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只体型小小但威力巨大的虫子上了热搜,它就是隐翅虫。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出了自己被“咬”后的悲惨经历,一张张“毁容照”触目惊心,皮肤红肿、溃烂、起水泡,甚至还有网友表示,这些伤口要好几个月才能消下去,即使恢复了也会留下疤痕。看着这些照片和经历,确实是让人感到害怕,这小小的虫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如果被咬该怎么办?有没有防护的好办法呢?对此,记者联系到了义乌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单洪强。
单洪强医生介绍,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鞘翅很短,腹部全裸,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隐翅虫其实是不咬人的,导致人体皮肤红肿溃烂,甚至出现严重灼烧感的原因,是隐翅虫体内的“毒液”。隐翅虫全身的虫体当中都含有强盐酸性物质,pH值是1-2,如果去拍它,虫体有破裂,有毒液沾到皮肤上面,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如果虫体只是在你身上爬一下,是不会有其它危害的。虽然隐翅虫不会主动发出攻击,但由于其不常见、体型小等特点,市民很容易会出现下意识将其拍死,或意外压死等情况。
医生表示,如果在体表或是生活区域发现了隐翅虫,轻轻用嘴吹走,或是用塑料袋包裹即可。如果意外接触了隐翅虫体液,则需要快做出处理。如果出现隐翅虫已经接触皮肤,可以用氨水或者用肥皂水去清洗,如果一旦出现红斑、烧灼痛、水泡,及时就医,可以选择口服抗过敏药或者外涂激素性药膏,比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水泡明显或者水泡破溃可以用生理盐水外敷。
此外,夏季是隐翅虫的活跃期,尤其是在南方潮湿低洼、水草较多的地方出没。梅雨季节即将到来,市民朋友们可适当喷洒驱蚊剂、关好房间纱窗,防止它进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