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很多家长来说,今年的幼升小,终于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小学一年级入学网上报名时间为6月9日~11日。7月1日~2日,公办小学第一批现场信息核验,7月3日公办小学分配开始,民办小学(含摇号派位的转公学校)电脑派位。
很多爸妈关注的“公参民”转公学校,在过渡期内其招生范围、招生方式由各区、县(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可以继续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
今年,也是近年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最严峻的一年,全国多地已发布中小学学位预警。杭州小学新生入学人数预计在15万人左右(去年约12.5万人)。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最严峻的今年,幼升小有什么变化?
小调查
家长们择校最看重师资
今年的幼升小,家长们打算怎么选?是直升对口公办,摇“公参民”转公学校,还是去摇民办?我们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上发起了一项小调查,近200人参加。
48%的家长计划直升对口公办小学,15%计划摇民办,32%计划摇“公参民”转公学校,还有5%没想好。
给孩子选学校,家长们最看重的是师资靠谱,其次是接送方便、教育理念先进、生源优秀。此外,家长还会考虑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
选择直升对口公办小学的家长们最在意“就近,接送方便”,占38%;其次是“对口公办学校很不错”,占28%;有13%的家长表示,选公办是因为“民办摇号风险大,学区对应的公办学校生源爆表,没摇上可能会被调剂”;12%的家长表示,民办收费高,不打算摇。
在计划去摇民办的家长当中,选民办最大的原因是“学区对口的公办学校不太满意”,占29%,其次是“师资有吸引力”,占20%。同时,民办小学在管理上的优势、丰富的课程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让家长们心动。有少数家长选择摇民办,是考虑到一些民办小学伙食好或者可以满足住宿需求。
对于计划去摇“公参民”转公学校的家长们来说,最吸引他们的是学校的师资,其次是因为转公后不需要交学费。民转公学校的管理和课程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而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成为家长们选择的一大理由。
“公参民”学校转公首年,有啥变化
去年7月初,杭州各区教育局官宣,多所“公参民”学校转公,其中小学有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杭州市时代小学、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小学部)、杭州市大关小学、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等。
今年,这些民转公小学在过渡期内,其招生范围、招生方式由各区、县(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可继续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
转公一年来,这些学校有哪些变化?
多所民转公学校负责人透露,学校的师资、课程、设施设备等都保持稳定。部分学校表示,学校的一些服务内容和个别特色课程有微调,更贴近公办小学的要求,同时保留学校的特色。记者了解到,有部分小学原本提供住宿,在转公后取消了住宿服务,有部分学校原本聘请校外老师、外教等,转公后也进行了一定的简化。
去年转公的这些小学,有不少是热门学校,在家长中口碑很不错。多所学校表示,最近学校也接到了家长们打来的咨询电话,大部分来咨询学校今年是否仍采用摇号招生、什么时间摇号、今年的招生计划等,也有部分学校已经安排了幼小衔接的探校活动。孩子和家长可以到校和校长聊一聊,参加课程体验。
一位学校负责人表示,去年转公后,学校的热度依然比较高,很多家长比较认可学校的理念、师资、特色课程和管理。“今年继续摇号,不少区内家长都想来试一试。”
另一位学校负责人透露:“我们接下来也会根据招生流程做好服务,比如会设置开放日,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可以来学校看一看。”
计划摇号的家长今年要注意什么
记者采访发现,这一届新生入学,伴随着“公民”同招、“全民”摇号、“双减”、民转公、分配生比例提高等一系列政策,也影响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规划。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一所民转公小学的理念和特色课程,而且转公后不需要学费,但还是决定放弃摇号。在她看来,除了课程、管理等优势,之前民办小学拥有的生源的“绝对”优势已经越来越淡化了。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幼升小的家长越来越求稳。计划报名摇号民办小学(民转公学校)的家长,比较关注两点:一是相对就近,上小学后接送方便,哪怕选择民办也尽可能选择家附近的区域;二是对口公办小学没有出现户籍生红色预警,即便民办小学没有摇上,也能顺利回到家门口的公办小学就读,规避了摇不上读公办可能被调剂的风险。
记者提醒,家长如果要报名民办小学(包括民转公学校),要提前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如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招生规模、住宿条件等信息,和计划要报名的民办小学所在地区、县(市)的小学毕业生升学政策,有初中部的学校,还需要特别留意六年级时是否要求校内直升。民转公学校不需要学费,而对于民办小学来说,家长们还需要了解收费标准。请家长们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慎重考虑、理性选择。
最严峻入学年
学校做了什么准备
今年是杭州近年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最严峻的一年。去年杭州小学新生入学人数约12.5万人,今年预计在15万人左右。
根据杭州统计年鉴,2016年至2020年5年间,2017年是杭州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一年,达到了14.7‰,这一年,杭州一共有109496人出生。而今年9月读一年级的孩子,就是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
其实,这波入学高峰,在三年前幼儿园入学时就有端倪。三年前,杭城有多所公办幼儿园生源爆表,最后按照落户时间先后录取。
从去年底学龄儿童的摸底情况来看,多所热门小学的户籍生超过计划招生数上百人。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2016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等影响,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比去年将有一定增长,户籍生黄色、红色预警学校数相应有所增加。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增加学位供给,可确保今年总体入学需求,但个别区域局部紧张的情况仍将存在。
记者了解到,多所公办小学已推出了面对面的招生咨询服务,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对口公办小学的通知。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导处主任李牧之告诉记者,学校属于区内热门学校,连续三年入学预警为“红色预警”:“学校将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做好报名核验及录取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用学校细致与贴心的服务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学校成立了招生工作组,设立招生工作专线,由教导处教师值班,回复家长的招生咨询。同时,面向服务社区,开展“心服务·零距离”专项招生咨询会。
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表示,这几年,学校为了尽可能收下一表生,按每班45人招生。“这个班额已经顶格了,学校位于老城区,在硬件上很难有拓展,预计要过两三年后,这样的情况才会缓解。”
这几年,从一表生的最晚落户年限看,热门公办小学的落户年限从之前的一两年,增长为去年的超过四年。从学校分布来看,有些新学校也加入了“爆表”大军。
记者发现,各城区新投入使用的新学校对“爆表”的缓解作用比较明显,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努力让优质教育均衡化,让教师流动起来,区域里学校的均衡发展,才是对学区房过热最好的遏制。同时,教育局一年发布两次学区预警,也起到了作用,为了孩子读书临时购房落户的家长明显少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