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近日,广西南宁市因停车费太贵引发持续关注。昨天(5月2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和市长侯刚在市内调研路内停车泊位管理工作和停车泊位规划使用情况,全市当天还派出9个调研组开展停车收费实地调研。
农生文表示,要对免费停车时长、地段时段收费标准等进行科学优化调整;采用价格调控、错峰停放等办法提高车位不同时段使用效率。
5月21日晚,“南宁发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南宁市发展改革委拟于2023年6月21日召开南宁市道路停车位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听证会,广泛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已成为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同时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让我们来看看国内一些城市是如何出招的?
上海
首个沉井式停车库正在加紧建设
“停车预约”基本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
为破解城市“停车难”,上海市的首个沉井式停车库眼下正在上海市静安区大宁路加紧建设。据了解,这个沉井式停车库深入地下19层,能提供304个公共停车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上海市首个沉井式停车库施工现场。图源 央视新闻
近年来,在挖掘资源增加停车泊位外,上海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正日渐完善。
打开“上海停车”App或官方小程序,在“医院停车预约”菜单,选择需要停车就医的医院,就可以实现车位预约。就诊时出示“预约二维码”扫码确认即可入场,驶入指定预约区域停车。
“上海停车”App的车位信息查询和停车缴费功能,已覆盖所有收费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库)。“错峰共享”一键签约功能已上线264个项目,“停车预约”功能已在92家医院上线运行,基本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同时,已建成54条智慧道路停车场,推进建设42个智慧公共停车场(库)。
以离场计费为例,原本的规则是先付费后离场。可一旦设备出现状况或操作不及时,将引发现场矛盾和拥堵。后续系统上线了信用支付,先离场后付费,避免了这一问题。
南京
选取133个小区作示范破解停车难
机关事业单位打开院落共享车位
为解决居民小区停车难,南京累计选取133个小区作为融合管理示范小区,通过新建、共享、内部挖掘等方式挖掘了4.1万多个泊位,并以路内、路外泊位融合管理方式,实现车位有序高效周转。
图源 中国江苏网
一方面,通过内部“微循环”的方式,对小区内部道路、绿化等进行重新规划,解决私设地锁、杂物侵占公共停车位,清理长期停放的僵尸车等问题,利用小微地块、边角地,增加停车位;另一方面,小区周边的道路上划定临时泊位,弥补小区内部泊位不足;同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办公共停车场,为小区居民提供包月优惠停车服务,协调街道办事处停车场进行错时共享。
据悉,目前南京全市已有660个小区签订了接入停车共享开放意愿协议书。
此外,截至目前,南京全市632处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累计“释放”了48190个共享停车泊位。
市民打开“宁停车”APP或微信小程序,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可从327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共计3561个共享泊位)申请共享停服务。
长沙
拓展路边泊位4.6万个
根据路段采用8个收费标准
长沙市年内计划新增5000个路边停车位。到今年年底,市内五区将有累计达到4.6万个路内泊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路内泊车位随处可见。国内北上广深及一些中小城市均已规划了路内泊车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因需要的情况下,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施划停车泊位。
长沙临时路内停车泊位的收费标准由政府部门统一定价,依据长沙市4部门联合印发的《长沙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细则》,在全市范围内根据路段的不同采用8个标准进行收费。停车免费时长从最初的15分钟调整为30分钟,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除部分夜经济路段外,免费停车时段从原来的夜间20:00-次日7:00,延长为夜间20:00-次日8:00,免费停车延长1小时,通过价格杠杆机制,引导车主短停快走,让市民出行便利。
沈阳
加快建设复合式立体停车楼
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一体
沈阳市今年将持续推进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建设,年底前将建成投入一批停车楼项目。
以世纪大厦复合式立体停车楼为例,其紧邻世纪大厦地铁站,周边分布有明天广场、世纪大厦、同方大厦等客流吸引点,高峰时段停车泊位缺口接近1000个。项目用地0.8公顷,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保留地面有轨电车停车场功能,地上设置6层小汽车停车楼,泊位996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地铁、有轨电车、公交车、社会车、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换乘枢纽,大幅缓解区域停车矛盾。
据悉,沈阳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提供350余个公交车泊位,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进一步缓解公交占路停车带来的难题;同步新增4800余个小汽车泊位,填补停车缺口。
(资料来源:南宁发改微信公众号、上官新闻、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