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公共场所,别让任性的谐音“从中作梗”

    潮新闻 评论员 陈江2023-06-11 06:03全网传播量3055
    00:00
    00:00

    汉字.jpg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谐音梗,用得好是文化,用不好就是文化事故。据上观新闻报道,市民薛先生带着儿子经过上海某知名商圈时,发现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共享新夜态”。8岁的儿子盯着“夜态”两个字,询问“是什么意思?”薛先生解释说:大概是“业态”的谐音,可能想表达在夜晚存在着一种商业形态。但小孩子不能理解,他认为“夜态”是写错了,并说“在大屏幕上还写错字,很丢人”。

    薛先生遇到的谐音字宣传语并非个案。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上海一些公开场所、公共活动中,这种“梗”正大行其道。作为孩子家长,薛先生很反感在公开场合看到这样的谐音字表达,并认为这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到错误的文字搭配。

    使用谐音,古来有之,意在取其双关之妙。近年来,作为常见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个人发言,随处可见“谐音梗”的身影。在一些困扰问题上,谐音梗传递的幽默,总能及时化解尴尬,活跃气氛,因而越发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更是新媒体、自媒体报道中的座上客。

    说实在的,由于汉语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谐音梗很容易制造并加以利用。一些政务网络办事平台,比如浙江的“浙里办”、广东的“粤省事”、湖南的“湘事成”等,也都用上了“谐音梗”,不光听起来亲民接地气,还体现了服务机构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绝大部分人看了,不由自主都会赞叹说好。

    正所谓物极必反,“谐音梗”玩着玩着,一些人和商家就不好好说话了。极端的前有大润发女装尺码表SML(瘦美烂),把谐音梗玩到翻车;后有嘻哈歌手将杨颖邓紫棋名字谐音写进歌词,被网友们怒批玩梗没下限。常见的则如报道中所示,咖啡文化活动提口号为“梦想齐啡”,科创推广中打标语为“数智心城”。这些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宣传语,大部分谐音字,都是用完全无关的汉字替代本字,没有双关修辞,显得比较无聊,还污染了用语习惯。

    显然,同样是使用“谐音梗”,使用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使用效果。“齐啡”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数智心城”则拗口又别扭。在全民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大背景下,使用不当的谐音字,说白了就是错别字。长此以往,一些少年儿童熟悉了山寨词组,对正确的成语和词汇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这种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而且,在官方场合、公共场所出现的大量谐音字,无疑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

    总之,看场合、看形式接梗,才是正确对待谐音的打开方式。“谐音梗”偶尔使用,或许能怡然笑之,强行谐音则大可不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还是要好好说话,别让任性的谐音“从中作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