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
1.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网红“三千哥”(王某丰)直播PK喝白酒,在喝了4瓶白酒后,饮酒过量去世。
2.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真名刘某慧)被封号。而之前,她在网上发文称被公司总经理性骚扰,法院判决认定此为多人虚构策划。此次封号疑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内容。
1
不知何时开始,谈到网红、谈到直播,想起的往往是一些负面新闻,网红这个因互联网新经济而出现的词,也变得贬义起来。
特别是近些年,围绕着网红、直播,各种低俗、恶搞、虚假宣传、不文明带货的短视频层出不穷,网络质疑声不断。曾几何时,网红还是个褒义词,反映了新经济业态的新生力量。2015年,它成为年度十大流行语。2016年,因为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出现了网红经济。
比如李子柒、阿木爷爷,将传统文化演绎给大家看,并由此在“油管”(Youtube)上得到了全球亿万点赞,被称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轻骑兵”;
比如时任新疆尉犁县副县长的何淼,直播带货,推销当地特产农产品,由此带出了这两年各地文旅局长们的cosplay秀,带火了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业;
比如成为家乡四川理塘文旅代言人的丁真,成为2020年扶贫脱困攻坚战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初,网红带来的正面效应,给了人们未来的希望,也给了经济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互联网界,人们将2016年称为网红经济元年,从那时起,网红经济便以远超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2018年时,经济规模便已突破千亿,预计到2025年,网红经济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如果说网红经济也有版本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了2.0甚至是3.0版本,但是其中滋味却已不是当初。
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搏眼球,一些网红和主播们的行为越来越出格。有的是不惜自我伤害,比如大胃王、吃辣椒、吃各种奇形怪物,最终开始出现类似的喝酒赚流量致死事件。一些网红更是铤而走险,先是在法律的边缘试探,最终跨过了那条警戒线,触犯了法律。摘天山雪莲花、吃大白鲨,就在前几天,还有一起因直播发生口角,而导致一14岁少年砍人的恶性案件。
为什么网络主播的社会形象滑落至此?
2
在那些负面新闻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友的忧虑,大家都在忧虑什么呢?
对青少年的伤害!
网友们说——
“有些短视频已经到了为了利益冲破道德底线的地步。”
“各种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不敢让我家娃刷短视频。”
“有些短视频有很多错误、低俗的内容,小孩无法分辨,还以为世界本该是那样。”
……
在中国,青少年已经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目前约占全体网民的23%,达1.6亿。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民主力军,深受网络影响。
受利于弯道超车、新基建,中国的互联网很发达。之前我们在时事开讲中几次提到,中国的移动支付、客户端建设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也因此,中国互联网的许多产品与业态在世界都拥有先进地位,比如抖音出海。
抖音在国外遭遇诉讼、封杀,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西方一些国家对抖音这样的短视频社交产品,能够带来的影响力,产生了害怕。
所以说,短视频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这一代电脑、手机陪伴着长大的青少年而言。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下降。正如网友所说的,长期浸淫不良视频,会产生一种盲信。
当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成熟时,青少年的思维很容易被带着走。
实际上,网红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另一种明星经济,利用的都是名人效应。追星的最初,其实是在追寻自己内心的渴望,是对自己未来的塑造。从心理学角度讲,追星就是一种补偿心理,是一种移情,从偶像的成功得到成功的快乐。
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是青春的证明。但也因为如此,不良视频、不良网红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十分可怕,会因此而影响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长期的影响又会进一步导致对这些不良行为的模仿。比如,之前有公司不断炒作一个网红富二代追着迪丽热巴求婚,一个11岁男主播表示赞同:当网红比较轻松,可以娶迪丽热巴这样的老婆。
直接参与网络直播的青少年年龄越来越小,是最直接的网络受影响者。
3
针对网红、主播、短视频平台出现的大量不良现象,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应整治条例,开整清朗网络行动,保护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2022年6月实施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网络主播应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加强对网络主播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规范引导。
外部的保护环境固然重要,但同学们内心的坚守与认知更是主要的。刷手机、上网玩玩游戏,都是这个互联网时代很正常的行为。但是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学会自我分辨。
看到不好的不适合的视频,不要多做停留,直接划过去。因为根据算法和大数据,在某一类新闻上停留过久,之后系统就会不断地自动推送类似的视频。你会发现,只要你打开短视频平台,就会看到许多类似的视频。有的甚至就是模仿视频。久而久之,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就会逐渐被影响,并进一步陷入到信息茧房的困境中。
“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意思就是指用户长期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甚至自动屏蔽其它与之相反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被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包围,好像茧一样,完全没办法了解到其他信息。这样的信息茧房不仅会让用户逐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单一,甚至还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产生偏见或偏差。
当我们的周遭被单一的内容包围时,自控力不够的人很容易就会照着看到的样子去做,并且认为这是正确的。
不要尝试去挑战自己、挑战人性,不要自以为自己能够抵挡住各类诱惑、各种阴暗。前几日报道说,菲律宾的网络审查员,因为整日面对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等黑暗视频,有的精神崩溃自杀,有的无法面对正常人生,几乎每一个人都走不出网络织就的阴影。
自控力强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你们?
网络,带给现代人便利与快乐,但也带给人们许多不良影响,成长中的小网民们,更需要理性对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