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杭师大附中高三(4)班的班主任孙水庆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他的身份不仅是一位送学生上考场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高考生的家长。
如何平衡好两者的身份,做好两头兼顾,对于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人生考试。
孙老师在校门口给考生加油
送女儿上考场
感觉还真不一样
孙老师送考很多年,他说送女儿上考场还是不太一样,紧张是难免的。
“早上7点10分从家里出发,路上就聊聊闲话。不会专门谈考试。我说昨晚梦到了王之涣,缓解一下她的紧张情绪。”7点半左右,孙老师和女儿抵达学校,女儿去报告厅和同学集中,他则来到校门口迎接其他考生。
孙老师说,女儿比较独立懂事,平时很少让父母操心,但这几天可能是比较紧张,睡眠不太好,特地配了一点中药调理,“昨天她说深睡眠一个多小时,我赶紧鼓励暗示她,那睡得挺好了。”
作为班主任,今天孙老师本身就有任务,孩子妈妈不放心,也赶来了学校。“主要怕我事情太多,女儿万一有什么事顾不上。”
妈妈不放心,也穿着红色衣服,来学校送女儿上考场
对于高考该怎么送考,颇有经验的孙老师建议“平常心”:“吃的穿的,都按照正常来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因为关心所以用心。
考试前为了给女儿加油打气,妈妈特地去为她求来了一个手串,希望能给考场上的她带来好运。
学校里已经提前安排考生熟悉考场,孙老师女儿的考场位于二楼。8点50分左右,挂心着女儿的孙老师忍不住在安检处观望:“远远看见她走进去了。”孙老师的表情看着轻松了好多。
杭师大附中老师们给考生加油
拥抱、打气
希望考生以最好状态进考场
比起第一次送女儿上高考考场,送学生上考场,孙老师已经轻车熟路。“记不清多少次了,上一次是三年前。”孙老师说,考试几天,有些学生会比较兴奋,很早就醒了,所以8点不到就到学校了。作为班主任,他都会早早在学校门口等候。而考场外的仪式感,孙老师还记忆犹新,“有些家长穿着旗袍来助威,大家都希望考生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今年高考第一天,早上7点一刻,就有考生来到了学校。杭师大附中的校门口,“班主任+语文老师”的双料送考排面已经全部到位,大家一身红衣,为赴考的学生加油。
杭师大附中老师们给考生加油打气
其实不光是班主任,当天考试的任课老师,也会出现在考场外。“主要是给学生打打气,特别是有些女孩子,考前会有点紧张,见到熟悉的老师,他们会安心一点。”
老师们说,学生就是大家的“宝”。“今天的任务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以最好的情绪走进考场。”现场,学生来一个,老师们就送上拥抱、击掌、加油等祝福。
语文老师徐胜还特地带来了一把写着“急慢”的扇子,希望考生们能够不急不慢,以良好心态应对考试。因为名字带“胜”,登顶了当天最“热门”语文老师的宝座,他热情地给每一个孩子加油:“语文130!”
还有班主任提前给每位同学发了写有“金榜题名”祝福的红绳,考生们戴着红绳到学校,仪式感满满。
今年在考场外,穿着旗袍、红色衣服的家长很多,不过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安静,目送孩子们一个个进入学校。有家长拿出手机偷偷记录下这一刻,“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就行。”这显然已经是很多家长的共识。
其实,对于这场人生大考,家长的关注、紧张,都是相通的。
据了解,有一些家长在学校对面的宾馆订好酒店,省去考试几天来回路上的时间,也方便考生中午回酒店休息。
“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近,上下午考试间隔时间比较充裕。”孙老师说,这几天他的一大重任,就是负责女儿的接送,“上午考完之后,我会开车把她送到家里休息,下午再来学校考试。”
高考的仪式感
不仅仅在考场上
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另一阶段的开始,仪式感并不仅仅在这一场考试上。
临考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杭师大附中每星期给学生发放水果零食,有旺旺雪饼、苹果、火龙果、香蕉等等,希望能给他们增加营养;高一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专门为高三同学折纸鹤,写祝福;5月底,学校举行了高三毕业典礼,结束时特地给学生发了定胜糕和粽子,“糕粽”谐音“高中”……
上周,按照学校安排,高三年级已经上完最后一节课,孙老师所在的历史组,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根棒棒糖,寓意考试棒棒的;还有一些班级的家委会,给学生们送来了饮料、零食,各种爱心投喂,给考生带来了满满的能量。
孙老师说,临考这几天,虽然班级安排了自修课,但各科老师都还是很积极地给考生强调重点,“讲讲考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考试遇到没见过的题型怎么办?心里很忐忑该如何调整心态?”
孙老师所在的班里,学生们收到了学弟学妹的千纸鹤和贺卡祝福,学校发放的大展宏“兔”定胜糕,还有来自家长的鼓励,一只寓意“精神充沛,电力十足;勇往直前,大展宏图;旗开得胜,一举夺魁”的充电宝……一句句悉心的叮咛,一个个鼓舞的眼神,都饱含了大家的关怀与期盼。
对于相伴走过人生一段重要旅程的老师们来说,他们都希望每一位考生能超越自我,满载而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