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这个设计展,可能你看了想把展厅搬回家

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2023-05-19 09:27全网传播量3162
00:00
00:00

正在看这条展讯的你或许正坐在椅子上,你有没有关注过身下的座椅?它舒服吗?让你足够放松吗?在家里,它好看吗?还是你只是暂时坐一下?

这段时间,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展,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展,叫ZUO·座·坐——北欧坐具设计展”,可以为我们看待日常生活带来新的启发。

北欧设计以创造美好实用的日用品为理念,呈现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发展的核心主题,其家具设计是久经考验的经典。本次展览汇集了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约150件套经典坐具作品和影像制品,展现北欧设计的理性与浪漫。

展览分为五个板块,以“座”言其“行”,将北欧设计中交织的“人情化”、“地域性”与“自然主义”一一展开,邀请观众一同想象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704afd9c1f82821ed03509915ab888e1.jpg

为什么要看北欧坐具设计展?

不知你是否有所感知,“宜家”没有从前那么火爆了,中国设计界也慢慢很少提起北欧设计。

似乎英国美国的设计科技感十足,德国日本的设计一如既往的考究经典,而意大利设计则往往艺术感爆棚。相比之下,北欧设计则像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气候和风景,平静、朴实——以致有些“无趣”?

这引起了展览总策划杭间等人的思考:“设计史的理性逻辑显示:就地球有限资源来说,合适和节制,毫无疑问是人类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永续之道。但过于理性则无趣,过于朴素则贫乏。人类消费,注定要在商业和欲望的战车上狂奔下去。”

而北欧家具中将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无疑是值得为未来的新设计提供经验的;其中体现的日用之美,也值得我们每个人重新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状态。

座椅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策展人胡佳从“坐”的角度引出了北欧家具设计的功能结构、生活型态以及社会思想样貌的关系,从汉字拼音“ZUO”而不仅仅是“SEAT”、“SIT”,抽象出了中文世界对坐具的文化思考。

“我希望观众透过这些质朴而优雅的北欧坐具设计,能联想到世界设计和中国设计中更多的值得比较地问题。”杭间说。

4e786f30ee4831e86d71eb1188710f6.jpg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在讲解瑞典艺术家卡尔·拉松《家系列》水彩作品,作品展示了最能代表瑞典印象的房子——里拉小屋,小屋反映了“大众化的美”这一哲学观。

31d35708d5049cba3c11100a5efa78f.jpg

王受之在查看天鹅椅,天鹅椅由丹麦设计师阿恩·雅各布森所设计,因其外观宛如一只静态的天鹅而得名

为什么坐具值得关注?

家具众多,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座椅”这一基本款的物件呢?

“座椅最能反映出艺术创作的各方各面。”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方海强调了座椅在家具中的特殊性:首先座椅是和人的身体接触最为密集的家具,一个人一天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最长(和床的接触时间虽然也长,但是大部分时间没有感知);同时所有家具门类中座椅又是最难制作的,因为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和座椅接触,“它跟衣服差不多,有时会把人体包裹起来”——“包裹”的好与不好决定了座椅的好与不好。

北欧国家间流转一言:“椅子是最讲究的设计。”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曾说,做一个大楼很容易,但是设计一个好的椅子很难。

所以许多建筑师都愿意设计椅子,椅子能够代表设计师,展览中的绝大多数设计大师也都有建筑专业的背景。

6e3cdd9c16b997320df5c5caaeb2fda.jpg

王受之、胡佳、花俊等人在观赏帕米奥椅,这是芬兰建筑师、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第一张胶合板材料的椅子

cd72890f0bcb4816806b01d8604f8a8.jpg

参观现场,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的卡路赛利椅被认定为20世纪最舒适的椅子,据传模型外形设计的灵感是设计师醉酒后的身体在雪中而卧产生的感觉。

北欧家具设计为什么特别?

芬兰史学研究者、自由作家、策展人、艺术与设计评论撰稿人哈努·波普恩指出,北欧家具设计是美简之形与平等之理的相汇。

“自古以来,北欧家具设计的准则之一就是创造美好且实用的日用物品,所有收入阶层的人都能拥有。广泛来说,这样的理念也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发展的核心主题。”

北欧家具是久经考验的经典并非偶然,因为永恒本就是北欧家具设计的基本准则之一。对北欧国家而言,家具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永恒也体现在它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北欧家具从不追逐时下潮流,也不过度修饰,有着现代化的外观,因此它永不过时。

“而极简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理念,不如说更多是来自北欧人对实用性的关注,即将使用材料极简化。北欧设计以适度为理念,也可以将之理解为节制。”哈努·波普恩举例道,如瑞典常用的词语“lagom”,意味着一种环境友好的、适度的生活方式,不受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迫使;而在丹麦有相同意味的词语“hygge”则是与休闲、轻松和享受相关联:花点时间去享受家居的片刻宁静,也能满足高质量时间与奢侈享受的需求。

展览中还设置了专门的体验区,让观众们可以坐到经典的椅子上,感受“lagom”、“hygge”式的家居享受。

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前来参观时感叹:“我在世界各地看了那么多博物馆的展览,家具、椅子相关的展览都是只能看一看,但在这次北欧坐具设计展里可以坐上去体验,这种感觉特别好!”

