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使用无营运资质的车辆和不合格的服务产品……5月23日,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公布了2022年查处的8起旅游市场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其中多起涉及中途甩团。
就在前一天(在5月22日)下午,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报称,今年4月中旬以来,全疆发生多起旅行社恶意“甩团”事件,造成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一些疆外游客滞留。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各大热门出游目的地的旅游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春风吹又生”。
经调查,“甩团”案件均为疆外旅行社以低价招徕、组织赴疆游客,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因游客购物未达预期,在行程中拒绝履行合同,授意导游或全陪“甩团”造成,共涉及上海市、杭州市、温州市三地游客共270人。
其中,4月15日熊乐国际旅行社上海外联部负责人文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全景新疆17日游”广告,经朋友互相介绍在上海、杭州组织招徕85人报名参加该行程。今年4月,温州市多家旅行社与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了《散客委托招徕确认书》,并将组织、招徕的155人于4月中旬分3批开展“全景新疆17日游”行程,地接社为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4月28日,其中28人团在昌吉市被甩;4月29日,其中93人团在吐鲁番市被甩,34人团在乌鲁木齐市被甩。
通报指出,本次涉案部分旅行社发布新疆旅游产品宣传最低1980元/18天且买一送一,平均每名游客18天吃住游团费不足千元(实际成本在4000元以上)。
跨省团为何如此低价?一名涉事旅行社的前员工向媒体透露,当时她就职的旅行社有时跨省旅游团费只要98元。游客交了首笔团费后,旅行社不仅会带去购物赚回扣,还会用多种理由让游客“补交团费”,甩客也是以此迫使游客多付钱的手段之一。而这样的套路,就在近日新疆旅行社甩团的案件中故技重施。
据视觉中国
记者注意到,通报中提及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持有《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但因为多次存在恶意“甩团”行为,已被海口市停止了海南省旅游电子行程系统的使用,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目前,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公司14家,无一家分公司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持有《营业执照》,同样无经营旅行社业务资质。
去年七月,熊乐国际旅行社就曾被官方点名通报“甩团”造成多地游客滞留
目前,集中办案组通过掌握的证据资料,已对两家涉案旅行社立案调查。由于上述两家公司涉案金额巨大、牵涉游客人数众多,已经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据视觉中国
签订合作意向时,组团社为何没有发现地接社的营业资质存在问题?今天上午,潮新闻记者向温州旅行社行业进行了求证。
温州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事情发生后,大部分游客在温州组团社的帮助下,重新联系了其他的新疆地接社继续行程,还有少部分游客由于行程即将结束,提前返回温州。
“组团社第一时间向温州和新疆当地文旅主管部门反馈了情况,并积极帮助游客寻找当地可接替的地接社。据我们后来了解,本次事件中负责地接工作的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只有工商营业执照,并不具备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按照规定,组团社与地接社在展开业务前首先要确认对方是否双证齐全,方可组织游客前往目的地。很遗憾,我们的旅行社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应尽的审核责任,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
该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所有滞留游客都已经平安回到温州,组团社基本完成了善后处理工作,主管部门也已通知各家旅行社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当时事情发生后,我们在各个行业群里都做了公告,各家旅行社也转告了具体操作的部门。在长线游方面,我们始终鼓励组团社谨慎选择口碑较好、经营时间久、操作机制成熟的地接社。”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已经被爆出有资质问题的旅行社,为啥仍有机构与其开展经营合作?游客该如何识别和防止落入“低价团”的陷阱?暑期旅游旺季临近,潮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此类事件。
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