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的文明史伴着瓯江潮水奔流向前,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和移民文化在瓯山雁水间交汇融合,孕育出璀璨的瓯越文化,留下数量众多、类型各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珍宝。
温州,既有着山海相拥、通江达海的天然优势,也有着文人雅士泼墨挥毫、笔著千秋的人文基调,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赢。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温州更是深知文化“爆款”能催生文旅“爆点”。
创新载体
打造温州文旅融合品牌
犹记得仲夏时节,塘河畔晚风荡漾,那一场“青灯市集”满足了全国各地游人对夏夜市集的想象,也使“温州之美,让世界看见”。
温州塘河,自宋朝始繁华,此后数百年,塘河上橹声欸乃,船只上或满载柑橘,或堆满西瓜蔬菜,两岸居民走近河畔即可买卖。若逢市集,石桥下船儿密密匝匝,货品琳琅满目,场面更是可观。近3年,青灯市集数次登陆塘河岸,一跃晋升为全国一流市集,刷屏国内文艺界“朋友圈”,特别是刚刚落幕的这一次,让大家不禁感叹:塘河畔的宋韵市集,又回来了。
雁荡灵峰秀色 崔丽君 摄
如今,通过品质提升和定向培育,头部市集品牌的灯塔效应已经显现,推动本地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体系化,深受广大市民游客追捧的文旅市集群。逛市集、购文创已成为温州的一种潮流消费,文旅市集成为提升文旅消费能级、促进消费内循环的“新引擎”。
不止于此,近年来,温州锚定“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不断推陈出新,从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塑造、文旅市场消费提振、城市文旅产业升级等维度,充分彰显文旅融合,新兴业态频频出圈——
烟雨蒙蒙,溪水淙淙,江南女子在碇步桥上缓缓走来,翩翩舞姿流淌在琴键般的碇步桥上,美得扣人心弦。在今年春节假期,因春晚节目《碇步桥》火出圈的泰顺仕阳碇步桥喜迎八方来客,游客人数突破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49%,创历史新高。
自2017年以来,温州永嘉聚焦5A文旅融合,培育“音乐+露营+市集+美食+文创”的多元音旅业态,连续举办4届“楠溪江·东海跨年音乐节”,共吸引游客和歌迷23万人次。今年4月,为期两天的楠溪江ROCKTOWN·星巢秘境音乐节迎来近2万人的奔赴,古老的浙江永嘉楠溪江畔,已经成为温州年轻人玩得最多的地方之一。
来温州,嬉嬉吃吃眙眙戏。温州有南戏,一唱就是900多年。随着2023春节戏曲晚会的播出,主舞台温州九山书会正式“出道”。南北宋时期,曲艺人的团体就叫作“书会”,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剧本就是九山书会编演的《张协状元》,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不仅吸引了近10万人前来打卡,而且借力海外传播,让南戏文化再次破圈出海。
文旅的深度融合,让温州的旅游市场迎来“艳阳天”,文化的创新创造,给温州旅游的出圈破圈提供了无限可能。
同频共振
延伸文旅产业链条
当前浙江全省的文旅深度融合号角已经吹响,温州文旅更是乘势按下“加速键”,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离不开资源整合、业态协同。经过数年的精心谋划,温州以优质资源招引优质项目,与华侨城、中青旅、地中海集团、华强方特等大企业大品牌都进行了合作联动,打造了一批高附加值的文旅项目和文旅融合IP。其中,2023年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天顶湖旅游国际度假区、ROCKTOWN楠溪江音乐产业基地、宋韵楠溪等9个项目被纳入全省“千项万亿”工程文化旅游融合领域项目;松垟花开生态旅游项目、瓯江口旅游商务综合体等12个项目被纳入文化和旅游“双百”计划在建实施类项目。纳入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离不开“好的载体”予以支撑。温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当前,温州拥有世界人类非遗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国家级传承人37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项、市级传承人933位。温州各县市相继开展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久前一项考古新收获告诉人们,千年之前,温州曾是会通四海的繁华之地。一座重见天日的古港——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正以丰富的实物遗存,讲述着这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故事。
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评价:“这是迄今为止‘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考古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支撑性遗产点。”
温州市委、市政府将借力国家“海丝”申遗平台,深入挖掘沉船、青瓷等文物的“文化密码”,使古港遗址成为“千年商港”最鲜明的温州文化地标。值此建制2215年、设郡1700年之际,温州结合“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名片,加强与申遗城市以及海外相关城市交流,促进文旅融合,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离不开服务创新、品牌打造。从现有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两大品牌拓展到文博、非遗、艺术等领域,温州通过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打造、非遗在社区试点、文艺赋美工程等,持续推出如非遗百工坊、乡村艺术团、文艺繁星计划等新的一批具有温州特色、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品牌。
瓯海:三大创新模式塑造文旅场景新魅力
戴伟洁
去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感受江南水韵,去纸山泽雅享受闲逸时光,去渔潭村拥抱向日葵花海,去梧田老街“爱心墙”合影打卡……
近年来,随着瓯海把文旅融合作为“赋能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主引擎,推进“文旅精品化、全域景区化”发展,通过创新文旅的开发模式、合作模式与融合模式,陆续建成一批文旅目的地,推出了一批新型文旅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把去温州旅游的行程重心偏向了瓯海,本地居民也有了更多周末研学游玩新选项。据了解,瓯海5年文旅投资超200亿元,全区景区门票收入位居全省前列,获评浙江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4A级景区城等荣誉。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
如何破解文旅融合的“空间制约”难题,瓯海在开发模式上做足了文章。走进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一幅江南水乡图映入眼帘,谁能想到城市里这么一处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曾经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以山根村为例,瓯海通过在旧村基础上微改精提,把乡愁记忆、文化底蕴留下来。此外,瓯海坚持存量土地、闲置用地再利用,比如利用废弃人防坑道,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人防坑道光影展示文旅项目——“迷雾世界”。坚持“串珠成链、联动谋划、一体开发”,破解景点零散、档次较低等问题,比如依托泽雅山水禀赋,联动纸山、七瀑涧等景区,打造“泽雅全域旅游”项目。