116fe395a175176a61aaaf03fd8519f.jpg

王受之体验瑞典设计师布鲁诺·马松的佩尼拉3号躺椅,该躺椅的复杂架构支撑起的弯曲线型能够充分契合人体躺卧流线,是布鲁诺·马松践行人体工学设计理念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8f515ff811b5df555cae043e8683ea8.jpg

王受之体验布鲁诺·马松的杰森69型休闲椅,名称来源于美国电视剧《杰森一家》,碗形座椅和颈枕体现了马松对舒适的追求。

展览中有超过100件座椅都来自收藏家薄曦(联创设计/尖叫设计),他指出北欧家具简约、美观、功能性强,同时又十分温暖。在极简风格的外表设计之下,藏有许多的细节巧思。

展览展示了1936年芬兰建筑家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60号圆凳,丹麦建筑家阿恩·雅各布森的蛋椅,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的卡路赛利椅——它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这些坐具有的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有的以其设计理念延伸出多种多样的新设计,有的成为备受收藏市场青睐的典范:为我们打开享受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3cf87e8221d8c96b5bf98a76a9bf6ca.jpg

王受之查看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维格纳的PP250型待客椅。这是汉斯·维格纳最经典的座椅设计品之一,设计灵感来源于他与他人就实用的折叠衣服问题进行的讨论。维格纳将所需的功能与趣味的雕塑造型结合,设计出的衣架形椅背、折叠式坐垫可用于悬挂衣物,隐藏的空格为存放配饰提供便利。

678db707fe12820ce8ad4ad25d6a406.jpg

方海、薄曦和胡佳查看汉斯·维格纳的GE225型国旗吊索椅细节。这是最早将吊索结构用于家具的经典作品之一,设计灵感来源于维格纳一次海滩旅行时在沙滩中探索挖出的躺姿,适用于旅途度假或休闲放松。展览中这把椅子的椅脚是木质。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他山之石”展示了北欧家具与中国家具的联结:东方文化艺术影响了一批北欧的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对于明式家具圈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灵感设计了一批兼具东西风格的椅子;与汉斯·维格纳并列为20世纪最著名的家具设计大师的阿恩·雅各布森也曾对中国椅进行过改良创作,制作出最舒适椅子的库卡波罗也曾将其中国情结融入家具中,设计出图腾椅系列。

c4b20b648fbd87a50e968da39d1609d.jpg

方海体验汉斯·维格纳的中国椅,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圈椅,是第一把椅背到把手一体的椅子,在圈椅基础上进行了北欧式的简化。

ebba77adf8caae28ced1ce9acc7fefd.jpg

方海用一根手指提起汉斯·维格纳的Y椅,以表示椅子的轻巧。Y椅最鲜明的特色是在中国圈椅的基础上融合了北欧的有机曲线,让弧度把美诠释到了极点。椅子材质为芬兰木和纸绳,使其格外轻巧。

98462f8c958cf550f5a855cc3332070.jpg

王受之、方海、花俊、胡佳等人在观赏方海所设计的中国椅

更多细节可以在展览现场参观体验,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6月20日

部分展品介绍

701266c2df0743b5fbd889071c62a645.jpg

帕米奥椅 在1928年-1930年间,阿尔托研究出一种新型热压弯曲胶合板的材料,并在疗养院尝试设计出一种具备轻质、可冲洗、卫生的标准化木制家具模式。帕米奥椅便是专门为他早期的建筑成名作“帕米奥疗养院”设计的。帕米奥椅优美的椅身结构造型充满了线条感,没有“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外观。椅身是一块具有多个曲弯的整体胶合板,通过向下回转弯曲的上下两个端头架设在横档上。这一曲线结构赋予形式优雅感,而且使得椅面富有弹性,巧妙地提高了椅子使用时的舒适性。靠背上的三条横纹是提供呼吸的通气口,体现出对肺病患者的关怀。帕米奥椅实现了坐和靠功能由一个整体构件完成,形态简洁、轻便充满雕塑感而成为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它人性化的设计也使冰冷的医院产生了温暖的感觉,堪称北欧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

