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湖州师范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蚕丝绸)传承基地蚕丝绸美术工作坊里分外热闹。家长们带着孩子来这里亲子活动——学做彩色蚕茧文创作品。湖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蚕丝绸美术工作坊负责人张新江教授带领美术专硕的研究生忙着给家长和小朋友们展示文创样品,指导大家学做心仪的文创作品。
许博士从小在北方城里长大,与先生都没有养过蚕。今年读三年级的女儿,清明时节从学校领回来一些蚕卵,不久孵化出乌蚁,但养了不久都“挂”掉了。为了完成女儿的科学课作业,赶紧从网上购回来一套小蚕和养蚕用具,养了一星期还是不行。发愁之际,听到春蚕工作坊可以领养四龄蚕宝宝,真是喜出望外。那天她与女儿领到了二三十条蚕宝宝和一包桑叶,还有绘本《跟小天虫一起养春蚕》。一家人照着绘本认真饲养,居然结出了二十几个彩色茧。母女俩拿着彩色茧来到蚕丝绸美术工作坊,不仅学做了小动物,还别出心裁,用彩色蚕茧做了个小人偶。许博士说:“领养蚕宝宝可谓雪中送灰,而学做彩色蚕茧文创活动,则是锦上添花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来工作坊学做文创的以三年级小朋友和家长居多,也有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名“兔兔”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随妈妈一起来参加彩色蚕茧文创。看到小哥哥小姐姐做好的彩茧兔子,就让妈妈带她学着做,一口气连做了三只彩茧兔子。回到家先向外公外婆献了回宝,随后让爸爸珍藏在书柜里。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月河小学读二年级的“小萌”,从读三年级的表姐那里分享来几条蚕宝宝,养了十几天,居然结了几颗彩色蚕茧。“小萌”妈妈带孩子一起来参加彩色蚕茧文创,做了几只能套在手指上的茧兔。母女俩表示,明年读三年级后,也要带班上的小朋友一起来领养蚕宝宝,带领班上同学一起养好蚕,做好彩色蚕茧文创。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有位热心彩色蚕茧文创的妈妈“小绿”,正埋头与儿子“潮潮”一起学做小蜜蜂等,动作十分娴熟。她说还要加紧做些花卉,营造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艺术效果。她说除了搞活动那天领了一份蚕宝宝,几天后又专门来补领了几十条。一家人精心喂养,结出了近百个彩色蚕茧,打算用彩色蚕茧做一个工艺灯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张新江介绍道:“我带领几位美术专硕学生和本科生前期作了精心准备,主要开发了几个系列彩色蚕茧文创作品:一类是用彩色蚕茧剪贴出小蜜蜂、小兔子等小动物,另一类是剪贴彩色花卉;第三类是画好‘柿柿如意’‘蚕罢枇杷黄’等样稿,再贴上一些红的、黄的茧壳,装进框内有浅浮雕的效果;第四类在木扇上用丝网印一些蚕猫、‘蚕花廿四分’等剪纸图案,再点缀一些彩色蚕壳,丰富表现力。”
蚕丝绸文化基地常务副主任余连祥教授说:“今年春夏之际,我们主要围绕全市小年三级年学生科学课要求的养春蚕活动做一些‘加法’。学校给小学生分发了普通种的蚕卵,我们再给大家分享一些能结彩色茧的蚕宝宝,增加饲养乐趣。领养蚕宝宝那天,我们安排‘蚕花研学社’的志愿者带大家去‘蚕丝绸文化展示馆’‘打卡’,让大家领略丰富多彩的蚕丝绸文化。”
活动期间,有些以蚕丝绸文化为校本特色的学校主动跟蚕丝绸文化基地对接互动。织里镇漾西学校组织学生来蚕丝绸文化基地参观春蚕工作坊、蚕丝绸文化展示馆,还学做了彩色蚕茧文创。
临近“蚕花圣地”含山的含山小学和河山中心学校都用蚕丝绸文化基地提供的蚕宝宝养出了饱满的彩色茧。蚕丝绸文化基地专程到这两所学校指导彩色蚕茧文创。
河山镇中心学校书记、校长殷伟根说:“我们学校一直以桑蚕文化为校本特色文化。学校正在筹建新的桑蚕文化展示馆。我们收获的彩色蚕茧,学做成的彩色蚕茧文创作品,将会成为展示馆的亮点。”
请输入图片描述
蚕丝绸文化基地还是湖州市科普基地。湖州市科协和学校科协还组织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来基地“打卡”,进一步扩大了基地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