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日 | 你不知道的“杭州宝贝记”

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 马黎 摄影/剪辑 吴思娴2023-06-10 07:57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到文化遗产,我们很容易想到博物馆里那些造型精美的文物,但是文化遗产不常是玲珑剔透、珠光宝气的,更多的是零圭断璧、残砖剩瓦,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就展出了这样一批珍贵的文物,它们代表了2022年杭州考古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发现杭州2022——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和观众们见面。

757fd0b725228e62abe63cde9c9c4e1.jpg

6月9日,“发现杭州2022——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在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西馆临展厅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联合举办,展期为2023年6月9日至8月8日。

展厅里满满当当360多件出土文物,大多是破碎的砖瓦瓷片,更多的是一些灰扑扑的石头。但是,它们作为田野考古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回应着我们对于古人生活的遐想。在考古人的手铲下,杭州这座城市古今重叠的文化面貌被梳理得更加清晰。

跟着我们的镜头,跟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和研究员李坤,一起认识这些杭州“宝贝”。

2fd4039be8fbccecc38db111ec696c9.jpg

石器加工作坊

这个展柜里面展示的全是石头。其中,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看起来普普通通,实际上是一座史前石器加工厂的缩影。

桐庐沈家畈遗址的考古发现是杭州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最新成果之一,通过这些石头,史前先民集中加工石器的场景、制作石器的技艺都变得更加清晰,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也更加丰富。

净慈寺的枕头

cbd23f18b201723d656f390aa1e2c2b.jpg

这几片碎片,讲述的又是另一段往事,它们是来自净慈寺的莲花纹瓦当,作为建筑构件代表了吴越国到明清时期的建筑演变。

我们常去净慈寺听“南屏晚钟”,但可能不清楚,这两年,在我们很熟悉的生活空间,考古工作者们不断发现着不同时期的古代杭州记忆碎片。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净慈寺遗址考古队,于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对净慈寺改复建工程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净慈寺的西南部,东临净慈寺观音殿和演法堂。由A、B两个区域组成,均发现了五代至宋的建筑遗迹。出土陶瓷器、建筑构件等标本650余件。

我们来看一只绿色的枕头——

3D版石窟寺院

以净慈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是城市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这两件残损的迦陵频伽就是佛教的妙音鸟,在许多寺院中都可以看到。这两件出土于将台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圣果寺遗址。

99bcebdaa0f005a41b36ab19b04964b.jpg

两件迦陵频伽形态各异,而圣果寺还有更丰富的造像。王征宇形容圣果寺是“3D的石窟寺院”,窟龛与寺院相结合,现存西方三圣像、十八罗汉像等多处古迹,极具特色的高台建筑十分壮观。圣果寺遗址的考古对研究我国石窟寺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唐以后佛教世俗化的过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山路上的井

除了佛教文化,城市考古自然也关注市井生活。这口市中之“井”就不一般:

7597e2b1320f71832181a39381c8a51.jpg

上城区北,在平海路和岳王路交叉口附近的这口井可以“穿越”。它最上层露出的部分是明清时期的井石,继续下挖可以看到元代的方形石砖,再向下则是北宋的八边形石井,展现了跨越千年持续沿用的脉络。

这口井属于定民坊遗址,李坤告诉我们,2022年在这里实现了两个首次发现——

城墙砖上的手掌印

在杭州,临安城很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富阳区的新登古城遗址曾获“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下面这两件宝贝还带着新登古城的生活气息:

e2f7568b9c29b9f93a295a6689516e0.jpg

一个城墙砖上印有手印,另一个砖侧清晰可见“东安”铭文。考古学家们推测,手印是在制作砖石的时候就印上的,不知出自哪位劳动者之手;而“东安”正是新登古时的代名词。

在新登古城的北门处,考古队关于城门、城墙、门道等都有重要收获。

余杭故城的瓷器

展厅中看起来较为精美的宝贝,除了那件被修复的瓷枕,就要数瓷器了:

9a14387c3348dcab87ac35f80bcef74.jpg

但这几件瓷器不是在临安城发现的,而是在余杭古城。考古学家们发现,余杭古城有着不亚于临安城的瓷器,包括了龙泉青瓷、景德镇瓷器等。

余杭是良渚与杭州之间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南宋时又是都城边重要的经济线,全国各地的窑口在这里集聚,很好地说明了当时城市和商业的结合。

海塘的沉船

展厅里甚至还展出了“无形”的宝贝——海塘。但是,没有展出一件文物。

海塘无法搬进展厅,就算可以搬进展厅,或许也是几段“没什么看头”的木桩,但是临平的历代海塘工程,挡怒潮、防巨洪,护卫生灵、守卫良田,以人力代天工,造福一方,极具文化遗产价值。

2021年起,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角村古海塘遗址进行了发掘,目前共发现了6道大致东西走向的古海塘遗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跨度最长、发掘规模最大、整体结构保存最完整、塘型结构最齐全的海塘遗址。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宝贝”承载了杭州千年的文化重量和历史密码。想了解更多的杭州“宝贝”,可以来到展览现场一探究竟。

a3ec54826d32d89da479e217b0c8f99.jpg

ea4a97f726828e387e11e883cb13e14.jpg

e9d4211aa4bc7bc79c5c95b615e8dcc.jpg

展览信息

b8f59ee18b78c140b3278585746570e9.png

【展览信息】

2022年考古工作成果展分为五个部分,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生活、发掘出土的陶瓷精品、城市考古成果、地区墓葬面貌、临平古海塘遗址五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发掘的19个重点考古项目,通过诠释精选出的360余件文物信息,为社会公众全面展示2022年度杭州市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展览第一部分选取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物,通过展示面貌独特的良渚文化陶器、种类齐全的石器加工工具、内涵丰富的遗迹堆积,再现了杭州地区新石器时代史前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

第二部分展示本年度杭州考古发掘中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器,这些器物既有浙江地区“自产自销”品又有外来商品,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从东汉晚期到元明时期的陶瓷面貌和发展脉络,是杭州地区兴衰交迭的重要见证;

第三部分介绍杭州城市考古,分为佛教文化、市井生活、城市变迁三个主题,深入解读净慈寺遗址、定民坊遗址、仁和獐山遗址等六个遗址出土文物所展示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杭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特色和人文风貌;

第四部分呈现了2022年一年来相继发掘的萧山戴村仙女湖、桐庐下叶村、淳安塘边村、桐庐分水镇塔联、新登江丰出让地块等墓葬群,展示了墓葬这一重要物质遗存所蕴含的鲜明时代、地域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马黎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 | 浙江两高校开考古班,背后有何故事
遗产日,走近你不知道的浙江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