等中成药再次列入用药选择。

    如今,每家每户都会有居家小药箱,很多人以中成药为主,有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小柴胡汤颗粒等,也有应对夏季胃肠道疾病的藿香正气水、大山楂芄、香砂养胃丸等。

    健康意识愈发强烈,面对健康痛点,年轻人已经学会“对症下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