在合作模式上,瓯海通过坚持“市场化”导向,创新“民办政补、民藏政扶”办馆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在塘河沿线建设民办博物馆群。同时,瓯海还创新探索了“公私合作”“龙头引领”等新模式。“梧田老街”作为瓯海新晋网红街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据了解,梧田老街正是瓯海运用“龙头引领”的新模式,通过引进国际集团——世纪金源设计开发运营,打造了温州首个全景体验式文旅商业街区。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瓯海还将“文旅+”模式贯穿到体育、文学等领域。在亚运龙舟运动中心,承办如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赛事文旅经济逐渐提升;在林岙村,聚焦“寓言文化”细分领域,精心谋划国内首个以寓言为IP主题的文旅产品——中国寓言文化村,打响“全国寓言看浙江、浙江寓言看温州”品牌。
乐清: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唤醒风景下的流量密码
陈清露
雁山瓯水,乐音清扬。今年以来,乐清立足文旅资源禀赋,聚优势、强产业、活业态、促消费,围绕龙头项目引领、业态培育焕新、文化破圈融景等方面,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多维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雁荡山是乐清乃至温州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乐清以雁荡山为龙头,整合全域文旅资源,重点打造北部诗画雁荡、东部滨海风情、中部活力都市、西部生态康养四条文旅融合精品产业带。雁荡山大堂旅游度假村、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工程、都市农业公园、海洋生态公园、铁定溜溜二期工程、小岙旅游综合体等总投资约560亿元的101个重大文旅项目加速推进,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3.1545亿元。
中雁荡山景区(图片由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随着咖啡、露营、市集成为时下消费新热点,乐清紧抓潮流风向,培育业态新形式,与时尚消费、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做好“咖啡+”“露营+”“市集+”文章,打造多个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雁荡山古洞咖啡、中雁白房子Coffee、黄檀硐古村MOJ咖啡相继开门迎客,成为景区新“流量密码”。中雁星空露营基地、留香之家房车营地、雁南VILLA山野文旅酒店等成新晋网红打卡地。乐清融合音乐、古风、茶艺等元素,举办大象广场文创市集、东山市集等120余场主题市集,吸引客流25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300万元;策划中雁潮玩美食节、首届都市旅游节暨油菜花节、中雁环湖跑山赛等文旅主题活动100余场。一季度,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全市共接待游客166.6万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旅游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65.9%。
行走在乐清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文旅新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新去处。乐清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公共服务, 依景而建、融景而立打造了一批百姓家门口的最美公共文旅新空间,以“书苑+”“文艺+”形式,为大众提供全民阅读、艺术普及等公共文化服务。坐落于清和公园湖心小岛的清和书苑,获评“长三角地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此外,还开展“香樟树下清音扬”文艺赋美乐清专项行动,在城区公园、街头和景区景点、乡村广场高品质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化艺术“微景观”;今年以来,共开展文艺赋美系列演出活动114场,吸引市民游客23.8万人次。
文成:以“潮”为名,激发文旅体一体化发展新动能
朱佳利
近段时间,文成百丈漈的瀑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火出圈,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达人以及年轻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百丈漈”话题播放量截至目前已达9.9亿,景区热度持续上升。
不止百丈漈,来让川村品味畲乡风情,去武阳村感受伯温记忆,还有品尝伯温烧饼、体验“侨家乐”民宿……文成县依托伯温文化、侨乡文化、畲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山水资源紧密结合,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征程上,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伯温故里,天然文成。以伯温文化为主抓手,文成积极实施刘伯温文化标识体系构建行动,用多元文化串联的形式创新推进明“潮”新IP,打造畲之旅、非遗之旅、侨之旅、初心之旅等特色文化品牌矩阵。
“来文成,玩明潮”2023我要游温州——文成系列旅游活动
4月,一场名为“‘来文成,玩明潮’2023我要游温州”文成系列旅游活动,成为文成长线打造“潮”IP的引擎。“五一”期间,百丈漈景区还举办了“穿越明潮”主题系列活动。据了解,文成深挖明朝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打造文成“玩明潮”主题时尚旅游路线,营造今“明”结合的文化氛围,让明朝文化变成市民游客爱看、爱玩、爱传播的先进潮流文化,形成独属于文成的文旅融合品牌。
今年“五一”假期,文成县游客总数达35.4万人次,全县旅游经济收入约2300万元。接下来,文成还将在刺激文旅消费市场方面进一步发力,开展“侨家乐”民宿品质提升,打造“初心之旅”红色文旅品牌,做强体育赛事经济,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推出“穿越明潮”文创产品及系列主题活动,助推文成旅游热度再提升。
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打开文成前进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以打造文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山区样板为目标,文成将积极落实文旅投资“双百”计划,全力推进刘伯温故里景区提质提效,争创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入实施“文旅+”新业态培育行动,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加强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实施文旅数字赋能行动,加强文旅安全监管,建设生态底色美、文化氛围浓、旅游功能强、公共设施全、管理服务优的文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县,推动文旅业成为迈向共同富裕主要途径,力创文成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