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莫让摊位“刺客”刺伤旅游市场

    潮新闻 通讯员 丁梦洁 陈安琪2023-05-23 07:48全网传播量440
    00:00
    00:00

    一直以来天价摊位屡见不鲜,比如河南位于太昊陵广场61号的“黄金摊位”面积11平方米,使用期33天,拍出41万元的高价;重庆洪崖洞景区面积13.25平方米的临街铺以356万元价格起拍,但最终因无人报名而流拍。

    谨防天价摊位变“消费刺客”。随着旅游业复苏渐入佳境,各个景区摊位更加炙手可热。对租赁方来说,直接拍卖摊位省了不少事;对商户来说,景区客流量大,商品售价高,可谓是“日进斗金”。看似景区和商户双赢,但最“受伤”的还是消费者。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价摊位租金,势必带来天价商品消费,超出常规摊位租赁费用的价格,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这个定价规则模糊笼统,给商家定价留出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很难对商家形成有效的约束。景区作为一个城市的“门面”,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代表着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许多景区内商贩漫天要价、坐地起价,刺伤的不只是游客,对整个城市的形象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天价摊位不能“一拍了事”。景区黄金摊位之所以能拍出天价,归根结底是供小于求,在于其稀缺性。拍卖是“一锤子”买卖,但景区摊位却不能“一拍了事”。天价背后,经营者不提高商品售价就无法盈利,甚至不能回本;但售价太高游客又无法接受。如何平衡两者间的矛盾,既留住游客的脚步,又留住经营者的热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景区作为公共资源,同时也是追求商业利益的组织,其中的摊位定价不该只由景区管理方说了算。比如太昊陵景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没有通过增设摊位来增加租金收入,而是减少了30多个摊位,让商家进行竞拍,从而拍出更高价格。面对人流量多、摊位少的“诱惑”,商家们不惜掏出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租金。短期来看,这样确实给景区带来了更多租金收入,天价摊位这个噱头也吸引到了不少流量,但长此以往,景区内部商业摊铺可能会趋向单一化,且摊位过少也无法容纳大流量游客。合理规划景区摊位布局,对摊位租金实行合理控制,进一步探索景区业态多元化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景区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关新闻
    “酒店刺客”刺伤的是啥
    五条街上看“五一”·临海紫阳街 实力宠粉,老街待客有道
    潮评丨吃烧烤被收燃气费?明码标价不是乱收费的挡箭牌
    支付宝五一洞察报告:消费金额同比激增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