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精美扇面、文史典籍、丰富文创......6月7日,为期五天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由绍兴市越生文化、越青堂、王星记扇厂、乃金文化和“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五家文化企业和单位组成的“绍兴代表队”精彩亮相,“绍兴元素”再次闪耀。
数字元素点亮文化之光
本届深圳文博会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办,线下共设立6个场馆,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浙江馆围绕“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这一主题,分为“数字文化”“文旅融合”“重大项目”“文化空间”等4大展示区域。
作为绍兴市重点文化企业,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本次展出了“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的出版成果以及数字化成果,典籍高垒,堪称馆藏重器。该保护工程自2019年启动,已先后在海内外征集到“中国近代文献”超过15万种、30万册,整理校对影印出版近3000种、生产40余万册,进入国内外500余家重点图书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数字人文的技术研发,参与了“阳明数字文献馆”“蔡元培数字图书馆”等建设,还加大了对地方方志图志、家谱族谱、历史遗存的整理挖掘,旨在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传统文化。
而在柯桥参展企业展区,游客们正在通过互动大屏,与苏轼、李白等诗人开展互动。“诗e柯桥”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自2021年投运以来,依托本土文旅大数据平台,以柯桥诗路文化为魂,以互联为纲,以艺术为用,通过数字赋能,努力构筑虚实相映的沉浸体验。目前,已筛选出浙东唐诗之路历史人物1900多位,并梳理出李白、贺知章等多位著名诗人在柯桥的行迹图,走进体验馆,游客不仅能畅游景点,还能与诗人对话,身临其境的感受传统诗词文化的美好。
此次文博会现场,“文化人物星谱”也全新亮相。“星谱”能从上百万首诗词中,遴选出历代和绍兴柯桥有关的10位著名文化人物,以及有关诗词、绘画和地点数据,再以时间、空间、关系为链接,构建起一张三维柯桥文化知识图谱。
非遗、文创亮点纷呈
数字与文化的碰撞让人心潮澎湃,传统非遗的魅力也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本次展会上,越窑青瓷、手工扇等众多具有绍兴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亮点纷呈。
走进浙江越青堂青瓷文化有限公司展位,“越窑青瓷8件套”瞬间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公司总经理罗洪良介绍,此次的8件套产品涵盖茶具、酒器、香薰等众多品种,同时,重在将绍兴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其中,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创产品。如《九阙》越窑香薰,整体呈现宫阙的样子,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周统鉴全手工制作,在青灰色的越窑瓷器中,点上香薰,让使用者在舒适中感受绍兴青瓷文化的魅力。而《茴·故乡》则是把青瓷与黄酒跨界融合的一个文创产品,此次在深圳展出,获得众多赞誉。
近年来,越青堂一直专注于越窑青瓷产业振兴,除开发特色产品之外,还立足瓷源文化小镇打造研学营地,开发系统性以越窑文化为主体的研学课程。“此次参展,我们深感荣幸。”罗洪良说,精美的越窑瓷器深受欢迎,在推介产品的同时,他们还会向顾客讲述越窑青瓷的历史和工艺,让更多人了解越窑,了解绍兴。
不远处,绍兴王星记扇厂厂长周雅定同样忙着为大家介绍手工扇。绍兴王星记扇厂创建于1875年,是专业生产扇子的百年老厂,王星记手工扇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畅销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地区。此次参展,周雅定带去了“王牌产品”全棕黑纸扇,以及檀香扇、香木扇、冲花扇等多种新产品扇子。“这几年,非遗文化越来越热,我们也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开发出了红木、花梨木等材料的手工扇,还结合绍兴传统文化,在扇面上绘制众多特色图案,深受欢迎。”周雅定说。
诸暨乃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参与过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宋画全集》,用最先进的高仿复制技术,让这些珍贵的古画在纸上“复活”。此次,公司也带来了自己开发设计的文房办公、家居生活、茶道香道等多个系列产品。据了解,目前,公司已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西泠印社等全国1000多家单位团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计开发了上千种产品,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绍兴市大力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新业态,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模式和文化发展平台、服务形式均得到极大丰富与扩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注重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让文化产业为绍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