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根弦,如何做到张弛有度?

潮新闻 记者 鲁杰 朱高祥2023-06-05 12:18全网传播量30.2万
00:00
00:00

面对着人生重要十字路口——高考,很少有人能做到云淡风轻。

200天、100天、10天、3天、2天……随着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迫近,愈发紧张的气氛刺激下,学生、老师、家长,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

如同被一根慢慢拉紧的弦,在高考这只无形之手下,有人蓄势待发,也有人弓折刀尽。在今年高考即将举行之际,潮新闻记者与身处高考中的人员以及心理医生聊了聊。

学霸遭遇学习“瓶颈”

近日,在杭州某知名高中的心理咨询室内,心理教师张利(化名)刚刚为一位高三学生做完心理辅导。随着高考的日渐到来,焦虑是大多数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但也有学生消沉或者绝望。

高三学生小潇(化名)从高一以后,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50名,但是前两次的模拟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排名掉到了200名以外。如果这种状态延续,他可能连重点线都上不去。

“我就是很想学,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小潇告诉张利,越临近高考就越怕考不好,心理上会失衡,总怕自己考不好会对不起家人。但是在心理辅导上,小潇还透露出一点,在高二的时候,他与同班的女生谈恋爱。如今,在高考的冲刺阶段,两人在感情上出了一些问题,小潇每日的关注点从学习上转移到了感情上。

“我在教室里面坐不下去,因为在里面总要看着她,学也学不进去。”最近几个月,小潇常常跑到教室外面,以避开和女朋友在一起。

老师,我该怎么办?

张利告诉潮新闻记者:“其实跟这位学生交流下来发现,女朋友只是他学不进去的幌子,他不是因为女朋友在教室待不下去,真正原因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是真的学不进去了。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我不能说是因为我不想学,这样子我就会很内疚,爸妈也会怪我,最后的关头,怎么会不想学。只能把原因放到女朋友身上,是因为她让我学不进去的。”

除了小潇这种情况以外,有些学生还存在因为担心考不好,导致学不进去的情况。张利帮助学生分析三年的成绩,大概在哪个位次,客观看待成绩。“很多时候就已经学不进去了,进入‘瓶颈期’,就像马拉松跑到最后,跑不动了,但是我不能不跑,想努力又努力不起来,想摆烂又摆烂不起来。”张利说。

微信图片_20230605164319.jpg

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内,等待问诊的学生和家长 记者 鲁杰 摄

避免家庭矛盾激化

随着高考的临近,哪怕是细小的问题都会被放大。考前一周,潮新闻记者来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门诊大厅内,前来心理咨询的有家长也有高中生,时不时地在诊室门口来回走动,沉默中透着压抑的焦虑。

在114诊室内,该中心执行主任王奕權刚刚完成上午的心理咨询工作,他告诉潮新闻记者,高考越来越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咨询也多了起来。

小远是王奕權长期关注的一个学生。在高二时候,当时因为对自身成绩不满意,休学了一年。也由此引发家长与小远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心理的叛逆也愈发明显。“我努力这么长时间,看不到希望,然后你们天天就逼着我做作业,我就想打游戏。”在与父母的斗争中,小远在学习与打游戏中失控了。

后来,每每放假回家,小远索性连作业也不做了,就只打游戏。由于打游戏上瘾,上学也不去了,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无所谓了,然后就休学了。

休学一年后,小远重回校园。但是,在生活中,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催他做作业。本身学习动力就不足,父母的催促又让他心生叛逆。一开始,还是做完作业就打游戏,后来演变成骗着做,最后索性就不做了。

就是在这种模式下,小远的自信心消磨殆尽,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了信心。

考前一个月,小远又不去上学了,父母也已经无奈。

“我不考试了,考不考都无所谓了。”尽管高考迫在眉睫,但小远的心理趋于崩溃。

王奕權告诉潮新闻记者,小远的家长对他以前学习的辅导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很好引导他的自主学习。“用小远的话说,你就不停地让我考,我考好了要更好,所有的要求都必须以成绩为导向。”王奕權说,所以小远就感觉很吃力,没有一个自我选择的空间。

像小远的情况,多是由家长与学生的相处中矛盾激化导致的。那么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王奕權建议,家长应该要对孩子有客观的定位,不要再向他有过高的要求;要给学生有独立的个人空间,不要过多的关心、照顾去打破他的独立性。在这个关键时刻,尽量以保持稳定为主,不要再挑一些问题,容易被过度放大从而激化矛盾,这就适得其反了。

“这个时候,家长就陪陪好了 ,不要去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王奕權说。

6月2日,湖北襄阳五中高三学生在操场上放飞写有自己心愿的纸飞机 来源:新华社

考前、考中、考后,如何做?

面对考前因紧张和焦虑引发的心理问题,张利提出了一些建议,考前保持适度焦虑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就像运动前要热身,让肌肉达到一定的兴奋状态,那么在面对考试时也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紧张感。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想到考试就长时间睡不着,紧张到发抖、出汗,且长时间冷静不下来,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等生理不适,那可能有点过度焦虑了,需要进行调整。

“最重要的是调整对高考的认知,它不是一考定终生的,更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只是通过该测试来确定接下来更适合去哪类大学进行学习,所以,要根据对自我的综合评估来确定合理的目标,是那种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否则制定的目标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会让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张利说。当然,也要做好心理预设,如果万一没有发挥好,最糟糕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接受。另外,学会一些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做些喜欢的事,比如跟家人、朋友聊天等,转移注意力,改善消极情绪。

如果考场上突然很紧张,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办?

张利提出了应对措施:考生可以把试卷放一边,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平复心情。比如深呼吸:坐在凳子上,身体挺直,与大腿成90度,两脚踏在地板上,小腿与大腿成90度,双手向下覆盖在膝盖上,头微微低下。“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用丹田之气,用鼻子深深地吸气,吸气时主要用鼻腔吸气,可以微微张开嘴辅助吸气。但吐气时嘴巴闭紧,必须从鼻子慢慢地吐气,吐气的同时默念数字,一直呼出所有气体”。张利说。

张利提醒:好的战斗策略就是“打赢就跑,不要恋战”。考完后,不要跟老师、同学对答案,考完一门放掉一门,如果总忍不住要回想的话,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进行深呼吸练习或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心里成长室 | 考试临近,有些孩子和家长开始焦虑了,怎么办
​走分配生好还是求稳裸考拼一把?听听三个过来人的故事
高考在即,心理咨询门诊门庭若市,他们为什么想放弃“临门一脚”
我要如何成为一名健康的大学生?一份硬核“舒压攻略”请收藏
潮评丨陪伴孩子功在平时 送不送考无须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