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指鼠为鸭?请理解公众对一个鸭脖的敏感

    潮新闻 评论员 陈江2023-06-05 07:55全网传播量13万
    00:00
    00:00

    9922720e0cf3d7cadec675032407f9056b63a9bc.webp

    网络视频截图

    一个鸭脖,居然搅得网上沸沸扬扬。近日,江西某职院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发现饭菜里有一颗疑似“老鼠头”,随即将视频发布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6月3日晚,学院官微发布通报称,饭菜中的“异物”确认为鸭脖,学生也随后发布视频进行澄清。

    没想到,舆论由此引爆。网友们开始了造词游戏,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

    在舆情的推动下,6月4日,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派人去核实了,有时候看东西形状很像,但是经过工作人员核实,确实是鸭脖。

    看来这是一场误会,“像”和“是”终究不是一回事。至此,相关各方都已经回应了,异物到底是老鼠头还是鸭脖,应该已经见了分晓。然而,大众的不满和怀疑并未平息。网上围绕此事的遣词造句,竟然从“指鼠为鸭”直接定义为一个古怪的新词:鼠鼠鸭。

    b17eca8065380cd7b29abe2f775cea3858828114.webp

    网络视频截图

    各方都证实是鸭脖,为何仍有大量网友不相信?首先,校方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寻求正常的解决之道。学生说是“老鼠头”,学校应该先固定证据,找第三方调查公布结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可学校为了尽快平息舆论,自己先通报得出结果,还拉着当事学生一起表态,这就把整个事情的顺序搞反了。自己先有了结论,再去送检,在学生面对校方先天弱势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难免不令人生疑。

    其次,基于朴素认知,人们普遍相信眼见为实,而且从学生第一次发布的视频来看,貌似可以看见异物有“牙”和“须毛”之类的东西,这挑战了人们的生活常识,视频所见完全不是鸭脖应有的样子。你说是鸭脖就是鸭脖啊,就算我愿意相信,但是你也得用证据说服我才行。整个过程没有一步步展示给大家看,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条,怀疑送检物事前被调包或是别的什么手段,也属正常。

    再者,网友们查询资料发现,该校不是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学校食堂清洁间曾因出现过老鼠,被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当时学校的表态和处置方式,曾经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因此,大部分网友们对同类事件相当敏感,认为学校此次辟谣就是在打马虎眼,无非是又一次自说自话的表演,缺乏相当的可信度。

    说到底,公众关心异物是鸭脖还是老鼠头,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已经日益凸显为重要问题,影像都不一定是真相。公众固然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但事关舌尖上的安全,没有展示调查过程,也没有出具权威报告,确实很难让人相信“眼见为实”。至此,明白了舆论因何发酵,还请理解公众对一个鸭脖的敏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陪伴孩子功在平时 送不送考无须纠结
    潮评丨修复15万册古籍要百余年,抢救保护古籍要善于向社会借力
    潮评丨反网暴立法,究竟难在哪?
    潮评丨外卖小哥3年还清35万债务 平凡的微光最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