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杭州市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2万起,案损超17亿元。而在这些诈骗中,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而非我们印象中的老年人。且在职业分类上,大学生、卫健医疗系统、机关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中小幼教师等各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均不能幸免。
上当受骗与智商、职业无关,每个行业都有人被骗。
当被问到“你认为自己会被骗吗”可能回答会的人寥寥。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不会陷入诈骗的漩涡。“积分兑换”“游戏诈骗”“购物退款”“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虚假征信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领导同事”等手段,总有一份等着“钓大鱼”。
“有钱的转钱,没钱的贷款转钱。”骗子步步为营,处处设陷,稍不小心,就会步入骗子设置好的陷阱。很多骗子不会直接让你直接打钱,而是从心理上获得你的认同,再一步步设下圈套,让人在无意中打开“倾囊被骗”。
注销金条白条额度、注销校园贷
防止个人征信问题诈骗
骗子根据人们的低防范心理,编造出了新的诈骗剧本,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
身在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小胡曾经就接到过电话,冒充某宝的客服人员,言称其在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开通的借呗,其实后台自动转为了校园贷,现在银保监会有要求,必须对此进行清理,需要关闭校园贷接口,需要他配合打开腾讯会议,手把手教他操作如何注销这项功能。小胡当时一听,还真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在网上看到过各种因为不良校园贷坑害大学生的新闻,所以当时差点就信了骗子的套路。
近日,兴业银行义乌国贸支行员工小朱接到客户刘先生微信求助,言称其妻子接到某平台的电话,要求她按对方的提示操作,他感觉不对劲,但怎么劝都不听,甚至两人为此发生争吵。小朱一边安抚一边要求刘先生制止其妻子继续操作手机。
小朱赶到后得知,刘先生的妻子接到自称“京东借条”的多个电话,要求她关闭京东借条,并诱导她在App上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但是密码输入多次提示错误。小朱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利用“关闭京东借条”诱导客户的电信诈骗事件。经过小朱耐心劝导,客户终于醒悟,停止操作手机并按照小朱的建议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将涉及的银行卡挂失,成功避免卡内150余万元的资金损失。
AI换脸冒充熟人
几秒钟诈骗几百万
近日,内蒙古包头和安徽安庆警方分别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来自福建的郭先生有天突然接到好友微信视频联系,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在10分钟内,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无独有偶,5月22日,诈骗分子使用了一段9秒钟的智能AI换脸视频,佯装安徽安庆的何先生的“熟人”,从他那里骗到一笔132万元的巨款。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五花八门、防不胜防,AI换脸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在另一种程度上助长了骗子们的“嚣张气焰”。
举目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普及反诈知识,而银行业,始终站在反诈第一线。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特意将防范手段概括为“5个一”,请大家牢记。
1.记住一句话:陌生账号不汇款,转账验证码不透漏,谈及征信勿慌张。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2.存储一个号码:96110。这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
3.下载一个APP:即国家反诈中心。当然光下载不够,还要注册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4.关闭一个服务,“境外来电”服务。大家可通过移动、联动、电信供应商关闭,并主动开通“防骚扰拦截”功能,这将过滤掉大部分诈骗电话。
5.识别一个特征:正常人的嘴部特征。专家提示,“AI假脸”的纹理特征存在破绽,也有可能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特征,而且由于人嘴部的运动是最为频繁且快速的,因此AI软件无法真实准确地渲染连续动作,嘴部特征有可能辨别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