19becd619923d196140c3d6c4a5663b8.jpg

酋长椅PP250型待客椅 酋长椅设计于1949年,是芬·居尔经典设计品之一,代表了他作为家具设计师职业生涯的巅峰。受现代艺术和外国文化的启发,酋长椅不同于传统丹麦家具和严格的功能主义,其形状、结构、材料都具备有机的特点。胡桃木框架沉稳庄重,搭配黑色皮革装饰的椅背、坐垫及扶手,在兼顾结构稳定及就坐舒适性的同时,更显威严。

e79aa23556aae312f0ec3a09d55ee8c3.jpg

AP19型熊爸爸橡木椅 AP19型熊爸爸橡木椅设计于1953年。汉斯·维纳一改纤细灵动的设计风格,该椅特色有趣的细节是扶手末端的“木爪”。以稳固的橡木框架搭配厚实的织物营造出敦厚稳重且舒适的新型座椅,因犹如一只从后环抱而坐的熊,得名“熊爸爸”椅。

54de787f7c2d931321ba8c1e7de7989d.jpg

PP250型待客椅 PP250型待客椅设计于1953年,是汉斯·维纳最经典的座椅设计品之一。这个椅子设计灵感来源于他与他人就实用的折叠衣服问题进行的讨论。维纳将所需的功能与趣味的雕塑造型结合,设计出的衣架形椅背、折叠式坐垫可用于悬挂衣物,隐藏的空格为存放配饰提供便利。舒适性与功能性合二为一,稳固性与设计感齐驱并骤,是客房、旅馆等优选座椅。

9e81f957a010509764046e1a435c506d.jpg

蛋椅 蛋椅由阿纳·雅各布森于1958年为丹麦哥本哈根皇家酒店设计,他同时为酒店设计了天鹅椅。这些椅子都基于一种新的技术:不采用钢框架和木材,用硬泡沫材料成型随后进行软垫填充包裹。蛋椅饰以顶级意大利皮革填充高密度泡沫加上倾斜配件,可根据就坐用户的体重进行弯曲角度调节,是20世纪室内设计中最具辨识度的标志,至今仍被作为精致都市生活的象征用于广告或影视中。

4869add6be6c5b3dc4452836f90facd9.jpg

卡路赛利椅 1959年库卡波罗开始长达五年的探索,构思一种“坐上真正舒服的椅子”。1964年库卡波罗设计出首件卡路赛利椅Karuselli,据传模型外形设计的灵感是设计师醉酒后的身体在雪中而卧产生的感觉给了他设计椅子的灵感。卡路赛利椅完全以人体工程学作为设计出发点,座位和底座由玻璃纤维即增强型聚酯制成,座位是可以旋转的,像“兜”一样,上铺装饰软垫。座位与底座连接处带由钢质弹簧和橡胶减振器组成,状似鸭腿的形式与座椅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座位与腿部之间的弹性连接形式既是对美学上的考虑,同时又极好地满足了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在1974年美国纽约举办全球家具设计大赛上,卡路赛利椅脱颖而出,荣获首奖,并于1998年10月被美国《纽约时代周刊》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舒适的座椅”,同时也在巴黎联合国产品组织的经典产品设计展览中获得“世纪经典”的殊荣。

741963ca76d68abd0b95b5e9258f66a5.jpg

丹麦竖琴椅 约根·霍维尔斯科夫竖琴椅是一件独特的杰作,设计于1963年。受海盗船首、船尾流线启发,设计选用樱桃木作为整体骨架,帆绳作为椅背与坐垫,提供适宜人体的舒适感和支撑性同时塑造艺术的外观。选材自然简约,造型优雅简洁,充分体现绳索家具之美。

d68d91d6c7593455ded0c1d7344af8e1.jpg

小马椅 小马椅由阿尼奥于1973年设计。虽然阿尼奥的设计都具备创新性,但他将小马椅描述为他的第一个非常规设计。阿尼奥想设计一个柔软的动物形象让人自由落座,如同像骑马一样。阿尼奥称小马为“座位”,通过管框链接模压泡沫块外包弹力织物保证坐感舒适,设计尺寸考虑了背部和脚休息的适宜高度,可以骑或侧身方式使用。小尺寸的适合儿童,大尺寸的适用于成人。

2beb9fba38d1e7a32c799951a2cd00f9.jpg

地球花园椅 地球花园是奥普斯维克1984年提出的理念,这款椅子最初设计于1985年,现在的版本中,树根调整为支撑。花园椅比起家具,更类似于一种信息,在任何空间里都具备艺术装置般的欣赏性。奥普斯维克希望通过这个犹如雕塑一般的椅子来改变人们对正确坐姿的常规认知,让人们使用时获得身体更自由的状态,在不断调整的坐姿中找到自己感到最舒适的位置。

d795421df514eb9204473be23678bde7.jpg

幽灵 幽灵是潘顿1997年的设计,也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件作品。模吹一体成型的幽灵具有流动感极强的有机造型和多功能属性,可以根据要求和情况旋转平放或直立,成为座椅、躺椅、双人椅、长凳或边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雯

最新评论(1)
潮客_widd4r · 2023-05-19 14:55 · 北京回复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